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新突破│趙國材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有40位國家元首、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約6000餘位外賓共襄盛舉。
與兩年前的首屆論壇相比,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人更多,有首屆論壇就參會的俄羅斯、義大利、瑞士、希臘、巴基斯坦、匈牙利、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等國領導人,還有首次與會的奧地利、阿塞拜疆、汶萊、埃及、新加坡、巴布亞新幾內亞等14國領導人。
「一帶一路」提供發展機遇
外國領導人積極出席,無疑是以行動對「一帶一路」投下信任票,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以奧地利為例,作為中立國和歐洲高度發達的國家,它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示範效應。中奧的合作包括成都至維也納的中歐班列、深圳至維也納直飛航線開通,以及奧地利南部物流中心建設等,雙方在基礎設施、先進製造、金融、電信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憑藉地處東西歐交界處的特殊區位優勢,奧地利有望成為「一帶一路」和歐亞互聯互通建設上的節點國家。
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一帶一路」的吸引力在於提供發展機遇。例如,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太平洋島國地區首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備忘錄的國家。近年來,包括公路、港口、橋樑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在內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在巴新開工,大大提高了巴新人民的生活水準,也讓整個南太平洋島國地區獲益。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和埃及,在千年前就已在絲綢之路上相遇,亞歷山大港是連接古代歐洲與東方貿易的樞紐,蘇伊士運河則貫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將海上絲綢之路一直延伸至歐洲。而現在,埃及是最早表示支持「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埃及的「2030願景」、「蘇伊士運河走廊」等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緊密對接。
習近平傳遞出積極信號
在第二屆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講話。主旨演講傳遞出積極信號,增加了區域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在開幕式前,習近平與智利、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多國領袖舉行閉門會議,並簽署多項合作協定。
雖然西方及部分領導人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但今年有40國領袖出席圓桌峰會,其中包括奧地利與葡萄牙兩位歐盟成員國的領袖。
瑞士於4月29日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這也是繼義大利後另一加入的歐洲國家。截至4月24日,中國已與126國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4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債務陷阱已被證明不存在
「一帶一路」遭美國華府批評是「虛榮計畫」,包括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領導人都未出席這次高峰論壇。美、印最常批評的是「一帶一路」會帶來「債務危機」。這兩國各有各的政治目的:美國憂慮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上升,而印度為南亞大國,擔心中國進入南亞,會影響印度的國家利益。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孟珂琳(Catherine McGuinness)透露,論壇上許多國際人士都談到參與國的債務問題,她說:「中國代表在會議上表達了一帶一路資金穩定及可持續進行的重要性。」
日前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否認「一帶一路」專案會帶來債務危機。中國財政部長劉昆也表示,中國將致力讓「一帶一路」維持下去,會防範債務風險,並將透過多重管道支援融資。
關於開發項目引發環保議題,中國選擇通過國際組織的合作,嘗試化解環保爭議。參加高峰論壇的秘魯外貿暨觀光部長瓦斯克斯(Edgar Vásquez)證實,秘魯已加入「一帶一路」,中國是秘魯主要的貿易夥伴,秘魯不存在債務陷阱問題。
菲律賓稱南海爭議可擱置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與習近平見面時,主動提及南海主權問題。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長席洛佩斯(Ramon Lopez)表示,南海主權爭議可以暫時擱置,兩國領導人皆重視雙邊合作,並想維持和平。這和中國對南海爭議的提法高度吻合。不過,洛佩斯也表示:「只要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就能保持良好關係。」另外,與中國關係緊密並不代表不能與其他國家繼續當朋友。
中國會進一步向菲律賓投資10億人民幣、進口菲律賓水果,並引進菲籍英語教師赴中國任教。
中美關係進入「新常態」
在過去一年裡,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性後果。但中美的爭端遠遠超出貿易的範圍,它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在角力。
雖然中美貿易談判還沒有結果,美方甚至自5月10日起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但雙方持續對話磋商。無論中美未來達成什麼樣的貿易協定,中美之間的關係已和過去有所不同。兩國可能採取「選擇性脫鉤」,在某些領域建立「完全合作、繁榮、互利的關係」,但在其他領域設置障礙,特別是與高端技術有關的領域。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趙國材
- pages: 62
- 標題: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