為華工正名—「金道釘」153周年紀實│李峴

為華工正名—「金道釘」153周年紀實│李峴

160多年前在美國的華工被稱為「豬仔」,他們漂洋過海來美國謀求生活;150多年前他們被稱為「契約華工」,為美國首條州際鐵路做出重大貢獻;100多年前他們被稱為「蝗蟲」,在「排華法案」的屈辱中尋求立錐之地。

202203015843

今天,當美國華人從幾萬人發展到500萬人的時候,當美國首條橫貫大陸鐵路竣工153周年之際,由美國華人僑路基金會組織的「重走中太平洋鐵路之旅」,使13位從美國各地相聚而來的隊友,在紀錄片《回家》導演周敏的帶領下,驅車從沙加緬度出發,橫穿北加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尋找著百年前華工修築鐵軌和隧道的記憶。

華工多來自廣東沿海

1862年春,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授權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共同修築第一條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線,鋪設1,800英里的鐵路。在此之前,美國東部的鐵路已經很發達,但是西部卻因高山峻嶺和沙漠荒原而未被開發,從東部交通運輸到西部要從南美洲繞道而行,時需半年;如果太平洋鐵路修建成功,火車只需七天。這在當時是世界第二大建設專案,舉世矚目。

鐵路於1863年1月8日在加州首府沙加緬度破土動工,沿途要在海拔2,000多米的內華達山脈架設50座橋樑和10多條隧道。由於層巒疊嶂的山體大多是堅硬的花崗岩石,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艱苦的勞作,使最初參與修建鐵路的愛爾蘭工人以不同的方式陸續離開,嚴重地影響到工程的進度。

鐵路公司的老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雇了50名華工,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看似矮小瘦弱的華工,竟不畏高山缺氧與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做著公司分配給他們的一切工種。於是,高級主管決定大量招收來美國淘金的華人礦工作為契約勞工,替代愛爾蘭勞工。但是,此時來美國淘金的華人並不很多,當公司招募到3,000名左右的華工時,他們就再也招不到華人了,於是他們直接在中國境內招工。

當時中國正值鴉片戰爭之後,民不聊生,加上清政府准許西方國家在香港、澳門、廣東沿海口岸設立招工館所,所以廣東沿海許多破產農民或城市貧民為了謀求生路成了「契約華工」。由於招工館所設立在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契約華工來自於廣東的臺山、恩平、新會和四邑。

202203015844

華工吃盡苦頭、犧牲重大

據《美洲華僑史話》中記載:「在修築100英里的塞拉山脈地段的鐵路時,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這絕非聳人聽聞。

在開發塞拉嶺通道時,華工們為了要在光滑垂直、深達300多米的花崗岩石間開出一條行駛車輛的通道,他們用繩索和竹籃把自己吊在半空,在堅硬的石頭上鑿出炮眼、放上火藥、點上火、然後再呼喊山崖上牽著竹籃繩索的工友拽拉他們上去…有時由於岩石堅硬,火藥從炮眼裡直接迸出,或因火藥性能不穩常常傷及華工。特別是有些華工在半空中作業時,由於繩索被岩石磨斷而葬身崖底。

儘管如此,華工仍遭受著不平等的待遇:他們每天要在工地上幹12個小時的工作,不僅伙食須自理,而且工資也比白人勞工低了三分之一;愛爾蘭勞工隆冬時節住在火車的車廂裡,而華工卻要在數九寒冬的風雪天裡,依然住在破舊的帳篷裡。

當年的契約華工絕大部分來自於廣東。從炎熱濕潤的熱帶來到寒冷乾燥的內華達山脈,僅氣溫的落差就讓華工們面臨生存挑戰。數九寒天,山上積雪達幾米厚,但是工程並沒有停止。1866年冬,在塞拉嶺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華工死於雪崩;次年,內華達地區遭遇到百年不遇的暴風雪,但華工們仍在積雪中繼續開掘路基、鋪設鐵軌。這期間,暴風雪奪去了許多華工的生命,而他們的屍體到冰雪融化時才被發現,許多華工在臨終時還手握著洋鎬、鋼钎或鐵錘。

通車慶典居然不見華工

沿途我們走訪了內華達州Lovelock市華人無名墓園,拜訪了自願守望這座墳地的DeLeeuw夫婦,他們不僅義務地為那些被遺忘在荒野中的墳塚清理雜草,而且每年清明節時,會按照中國的民俗,為這些無名墓燒香祭奠。

