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珠:任誰也去不了故宮文物的光彩│陳淑英

馮明珠:任誰也去不了故宮文物的光彩│陳淑英

馮明珠,祖籍湖北。1950年生於香港,1970年進台灣大學歷史系就讀,畢業後赴屏東縣瑪家國中任教,1975年考上台大歷史研究所,1978年取得碩士學位後以故宮博物院與國史館合聘研究人員的身分,在故宮從事《清史稿》校注,該項工作進行6年始完成。1983年成為故宮正式編制人員,進入圖書文獻處服務,一路從幹事、編輯、研究員,升至科長、處長。任職故宮文獻處期間,馮明珠兼任《故宮學術季刊》執行編輯17年,自1983年即參與故宮文創產業發展,率先執行故宮數位典藏作業。2007年起擔任《故宮文物月刊》及《故宮學術季刊》雙主編各5年。

2008年馮明珠晉升故宮副院長、2012年榮任故宮院長,任內成果斐然,包括2015年故宮南院順利開館營運、台北故宮締造逾540萬人次參訪紀錄,被英國《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 連續幾年評為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第6、7名,所策展覽每年均列名世界最受歡迎十大展覽名單中;故宮90周年慶所策展覽,更包辦了2015年全球最受歡迎十大展覽的前8名。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馮明珠於5月20日卸任退休。

現職寶吉祥集團馮明珠文史研究院院長、寶吉祥藝術中心顧問,兼任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EMBA在職專班」顧問及講座教授。馮明珠著作豐富,學術著作以清史研究、文獻檔案學、藏學為主。專長中國文物研究、策展、博物館營運,曾於2010至2014年連任兩屆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

20190751109

問:故宮文創商品風靡兩岸,您擔任院長期間推出「朕知道了」紙膠帶,魅力延燒至今,請問故宮推動文創產業的經過?

答:故宮自1983年開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當年秦孝儀院長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理念,那時國際上還沒有流行「Cultural Creativity」這個名詞。秦院長提出願景後,交由我、朱惠良等幾個年輕研究人員執行,我們從典藏出發,提出設計點子與選件,再跟廠商研究,開發商品。後來故宮文創愈做愈好,開始向全台徵集創意、辦國寶文創競賽,我前後參與了故宮文創長達33年,直到2016年退休。

2013年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創意源自於我2004年策畫的「知道了:硃批奏摺展」,意思是皇帝對大臣所奏之事「朕」知道了,沒想到引發搶購熱潮,同時帶動當年度文創商品銷售額高達7億元。2014─2015年故宮文創業績創下8─10億元新高。這一切要歸功秦院長的領導,他是故宮文創的先行者;當然也要感謝馬總統開放兩岸的政策。

問:您擔任院長期間,兩岸故宮交流密切,請問您個人以為有哪些重大成果?

答:兩岸故宮自1949年分隔後,至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才有正式的官方交流、院長互訪。2009年2月周功鑫院長率團訪問北京故宮,此行被稱為兩岸故宮隔離60年後的「破冰之旅」,北京故宮鄭欣淼院長於同年3月率團回訪。雙方在學術研究、合作展覽、人員互訪、出版及圖書互換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我任院長後應北京故宮單霽翔院長之邀,於2013年1月率團訪問北京故宮,其後又訪問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此行除洽借文物、確認兩岸故宮第四屆學術研討會,並召開兩岸故宮合作計畫會議,深入瞭解北京國家圖書館及第一歷史檔案館數位化的成果。同年4月,單院長訪台北故宮,就北京故宮改造工程做了專題演講;2015年台北故宮90周年院慶,北京故宮婁瑋副院長來台參加周年院慶活動,兩岸故宮水乳交融,是同為故宮人最高興的事。

我認為,兩岸故宮能開啟交流新頁,除了歸功馬英九總統改善兩岸關係、創造雙贏的政策外,還要感謝三大功臣。一是時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他指示各部會「做一件讓人民感動的事」,促使周功鑫院長推動兩岸故宮合作交流;第二位是周功鑫院長,她大膽邁出第一步,本人始終參與其中,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執行者,開啟了長達8年的交流;第三位功臣是時任故宮指導委員會召集人的林百里先生,2009年他向馬總統建議鬆綁政務官赴大陸規定,台北故宮院長才能成行。

