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進入全面新冷戰│林建山
美中貿易戰協議簽署一再往後推遲,越發顯得這場兩強經濟大戰難以和解,而種種跡象顯示,美中雙方聲稱願意談判達成協議,竟然像是共同宣告,兩強即將進入新階段的經濟戰。
兩強新階段大戰已開打
美中貿易戰始於2018年3月22日川普針對中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用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這純粹是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發動的「關稅壁壘戰爭」,更將戰線擴大波及所有美國的對外貿易夥伴和盟邦,但是不到一年時間,戰線又進一步延伸為美中科技戰乃至金融貨幣戰。
這讓我們看到,這一年多來越來越趨尖銳的貨品貿易對壘,其實只是世界兩大經濟強國為爭奪全球霸權地位開啟的序幕儀式。近期已轉進為產業科技戰、軍事科技戰及全球製造業第一強權之戰。或許到了2035年,更將演成「世界霸王爭勝」的政經軍對峙大冷戰格局。
從關稅戰切入科技戰
5月15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隨後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將產品技術賣給中國電信設備大廠華為。之後,商務部又宣布給華為90天豁免期。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則在深圳總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們準備好了,我們不需要90天豁免期。」
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川普政府鎖定中國華為再出一記重擊,繼禁止美國電信網路使用華為的設備後,又宣布禁止華為在未取得特別許可下採購美國關鍵技術。
川普這記重拳,恐讓依賴美國供應鏈的華為許多產品在海外難以銷售。這項行政命令是川普封殺華為的第一招,他所引用的是國內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授權美國總統規範商業活動,以應對威脅美國的國家緊急狀態,而不是WTO的國際條規法制。
華為的主要供應商在亞洲
美國商務部隨即宣布,將華為技術及其68家附屬事業列入出口管制「企業清單」,亦即未來華為採購美國的零組件或技術,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批准。
此管制清單一出,立刻引發連鎖效應。華為的軟體、零組件、晶片供應商懼怕牴觸美國的禁令(該禁令適用於內含美國軟硬體技術25%以上的產品﹚,紛紛迅速打退堂鼓。譬如:Google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關係,未來不再向華為手機提供Android 系統,這對大陸的使用者沒有影響,但會使得華為手機等產品未來的海外銷售大幅減少。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也停止向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HiSilicon)供應晶片支援技術,勢必會影響未來5G技術的發展。其他宣布與華為終止合作的公司還有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等。華為鐵定受傷不輕。
該禁令類似2018年對中興的禁令,但也勢必對華為最主要的美國供應商─高通和博通等的股價造成衝擊。
不過,根據美國高盛等跨國投資銀行的資料顯示,華為的7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6成總部設在亞洲,在日本至少跟100家公司有商業來往。排名前10的供應商幾乎也都是亞洲企業,美國對華為的禁制措施,對包括台灣主要大型生產廠商在內的亞洲企業,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華為2018年營收額7,212億美元,智慧手機的產量約為2億部,居世界第3位,除了智慧手機之外,華為生產5G通信設備等,全年採購的半導體和光學零組件高達700億美元。
在華為的對外採購額中,占比最高的是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約10%,FII公司專門負責組裝通信設備等,其中華為的業務占營業收入一成左右;台積電也是華為的重要半導體供應商。
川普希望美中能繼續磋商
川普強調,調高針對性進口關稅,可從中國取得千億美元關稅收入,他這種說法遭到美國經濟學家批評,根本是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被調高的進口關稅,不是由中國政府或中國企業支付,而是由進口中國貨的美企或在美國註冊的進口商買單,最終所因此新增加的成本,還是悉數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結果美中雙方都受到調高關稅的衝擊。
更值得正視的是,美國進口中國的貨品,電子產品占三成,機械產品約占四分之一,民生經濟貨品也占三成,前二者會大幅墊高美國科技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後者則大幅拉高民生物價,減損美國國民的經濟福祉。
因此,也就在5月15日當天,美國財政部長梅努勤在國會表示,他很快就要前往北京繼續與中方進行經貿磋商,不過,他並沒有透露行程的具體日期,只強調「會在近期的某個時間點前往北京,繼續磋商,美中之間要繼續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儘管川普堅決否認經貿磋商已經破裂,甚至還表示歡迎北京購買美國的農產品,並聲稱有預感很快會與中方達成協議。
此外,川普和習近平應會安排6月27-2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會面,各方咸認為那將是雙方最高層緩和緊張局勢的一個機會;或許透過這次川習會,美中兩國可以產生一種長期、有效的方式,重新確立兩國的經濟關係。
美中關係將進入新冷戰
美中貿易戰終於走到第一個重要轉折點上。目前看起來「高關稅壁壘爭端」有趨近於達成《美中貿易協議》的可能性,但是,面對善變、率性的川普及堅決應對的習近平,任何人都難以預測未來的互動走向。
不過,從去年3月22日川普啟動美中貿易戰直到今年5月15日,雙方對打、過招中,可以看到,「關稅壁壘戰爭」僅是前菜,甚至第一波戰端從開始就已擴大波及所有美國的貿易夥伴盟邦;但是,自從去年9月的第二波戰端啟動,已正式開口直指要全面箝制「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計畫,甚至要防制「人民幣國際化」的進行。也就是說,不到一年時間,美中貿易戰的戰線,已延伸為美中產業科技戰,以及全球製造業大國地位的爭奪戰,乃至於金融貨幣戰等領域。
因此,可以說美中雙邊關係已無法「雙贏合作」,目前川普所採取的是極限施壓、零和博弈,主要目的就是要衝垮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
尤其從華為孟晚舟事件到5G基礎建設爭霸戰中,美國朝野乃至歐盟、英國、日本等盟邦都清楚意識到:中國在智慧科技領域領先美國,也超越了英國,日本等先進科技國家。尤其是,中國結合俄羅斯的科技能力,在軍事應用科技上的發展,已嚴重威脅美國的霸權。
因此,2019年第二季,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已快速形成了「全美共識」:必須出手壓抑中國大陸,才不至於危及美國在全世界的領導地位。以致從5月起,川普開始在貿易、科技、軍事、地緣政經等層面,對中國進行全面壓制,美中關係快速進入全面新冷戰。
據跨國智庫估計,從今年下半年起,川普將會加大發動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文攻武嚇」,而南海爭端、台灣問題,中近東地緣政經衝突,以至於中亞、西亞、東歐與北約之間的摩擦,更會使美中兩強權在2035年內,正面上演類似於美蘇冷戰60年的霸權爭奪戰格局。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16
- 標題: 美中關係進入全面新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