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戰機的代表:F-4戰機│宋磊
1960年代越戰期間,美軍與蘇聯的裝備輪番在戰場出沒,其中制空權與制地權的爭奪,成為雙方你來我往的焦點。隨著當時航空兵器的發展,戰機逐漸進入到第三代的時代,F-4幽靈戰機成為當時美國海、空軍的代表,半世紀過去了,該戰機依然在服役,持續擔負著爭奪空優的任務。
開發背景
越戰時期的美軍為有效進行裝備開發,美國國防部期待能透過空軍、海軍與陸戰隊的共同採購,降低研發成本,在此背景下,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著手開發第三代戰機,F-4幽靈戰機便在該背景下誕生。
F-4戰機的服役,不但是第三代戰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歷史上美軍首個跨軍種使用的機種,1960年開始服役,1963年美國空軍正式採用,1970-1980年代為美軍的主力戰機,後來隨著F-16與F-15戰機的服役,漸漸退出美軍第一線,但因性能優異、機體結構韌性強、飛行速度快等優勢,仍在世界各國服役。該戰機是一款雙發動機戰機,機身結構大量採用鈦金屬,以達到快速攔截敵機的目的。
性能概述
F-4戰機由兩名飛行員操作,後座為雷達官,機體長約19.2公尺、寬約11.7公尺、高則為5公尺,空重為13,757公斤,最大飛行重量為28,030公斤,發動機為兩具奇異公司的J-79GE-17A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2.23馬赫,巡航速度為每小時940公里,最大飛行距離為2,700公里,作戰半徑為680公里,具有空中加油的能力,可有效延長飛行時間。
基本的武裝包括一門20mm機砲,備彈為640發,機腹與機翼下擁有9個武器掛點,能攜帶短程空對空飛彈、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航空火箭彈、鐵殼炸彈、雷射導引炸彈等,依據作戰任務需求進行調整,從最基本的制空作戰、對地打擊、地面防空壓制任務等,F-4戰機均能勝任,因性能多元,服役至今獲得超過5,000架的產量。服役國家除了美軍外,還有日本、英國、德國、南韓、伊朗、以色列、希臘、澳洲、埃及等國,其中美、英、日已讓F-4機隊除役,剩下的國家皆以性能提升作為延役方案。
F-4戰機的型號分別有A、B、C、D、E、F、G等,從F-4C開始具有攜帶反輻射飛彈的能力,固可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為改善F-4戰機視距外空戰能力,從F-4F戰機開始具有攜帶與發射AIM-120中程主動空對空飛彈,大幅強化原本的空戰實力,因原先的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仍為「半主動雷達導引」,在空戰中仍會影響戰機的機動性與安全,在安裝全新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後,F-4F戰機進入全新時代,大幅強化視距外制空作戰的能力。
因F-4戰機性能優異,兩具發動機中若其中一具失效,仍可以一具發動機進行飛行。因機身較為龐大,機腹下方能攜帶大量炸彈,較為擅長對地打擊與視距外作戰。早期的F-4戰機並未有纏鬥的訓練科目,但為因應戰場上的需求,以及越戰早期大量的F-4戰機遭到擊落,後期的F-4戰機特地安裝了機砲,使F-4戰機成為具有近距離纏鬥與視距外作戰能力的戰機。
作戰紀錄
在越戰時期,美軍認為F-4戰機攜帶空對空飛彈便能勝任空戰任務,殊不知沒有裝配機砲的F-4戰機,被北越空軍與蘇聯戰機打得落花流水,之後美軍逐漸安裝機砲於F-4戰機身上,才逐漸將快要失手的空中優勢扳回一城。
大致上,F-4戰績與敵軍在戰場上互有輸贏,舉例而言,美國空軍在1960年代末期,F-4C戰機透過機上的短程空對空飛彈擊落米格17戰機,但因米格21的機身嬌小,迴轉半徑小,也擊落了當時美軍駐南越的F-4戰機。即使F-4有被擊落的紀錄,但依然是美軍當時駐守東南亞最為重要的機種之一,主要的任務乃為制空作戰與支援南越的地面作戰。
在真實的空戰中,F-4戰機以攜帶4枚中程空對空飛彈、4枚短程空對空飛彈進行任務;若以對地轟炸任務來說,機腹下以掛載雷射導引、鐵殼炸彈、油氣彈為主,僅攜帶四枚空對空飛彈進行反制,F-4戰機唯獨不攜帶反艦飛彈,制海作戰的任務交由攻擊機執行。
進入21世紀後,F-4戰機因參與戰爭的機會大幅減少,作戰任務多由新一代戰機執行,最近一次空戰為2012年由土耳其空軍操作,在執行空中巡弋任務時,遭到敘利亞防空飛彈擊落,為F-4戰機最後一次的作戰紀錄。
F-4戰機從開發到服役超過半世紀,是當今全球第三代戰機的代表之一,因本身發動機動力強韌,在執行高速攔截、對地打擊、防空壓制等任務皆有優異的表現,許多第四代戰機,在研製時都參考F-4戰機的優點,轉而成為開發下一代戰機的重點,包括高速攔截的能力,由後來的F-15戰機吸收,成為美軍高空攔截的主力;對地的優勢能量改由F-16戰機吸收,成為F-16戰機的一大特點。
隨著大量四代機、四代半戰機快速服役,現已有大量F-4戰機除役,少量服役的機隊以改良電戰性能、機身強化、換裝新一代空對空飛彈等作為延役的方案。
(作者係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宋磊
- pages: 74
- 標題: 第三代戰機的代表:F-4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