更重要的是,北京故宮無條件迎接了台北故宮的開放態度。2009年我們策劃「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北京故宮鄭院長爽快出借37件展品,允諾合辦「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2011年「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浙江省博物館出借了〈剩山圖〉,才使得〈富春山居圖〉前後兩卷瑰寶分離360年後在台北故宮合併展出。「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北京故宮出又慨然借出文物14件;2013年「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展」,北京故宮出借45組文物參展;2015年「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又借來了11件畫作。

總之,兩岸故宮在馬英九執政期間,雙方互訪、交換出版品、出借文物、共辦研討會,進行多項實質交流,唯一遺憾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法定名稱及文物司法免扣押等問題未能解決,致使台北故宮藏品未能順利赴大陸展出。

問:故宮南院自2001年提案興建,直到2013年才在您院長任內動土、2015年底完工,您是如何做到的?

答:南院從2001年由時任院長的杜正勝提出籌建計畫,歷經陳水扁、馬英九兩位總統,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周功鑫及本人等5位院長。2008年周功鑫院長上任時,故宮南院工程陷入11件訴訟及仲裁案,必須解決爭端方能重新啟動,周院長面對極大的困難與挑戰,但她是一位有魄力、有執行力的首長,禮聘了一位懂工程且深通營造法律的周筑昆副院長,以專業克服困境,南院工程才得以慢慢推動。至於2015年底能順利開幕營運,最大的關鍵在於馬總統請營建署代為執行故宮南院硬體工程的興建,以及本人38年故宮專業經驗與任事態度。我是一個使命必達的人,在故宮任職期間,長官交代的事只要我承擔了,我一定日以繼夜想盡辦法落實執行。

故宮南院原訂於2008年竣工,但得標的美國建築師團隊不諳台灣建築法,加以當時故宮領導缺乏營造專業,致使進度嚴重落後,且深陷履約紛爭中,根本無法再據以推動。2009年,莫拉克風災導致南院基地災情慘重,周院長決定終止所有窒礙難行的契約,提出南院修正計畫,經行政院核定,20公頃博物館區主體建築委由營建署代辦,2010年重新招標,由姚仁喜設計監造,但營造標案三度流標,迄至2012年本人上任才完成標案,終於在2013年2月6日動土開工。施工期間雖遇種種困難,我與周筑昆、何傳馨兩位副院長帶領著故宮團隊一一克服。至於2015年底必須竣事,則是行政院定下的期程,營建署代辦的硬體工程既然沒提出落後延期,本人主導的軟體工程及50公頃的園區景觀工程已如期竣工。2015年12月28日,工程上雖仍有瑕疵,辦公區、圖書館雖未竣事,但十大展覽、接待大廳、展覽動線、園區景觀等已然完成,這些開館必備條件已竣事,故宮南院遂廣邀國際博物館友人及國內各級長官及文化界朋友風光開館。

故宮南院歷經15年才完工,營運7個月後,於2016年8月3日參觀人數突破100萬人,超越羅浮宮朗斯分館第一年營運成果。本人總算不負行政院任命,在馬政府卸任前,完成南台灣重要文化建設,為中華文化推廣盡心。

問:您卸任後被北京故宮研究院禮聘為顧問,引發爭議,還被誣指任內談定出借顏真卿《祭姪文稿》至日本展出。您對此兩起事件有何看法?

答:我是2016年5月卸任,9月應邀至北京故宮舉行學術講座。當時我已非政府官員,恢復平民百姓身分,且已解除三個月列管期,因此講座結束後,北京故宮單院長對我說「北京故宮沒有圖書文獻檔案專業顧問」,請我擔任故宮研究院榮譽顧問。我在博物館工作了38年,樂於分享所知所學,就答應了。沒想到引發國內特定媒體名嘴不明究理的攻擊,說我逕自修改政務官卸任後赴大陸管制期程、受聘為北京故宮有給職顧問、洩漏台北故宮機密等莫須有罪名。

事實上,我卸任後赴大陸管制期原是3個月,那是因為故宮不涉國家機密,由機關自行決定列管3個月或1年。故宮人事室比照文化部退職政務官赴大陸管制期限辦理,如龍應台、洪孟啟部長等皆管控3個月,我並非個案,相關程序亦未違規。北京故宮研究院為學術禮聘的顧問有:海德堡大學科學院院士雷德侯、英國牛津大學前副校長傑西卡羅森女勳爵,他們皆是學養深厚的國際知名學者,因此我覺得北京故宮研究院看重我,是我的榮幸。

