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次:期以中華文化促統一│紀欣、李中邦
郭俊次,1942年生於台南,祖籍漳州,在台為第13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學士、研究所碩士,政治研究所博士,國家法學博士,高考人事行政人員及格。歷任行政院編審、研究員、科長、副主任、主任、研究委員;1980年當選雲嘉南五縣市增額立法委員;1988年任立法院秘書長,1990年8月起任考試院第八屆考試委員兼典試委員長。且曾擔任國民大會秘書及立法院、考試院最高榮譽顧問。
1995年因理念路線相合,接受林洋港先生之邀,毅然辭去考委之職,出任「林郝競選總部」總幹事。之後,擔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簡稱「和統會」)第二任會長,「台灣人民推動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簡稱「台統會」)創會會長,以及多間著名寺、宮的主委或顧問。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政治大學副教授、南台科技大學顧問、玄奘大學顧問及講座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兼任教授及講座。著有《組織設計學》、《國家發展學》、《兩岸關係學》、《組織與行政效率》、《研究發展方法論》等書。。
問:您出身綠營大本營的台南,卻主張統一,請您談談在推動統一運動所遭遇過的苦澀,而是什麼信念支撐著您始終堅持兩岸統一?
郭答:我是本土、正宗的台南人;家裡歷代務農,也是佛門子弟。我從小就特別鍾愛中國的文史地,考試皆滿分,因此格外憧憬祖國大地山河與五千年悠久、優秀的歷史,這造就了我濃郁的中國情懷,並願意投身於和平統一事業。
雲嘉南是我當選立委的大選區,該地確實是「綠油油」,我的政治信念很不見容於許多鄉親父老,也因此失去不少老朋友,讓我頗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慨歎。有人當面指責我、有人來電謾罵我是「台奸」、「台灣人的敗類」,我對這些難聽的話早已習以為常。不過,讓我最痛心的是,竟有綠營支持者遷怒到我祖先,甚至有人揚言要破壞我父母的祖墳,我迫不得已只好「改遷葬」。也因此,有不少親人、好友勸我「適可而止」,但我總覺得我做的事是對台灣好,所以我義無反顧,至今不曾後悔過,並堅信歷史終究會還我公道。
其實,兩岸同文同種,我相信台灣人只要試著尋根,就會知道兩岸本是「同根生」,台灣人都是中國人。
問:「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是立法院前院長梁肅戎創辦的,而您在他過世後出任第二任會長,請問該會創辦的宗旨為何?
答:「和統會」於1998年成立,梁肅戎是第一任會長,他也是我在立法院的老長官。梁院長是來自東北的黨國大老,為人耿直,一生堅持大是大非,早年反日、中年反共、晚年反獨,我從他身上學到不少為人處事的道理及愛國精神。
「和統會」創立的宗旨有四:第一,堅持「一個中國」;第二,追求「和平統一」;第三,認同「一國兩制」;第四,反對「台灣獨立」。這四個宗旨不曾改變,而且四箭齊發,各具意義和作用。為了推廣和統事業,我們還創辦了「和統教育」,發行「和統真經」(目前出到第638篇),成立「和統大學」,建置了「和統新村」。
另外,我支持「九二共識」,因為它是兩岸交流互動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有了它好辦事,沒有它寸步難行。我希望兩岸當局能抱持「求一個中國之大同,存兩岸分歧之小異」的精神,早日開啟政治對話。
2004年,我在台南另成立了「台統會」,它是為開闢南台灣而特別設立的會,爭取的對象是講閩南語的基層民眾及宮、廟主要負責人,其宗旨與「和統會」一樣,但它另有三大目標:設法讓台灣民眾擁有中國情懷、放棄台獨建國的幻想、改而追求和平統一。2006年,我又在新竹成立了「台海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簡稱「台發會」),重點在爭取客家人與原住民加入促統行列。
問:您曾帶領「和統會」多次參加全球反獨促統大會,請問您認為海外的華人、華僑對兩岸統一及中華民族復興有何願景?
