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後經貿大混戰│李中邦

G20峰會後經貿大混戰│李中邦

美國率先以「國安」理由,對中國掀起貿易戰,至今膠著難解,G20宣言打造自由公平貿易體制,言猶在耳,日本竟也以「國安」藉口,對南韓管制出口,混戰擴大、盟友隨時反目,在這個連鎖報復蔓延的世界根本不會有贏家。

20190720816

由於20國集團(G20)國際經濟合作論壇過去在解決經濟危機上頗具成效,現又正在進行美中貿易戰,因此6月28-29日在大阪的G20峰會備受矚目,日本首相安倍也想引領議題,扮演好各國間「橋樑」的角色。惟這次雙邊會談似乎比團體會議更受重視,尤其鎂光燈全聚焦於「習川會」,加上峰會後迅即登場的「川金會」板門店秀,著實使得安倍相形失色。可是,他也不甘寂寞,馬上對南韓出重手,另闢戰場。

峰會前後,美中的互動仍舊牽繫著全球景氣的溫度。

峰會前後美持續打壓華為

在大阪「習川會」前,美國國內就美中貿易問題,有著迥然不同的兩種路線發展。其一,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就3,250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的商品是否加徵25%關稅的公聽會(320人出席、7天),美國產業界幾乎都以「替代品調度困難」、「無法避免漲價」的理由,訴請川普政府不要追加徵稅;未出席的蘋果公司也提出書面意見,警告加稅「有損蘋果的競爭力,有利於世界的競爭對手」。蘋果九成的iphone在大陸生產,因此要求iphone和ipad能移到徵稅名單外。該公聽會也披露了美國筆電、電玩機、螢幕、廚房用品等八、九成都從大陸進口的事實。

其二,6月下旬,美國商務部再將5家大陸公司列入「實體名單」,禁止美國廠商向這些機構提供設備。隨後美國媒體說華為有員工參與解放軍的IT研究,在AI、無線通信上也至少有10個項目曾與軍方合作;至7月上旬,繼續有媒體炒作華為有數名員工疑似與解放軍有關係。美方這些動作,無非是要破壞華為的形象,以減少歐、亞國家採用該公司5G設備的訂單。

中國掌握談判攻防節奏

事實上,從5月美中談判決裂以來,檯面、檯下幾乎完全沒有進展了,期間川普頻頻放狠話,而習近平一直保持緘默。一時間連G20究竟有無習川會都沒有聲息。隨著時間逼近,反倒是美國在此對峙中露出窘境。結果川普電邀習近平確定見面。顯示,雙方的攻防,已順著中國的節奏行進,也由中國掌握著主導權。

美中同意重啟談判,川普宣稱不會對3,250億美元的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會出售安全無虞的裝備給華為,外界都可感受到川普強硬的姿態後退了。這不能當成是貿易戰的休戰或解套,而只是彼此承諾不再加碼、升高徵稅,但原有制裁狀態還是僵持著。至於何時可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仍不明朗。

美商設法供貨華為護商機

然而,共和黨強硬派參議員魯比歐嚷嚷「必須再度以法律約束華為」;在野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亦認為「要中國修改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壓力大幅降低」。

中國大陸生產的個人電腦占世界的九成。為因應貿易戰延長,7月4日美國大廠HP、戴爾宣稱二至三成的筆電要移到台灣或東南亞生產。亞馬遜、微軟的電玩機也有將製造據點從中國分散到其他國家的動作。智慧型手機用半導體專業廠商英國的安謀(ARM)宣示,遵守美國的法規,華為已在籌集15億美元研發半導體的經費,準備打長期戰。也不少美商,譬如美光(Micron)、高通、英特爾找到一些辦法,在不牴觸美國法規的情況下,恢復對部分對華為供貨,畢竟誰也不想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

7月9日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不約而同就對華為鬆綁一事表示,商務部將在不危及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給美國民間企發出一些許可證,但僅限於在台灣、南韓等世界各地普遍能取得的商品;華為仍在「實體名單」上。同日,聯邦公報公布豁免大陸輸美110項商品的關稅,包括醫療設備、電子元件等。取得豁免的都是有美國公司宣稱獲利受到關稅衝擊的商品。

中國克制未打「稀土牌」

美國當初是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做出限制的,但到底是什麼產品有國安威脅,始終曖昧不明,一切憑美國「自由心證」。