我們也走訪了當年中太平洋鐵路途徑的要道Carlin市,這裡是周敏導演拍攝華工紀錄片《回家》之地。影片中的主人公王麗珠女士及小城各階層人士,他們重新安葬13位華工的故事令人動容。然而,1869年5月10日的這一天,當鐵軌從東西兩個方向在猶他州接軌的慶典上,卻找不到一位華工的面孔。

坐落在美國猶他州金道釘國家歷史公園(Golden Spik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每年5月10日都會舉行紀念中太平洋鐵路建成的「金道釘節」活動,其中一個環節是還原代表西部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朱庇特(Jupiter)號火車,與代表東部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119號列車,在這裡匯合的情景。今年舉辦的是153周年慶典。

當我們一行人風塵僕僕地趕到現場時,緊鄰鐵道搭建的主席臺旁已經聚滿了人。人群中有穿著燕尾服高筒帽的白人男士,也有身著19世紀歐式長裙的白人女士;有身穿旗袍的華裔女士,有穿著對襟小褂頭頂竹笠的華裔男士。 當火車汽笛一聲長鳴之後,兩輛火車頭從東西兩個方向朝鐵道旁的主席方向駛來。在還原當年鐵軌合龍的情景時,有8位穿著深藍色粗布小褂、頭頂竹笠、肩搭一條長辮子的華工扮演者,合力把一條幾米長的沉重鐵軌擺在了最後一根枕木上;另外5位身穿襯衫、馬甲,頭戴粘帽的愛爾蘭工人的扮演者,也把另一條鐵軌也搬到了同一枕木上。接下來是身穿黑色燕尾服、頭戴高筒禮帽的各界精英,在軌道旁的高談闊論,然後由扮演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時任加州州長的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將一根仿製的金道釘釘在鐵軌上。

表演中,我看到政客高談闊論、商人兜售道釘、秘書不停地將竣工的喜訊以電報的形式,傳向全美國以至於全世界,但沒有一人提到華工在這段歷史中所做的貢獻。

經幾代人努力才有話語權

153年後,華工的後代、猶他州議員關玉鐮(Karen Kwan),和鐵路華工協會主席余黃鏗娟(Margaret Yee)走上主席臺為這次活動致辭,表彰了當年華工與其他族裔的勞工們,對這條鐵路做出的貢獻。儘管她們的發言僅有幾分鐘,但這樣的話語權,卻是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爭取到的。

 1869年5月10日鐵軌合龍,「香檳聯姻」照上沒有華人。1969年5月10日,100周年的慶典上,時任內政部長約翰沃爾普稱讚,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線對整個國家具有史詩般的重大意義時說,「除了美國人,還有誰能夠在覆蓋著30英尺(9米)積雪的崇山峻嶺間開鑿隧道?」他對華工的貢獻隻字未提。

同一天,時任「美國華人歷史學會」(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會長的胡垣坤(Phil Choy),帶著一塊由舊金山華人集資製作的牌匾,前來參加100年「金道釘」慶典,然而,在最後一刻,主辦方告訴他,由於時間有限,臨時取消了他的發言。

202203015845

華工的貢獻終於被肯定    

145年後的2014年,美國勞工部終於將華工納入榮譽紀念堂,成為進入該紀念堂的首批亞裔群體。2019年5月10日,舊金山市議會一致通過,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橫貫大陸鐵路華工日」。

同年,在「金道釘節」15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曾任美國勞工部部長與交通部部長的趙小蘭在致辭中說道:「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交通部長,我非常榮幸和大家一起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特別是紀念華工們卓越的貢獻。他們參與建造的美國首條跨大陸鐵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它成為了美國發展的基石,也打開了美國新的一頁篇章。」

2022年5月10日,153年後,我們親眼見證了華人代表站在主席臺上講話,看到了當年被剝奪發言權的「美國華人歷史學會」胡會長帶來的銅匾,豎立在金道釘國家歷史公園內,上面寫著「為褒揚先僑豐功偉績橫貫美國鐵路完成百周年立此紀念」漢字,留下了不可抹去的華工歷史。

歷史不能忘記,也不該忘記!為了告慰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先驅、為了傳揚那些為華工歷史正名的華工後代與社團、為了感謝非華裔對華工的遭遇賦予同情與大愛的美國人,作為移民美國的新生代,我們有責任在時間的隧道裡,還原昨天華工的遭遇,再現今日大愛的光輝,杜絕明天悲劇的重演!

(作者係文學博士、「美國中文作家協會」主席)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峴
  • pages: 72
  • 標題: 為華工正名—「金道釘」153周年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