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柳營的人文歷史│張健豐

探訪柳營的人文歷史│張健豐

台南市柳營區自然景觀豐富,埤塘遍布,有尖山埤、德元埤、觀音埤等;發展歷史頗久,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劉家祠堂及「果毅里」的北白川宮史蹟等,八翁里的乳牛專業區也已轉型為觀光景點,值得一遊。

20221080859

柳營的發展歷史頗久

柳營地處嘉南平原中段,由急水溪沖積而成。境內埤塘遍布,最有名的當屬德元埤、尖山埤所造就的風情。德元埤攔截9條珊瑚般的支流,水源滋潤著附近900公頃的沃土,當局成功地將本土埤塘融入外國意象,打造出經典作品。尖山埤則引入大陸的江南風情,建築設施與自然景觀緊密結合,並結合了當地傑出的閩南語歌謠作家吳晉淮(1916-1991)的本土元素。

柳營與昔日台南縣治所在的新營市隔著急水溪,其發展歷史卻比較久遠。尤其是建於1890年的劉家祠堂和高聳入天的舉人杆,讓遊客聽得到這裡迴蕩在歷史長廊上的喧騰輝煌。劉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已歷12代,300餘年而不衰。開基始祖劉茂燕為鄭成功部將,北伐南京陣亡後,鄭成功念其功,在其子渡台後,「贍以田宅。及長,墾地於查畝營莊,數年,闢田數百甲,遂家焉。」

劉家為官與經商均有顯赫成就,特別是四世孫劉日純善經商,創白糖廍於溫厝廍莊(今德元埤北支流西畔),販運至南洋、北洋,獲利豐,遂「擁資百數十萬。顧性好施舍,濟人之急。里黨有事,必出而解之。 」

上述文獻所稱的「查畝營」是柳營的舊稱。《台灣通史》稱它和鄰近的林鳳營、新營「皆鄭氏屯田之地,以強兵保國」。但這一帶原為平埔族哆囉嘓社的領域,他們世居在此。其風俗習慣,根據乾隆16年(1751)《皇清職貢圖》記載:「服飾大略與諸羅等社同。男以竹片束腰,曰箍肚,欲其漸細。能截竹為簫,長二三尺,以鼻吹之。歲時,婦女多以糍餌相餽餉。又按府志,哆囉嘓社男女成婚後,俱折去上齒各二,彼此謹藏,蓋亦終身不改之意云。」

而柳營區的神農里、果毅里一帶,也因漢人入墾形成新、舊咯(嘓)莊,原哆囉嘓社人乃退到急水溪的上游龜重溪的對岸。因在舊咯莊的東方有兩座山,左為佛山,形狀似鼓;右為尖山,形狀似旗而得名。閩南語稱「鼓旗後」,轉成北京話稱果毅後(后),《乾隆輿圖》則稱卑義后庄。這裡很早就興建穀倉,據清代《諸羅縣志》記載:「新嘓莊倉三間:康熙四十年(1701),知縣毛鳳綸建;果毅後莊倉一間:康熙五十年,攝縣篆知府周元文建。」

隨後,由知縣周鍾瑄捐穀一百石,助莊民在舊嘓莊合築興修了果毅後陂,此即現在佛山觀音巖山腳下,先民圍堵山澗成池的「觀音埤」。但要過了近一百年後,該水利才正式開設成功。

根據神農里鎮西宮(主祀:開天炎帝,也就是俗稱的神農大帝)內嘉慶19年(1814)的《觀音埤公記》記載,「我果毅後田土高下不齊,前築『楓仔林埤』未竣,已被衝壞。乾隆二年,眾等呈請縣主戴,仍就原處填築設閘,開圳立規。嘉慶四年,復被衝壞。連年禾苗曝槁,見者心傷。嘉慶十七年二月,眾等僉議填築,依舊開圳,設立閘門,一時踴躍成功。」該觀音埤水路,根據日據初期的《台灣堡圖》,它流經果毅里、德元埤、柳營西郊的八老爺後,匯入急水溪。

20221080860

日人設糖廠開埤塘

日據初期,鹽水港製糖會社在急水溪畔建立新式的新營糖廠後,重新修築觀音埤,在果毅後莊開墾約一千甲的模範蔗園。筆者根據日據中期的《台灣地形圖》發現,該蔗園貼近台鐵縱貫鐵路,原本是一片稻田景觀的太康莊變成了種甘蔗的農場;還有溫厝廍莊,及今德元埤東支流旁的「新厝」也變成農場。為了運輸此範圍的甘蔗,日人從新營開闢糖業鐵路過急水溪後,設果毅后旗站分出到此。

1936年,由日本人永野幸之亟興建尖山埤水庫,以尖山為分水嶺往北匯流至尖山埤,接至龜重溪為當時的新營製糖所提供穩定的水源,同年新營製糖所設置新營第二工場。加上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竣工,當地農民過著「種甘蔗給會社磅」的殖民血汗日子。而觀音埤至今仍屬台糖公司所轄。

20221080861

台糖農場轉型為酪農專區

日據時期,新營糖廠所開闢另一條過急水溪後的糖業鐵路通到八老爺農場、及六甲的林鳳營農場。光復後,當局將八老爺到學甲的這一段,作為南北線(北起台中南至高雄)的國防鐵道一部分。後來糖業逐漸式微後,1974年在八翁(八老爺的改稱)設立柳營乳牛專業區。曾經是全台最大鮮乳生產地,有「乳鄉」之稱。

近年,因幾乎全年無休的工作,面臨人力缺乏,年輕一輩接棒意願低落的窘境。部分酪農戶乃轉型經營,開闢出結合畜牧和觀光的休閒農場─八老爺牧場和乳牛的家。當局還規劃昔日從新營經果毅後旗站到此的糖業鐵路開行觀光列車,成為全台灣最長的一條五分車路;而昔日的太康農場,也轉型成柳營科技工業區和台糖高爾夫練習場。 

20221080862

果毅後的北白川宮遺跡

清代,柳營舊稱的「查畝營」是南北主官道(今國道)的重要中繼站。而果毅後則是東線官道(約台南白河到烏山頭的165縣道)上的重要中繼站。乾隆51年(1786)農曆11月,林爽文起事,官軍曾圍勦於查畝營;而當年日軍征台統帥北白川宮親王從嘉義市南下時,走東線南下。據其隨從描述,他在安溪寮坐上預先準備的民轎,1895年10月19日來到果毅后這個偏僻的小城鎮時,有300多戶人家,房屋多用紅磚建造,民眾皆在門前擺設桌子點小蠟燭,表示歡迎之意。日軍卻選擇了一間室內不潔和陰鬱的普通民屋,讓北白川宮在此養病。這間被稱作「御舍營所」的民屋,屋主是商人張朝陽,當時此家人已逃避遠方。

1936年,日本殖民當局選擇在北白川宮來此住宿的日子,在該所建立了北白川宮紀念碑。該碑在台灣光復後,被移至鎮西宮前165縣道路邊,後因道路拓寬,無處容身,經地方人士洽商佛山觀音巖,最後立在原本育幼院旁草地上。地方人士期待這座石碑能回到原址,以作為先民抗日的古蹟。

20221080801

可推展文創與觀光產業

目前台鐵對號快車不會停靠柳營站,但因該地歷史悠久,為漢人開發台灣的前哨站,而且柳營區內有查畝營、果毅後等地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又有現代西洋美術與音樂名人的故居,所以應可推展文創與觀光產業。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健豐
  • pages: 87
  • 標題: 探訪柳營的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