中美貿易戰迄今,事實上,大陸還握有其他武器,但都沒使用,譬如:美國進口用於生產高科技產品的稀土,八成來自中國,但大陸迄今尚未打「稀土牌」、限制出口,就是了解這樣做影響巨大、對誰都沒好處,因此頗為理性節制,不輕易開闢戰場,跟川普政府不顧其國內消費者、高科技廠及盟國、國際社會上各合作廠商的經營,玉石俱焚蠻幹的作法完全不同。

今年大陸新創企業籌集資金銳減三成。7月15日大陸官方公布今年第二季GDP成長進一步下滑至6.2%,為27年來最低。川普推文得意地說,「美國加徵關稅促使企業離開中國移至其他免稅國家,數千家公司正在外移。……這是中國想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原因」。鑒於川普政府的性格,美中目前各方面都在激烈競爭,這種戰略對峙根深柢固,要緩和緊張著實不容易。

日蓄意打擊南韓王牌產業

不過,正當美中為貿易戰踩剎車之際,另一邊日本經濟產業省卻突然宣布,將嚴格加強對南韓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管制;同時準備把南韓從放寬限制的「白名單國家」(現有27國)中剔除(南韓會是第一個被除名),則以後每次出口都須審查,耗時約90天,供貨銜接會有問題。而且一旦被移出「白名單」,還會波及到其他業界約40類、1100項工業產品。

日本供應零件、素材、機器,韓國製成完成品,向來是日韓合作的模式。世界半導體的出貨量,日本廠商占比不到一成,但其中的製程材料,日本企業卻占了五到七成。智慧型手機、物聯網、5G通訊等都會用到半導體,未來需求會更大。半導體是南韓的看板項目,占全球供應量的七成,顯然這對南韓企業傷害很大。日本此舉攪亂了國際分工體制,不單是韓國企業,對日本企業乃至世界貿易都有負面影響。

日本自毀自由貿易的形象

安倍政府選在G20外交大戲演完後馬上發動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韓國措手不及。況且7月21日有參議院選舉,這時對南韓強硬,有利於選舉吸票。

日韓之間近年有歷史意識、獨島主權、慰安婦等諸多齟齬,最新的導火線則是去年南韓法院判決涉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徵用工問題的住友、新日鐵、三菱重工等集團必須賠償。日本現在也學美國,祭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第21條(WTO繼承)的「國家安全例外條款」,藉口南韓出口管理不當,將半導體材料戰略物資轉讓給伊朗、敘利亞等國,啟動限制出口機制。可是,這些都是政治問題,日本應透過與南韓對話談判來解決,現在卻逕自以限制出口當武器,給全球帶來風險。

本來日韓只是外交關係惡化,經濟面仍密切合作。但安倍這一出手,經濟脈絡也打斷了,彼此芥蒂越來越深。

日本主導沒有美國的CPTPP,且與歐盟簽屬EPA,在貿易保護主義逆流中,始終固守著自由貿易。大阪G20宣言還明記要「建立自由、公平、沒有歧視、透明、可預見的穩定貿易環境,維持開放的市場」。言猶在耳,日本竟對南韓打貿易戰,這鐵定會損害日本多年來的形象和努力。

這跟美國整華為一樣,韓國企業眼前的確麻煩很大,近日已派人趕赴大陸、台灣尋找替代品,開始分散籌集材料,長久來說,安倍政府可能招致韓企「脫離日本」的後果。

美國管不住日韓鬩牆

儘管日、韓皆是美國的盟國,奉美國為老大哥,但這回川普也管不住日韓鬩牆。何況,日本跟美國一樣是用「安全例外條款」作護身符,美國更無話可說。

再者,川普三不五時就公開說,對美日貿易不滿,要修改汽車、農業協議,「美日安保條約對美國不公」、要日本多負擔駐日美軍費用,可知美國對日本的要求,日後會益發尖銳。安倍是以密月關係來經營美日外交,但這能持續多久沒有人知道。川普在國內外還是「美國第一主義」,美日會不會在經貿槓上,沒有人能保證。

川普到處放火,日本有樣學樣,如今混戰擴大並重組貿易網,在這個連鎖報復蔓延的世界根本不會有贏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40
  • 標題: G20峰會後經貿大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