至於民進黨任用的林正儀院長說「故宮典藏就是秘密」,我可能會「洩密」就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故宮文物已全面數位化作業,對外公開數位典藏資料庫;況且故宮文物都有公開帳冊,兩岸故宮原是一家,彼此非常清楚對方有什麼,有何秘密可言?我赴大陸雖沒有違法,受聘為故宮研究院顧問也沒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律師告訴我:「民不與官鬥,你一張口,管不了他們兩張口,何必忍受不講理的名嘴狂攻猛打呢?」為了追求平靜的退休生活,幾經深思還是辭去了顧問職。

今年1月,顏真卿真跡《祭姪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被認為有損文物,引起公憤。故宮陳其南院長及李靜慧副院長稱是我在任內簽核同意的,實情是東博於2016年初提出借展要求,經文物主管單位書畫處評估,並經主事副院長同意後提報於我,這是故宮借展流程,我作為院長批示「原則同意」,後續仍有許多手續及流程,何況正式簽約人是民進黨派任的林正儀院長,他不同意可以不簽,簽了為什麼不敢承認?完全沒有政務官的擔當,不明白簽約人林正儀院長是怎樣想的?書畫處劉芳如處長更沒有擔當,為何不從專業向長官解釋呢?合理解釋是怕被批評諂媚日本人吧。

問:請問「馮明珠文史研究院」主要研究領域為何?集團在傳承中華文化及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文史研究院是在寶吉祥集團顏錚浩總裁支持下成立的。顏總裁十分熱愛中華文化,我與他結緣是因為他協助故宮《康熙朝藏文龍藏經》的出版。

顏總裁認為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有歷史文化的國家才能茁壯偉大。「既然現在政府不擇手段去中國化,就由我們自己來珍惜中華文化吧」。當他知道我卸下故宮院長職務,特別設立文史研究院,支持我繼續清代台灣史、文化藝術史、藏學、清代宮廷古建築、明清古董傢俱等研究工作。

目前文史研究院每月舉辦兩場講座,邀請文史專家,帶引聽眾深度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工藝之美,已持續了兩年。今年8月寶吉祥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了一場盛大講座:「從歷史知未來」,由我與知名作家楊渡對談有溫度的台灣史,楊渡介紹1949渡海傳燈人,我則講述清代台灣史、嘉慶皇帝與台灣等事跡,希望台灣民眾能更了解歷史真相。

2018至2019年間,寶吉祥分別在上海及台北成立藝術中心,為兩岸藝術家提供交流平台,我參與其中,希望協助總裁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盡一份心力。

問:蔡政府拋出「故宮台灣化」,對維護及宣揚故宮國寶,是否已產生影響?

答:其實秦院長任內(1983-2000)就很關懷這片土地。1994年秦院長下令圖書文獻處籌編《清代台灣文獻叢編》,次年出版《清宮月摺檔台灣史料彙編》,同年10月又出版《故宮台灣史料概述》,其後從未中斷,本人就是執行者及負責人之一,清宮台灣檔案非但全數出版完成且全數建立了數位資料庫,嘉惠台灣史研究。編書之外,也以故宮典藏策劃台灣展覽,如1994展出「文獻足徵─院藏清宮台灣史料特展」、1999「台灣近代化的足跡」、2001「斯土斯民─活躍在清代台灣歷史上的人物」等等,迄今仍在進行中,因此關懷台灣,早在秦院長時已推動,並非民進黨的專利。

蔡政府說要把「故宮台灣化」,所見只是設法「去中國化」,但故宮文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如何「去中國化」呢?他們的作法是配合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將故宮文物拋入東亞文化中稀釋中國文化在台灣的影響力、不再出版暢銷的故宮出版品,例如拙著《知道了:硃批奏摺展》十分暢銷,已11刷,但不再版而停售;《故宮文物月刊叢編》不再版;展覽不出圖錄等等。他們不保護文物,2018年竟將「翠玉白菜」送到台中花博后里馬場展出,完全不顧文物安全、不遵守博物館展覽規範,當然也不會愛惜中華文化。

故宮文物就是中華瑰寶,是八千年中華文化的積累,任誰也去不了它的光彩。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22
  • 標題: 馮明珠:任誰也去不了故宮文物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