答:「和統會」成立後,就積極參與全球的反獨促統大會,迄今24年,我曾跑遍全球五大洲、25個大都市。
我記得2000年的柏林大會聚集了各國的華僑、華人代表,以及陸台港澳共600多人與會。2001年在東京舉辦。2002年的雪梨大會有來自70多個國家,130餘人發言,共發表了89篇論文。之後在維也納、莫斯科、約翰尼斯堡、華盛頓、澳門、紐約、舊金山、曼谷、馬尼拉分別召開過;其中2006年的澳門大會有1200人與會,涵蓋62個國家地區,光是台灣就有419人參加,大會的壯觀場面可用「大風起兮雲飛揚」形容之。據我所知,目前全球有159個和平統一促進會。
每一次參加全球反獨促統大會,我都被華僑、華人的愛國熱情所感動。他們在海外辛勤工作,願意花時間、花錢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運動,就是期盼國家能早日完全統一,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問:走過那麼多國家,對於台灣當局一面倒地親美媚日,您有什麼看法?
答:我曾以立委、立法院秘書長、考委、行政院院長專任顧問等四種身分,應邀參訪過美國華府9次,東京12次。總結經驗,我發現美、日兩國無論哪個政黨當政,都刻意表現出很「關心」台灣,其實他們都是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考量,根本沒把台灣人民的安全、福祉看在眼裡。特別是李、扁、蔡當政期間,美、日藉著台灣領導人有「獨性」,大玩「台灣牌」,暗助台獨,台灣當局也甘於被利用,卻重挫了兩岸關係。
我常說:台灣人千萬不要當人家的棋子、橋頭堡或馬前卒。哈美、哈日,不如哈中;捨近求遠絕非良策,偏安之局不會長治久安,也不會有幸福。台灣人民要爭一時或爭千秋,其實都在一念之間。
問:民進黨執政全面「去中國化」、竄改歷史教科書,讓年輕人偏向親美日而反中,導致兩岸關係越來越嚴峻,您對此有何建議和看法?
答:民進黨政府實施「去中國化」,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心裡只有美、日,沒有中國,成了「失根」的一代。當大陸正在快速崛起,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台灣人竟不知應用與生俱來的語言、文化優勢,實在太可惜了!
「和統會」所創辦的「和統教育」、所發行的「和統真經」就是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可惜我們勢單力孤,成效不太顯著。但我一向認為,用中華文化統一中國是王道、也是正道。儒、釋、道三家是中華文化的根本,台灣又是三家紮根最深厚的地區。我們在台南成立「和統大學」,主要就是鼓勵、推動人們研讀《弟子規》(儒)、《十善業》(釋)、《感應篇》(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兩岸同胞能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早日「心靈契合」。
問:台灣民間信仰皆來自大陸,您認為加強兩岸民間信仰交流能發揮何種作用?
答:我是虔誠的佛教徒,曾率先提出「兩岸不通,佛門先通」。1998年,南京靈谷寺迎請玄奘頂骨舍利到台灣玄奘大學安奉,我聯絡、安排了由250位佛教界人士組成的「玄奘頂骨舍利迎請團」赴北京訪問,該團榮譽團長為悟明長老。在北京的三天裡,我們見到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副主席兼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副主席兼統戰部部長王兆國等人。從此,台灣佛教界與大陸各省、各市的佛教界展開了頻繁且深度的交流。
簡單來說,佛教的「慈」就是予人快樂、幸福:佛教的「悲」就是去除人們的痛苦、煩惱。幾十年來,我用這種思想、信仰愛台灣、護台灣,完全是要實踐佛教的「慈」與「悲」。同時,我一再說:台獨就是戰爭、就是災難,我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同胞,因走錯路線而受到傷害。
問:「和統會」認同「一國兩制」,請問貴會對「兩制」台灣方案有何建議?
答:「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先生針對兩岸和平統一後的制度安排,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兩制」台灣方案需要兩岸一起來探索、規劃。
2008年4月,「和統會」成立十周年慶時,我們在台北國軍英雄館舉辦「全球華人法理統一高峰論壇」,當時有150人與會,大會由來自日本、美國、澳洲的和統會會長及本人共同主持。在會上我們草擬了「台灣方案」的「台七條」,引起很大迴響與共鳴。
「台七條」主張,經過不斷修訂,成為「和統會」、「台統會」的主張,其中包括國號、國旗、國歌、國都、國權、國體、國憲等七大具體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國權,我們提出國家權力的分配應該體現平等原則。當然,這一切都得兩岸上了談判桌、經協商、折衷,才能見分曉。但我相信只要兩岸有心開始談,就是雙贏的局面,就是實現「中國夢」,也是我的「台灣夢」的第一步。
附加資訊
- 作者: 紀欣、李中邦
- pages: 46
- 標題: 郭俊次:期以中華文化促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