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在大陸任教經驗談│林明正

台灣青年在大陸任教經驗談│林明正

2018年2月28日,大陸國台辦頒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台措施),其中第30條提到「鼓勵台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台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大陸開放教師職缺,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往求職。究竟到大陸任教,要面臨哪些挑戰?有哪些辛苦的地方?兩岸的教學又有哪些不同呢?

今年2月初,三位目前在大陸任教,趁著寒假回台省親的老師,接受本刊訪問,談了他們在大陸任教的經驗。

20190670309

 

古曉梅:兩岸學生各有優點

古曉梅,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及美國肯塔基大學,是第一位榮獲俄羅斯及美國雙博士的鋼琴家。曾在中央廣播電台製播俄羅斯語節目,也曾在兩廳院擔任俄語翻譯與接待,並先後任教於國防大學語言中心、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由於希望工作與教學能在同一處所,201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前往大陸發展,到了當時剛成立音樂系的廈門工學院。2016年廈門大學招聘專任教職,古曉梅轉到廈大的藝術學院,擔任鋼琴教授與鍵盤教演室主任,也負責該學院國際交流工作。

古曉梅說,廈大目前大約有20多位台籍教師,學校對台灣老師有不少優惠,除了所有校聘的專任教授都享有的「五險一金」(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外,台籍老師還有住房補貼。在惠台31條措施公布後,台籍老師開始可以申請公費留學基金,對台灣的學術期刊也部分承認,這對台籍老師的升等可說是一大福音,而且台籍老師也可以申請大陸國家級的科研項目。

廈大屬於重點發展大學,大概等於台灣台大的等級;就音樂領域的學校來說,大陸大概分為三個層級,一是音樂學院,大陸最好最優秀的學生,都選擇音樂學院就讀,學生的未來工作以表演藝術為主,不少學生在畢業後會出國再深造;二是類似廈大這樣的綜合大學,第三類則是師範大學,學生畢業主要是到中小學任教。

在兩岸學生的比較上,古曉梅認為,台灣與大陸的學生資質都不錯,大陸老師的教學比較嚴格,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好,但台灣學生則是在獨立思考與創意上比較靈活,這可能是兩岸教育制度不一樣所造成的結果。如果兩岸能相互學習,截長補短,兩岸的音樂教育及水平都可提高。

另外,古曉梅說,對有興趣到大陸任教的青年,首先要認識到兩岸制度及習慣還是有些不同的地方,一開始可能會有一段適應期,熟悉環境後就會愈來愈適應。

王立本:台籍老師要有真本事

王立本,曾任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2015年到湖南吉首大學任教,2018年轉到福建莆田學院。之所以選擇到大陸任教,是因為當前台灣的大學教職缺已經飽和,要申請成為全職教授相當困難,正好大陸開啟了這扇門,因此選擇到大陸任職。一開始先在大陸的中國博士人才網上,搜尋相關職缺,然後再投遞履歷,最後應徵上了湖南的吉首大學。

吉首大學屬於民族大學,學生以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土家族為主,漢族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全校僅有3位台籍老師,在該校主要教授歷史學和民族學。因為湖南當地吃的非常辣,剛到那裡時不太習慣,但久了,倒也入境隨俗,沒什麼障礙了。去年轉到福建莆田學院的文化與傳播學院,由於莆田學院位於大陸沿海地區,福建與台灣的往來相當頻繁,因此該校台籍教師有40多人,學生中華僑的比例也相當高。

王立本說,大陸的教學模式跟台灣有些不同,例如課程一定會有教科書,上課的內容和考試的題目必須先送審。大陸對老師的評鑑也比台灣嚴格,評鑑有三個層面,一是學校領導會來評鑑,比方說書記會不定時到你的課堂上來旁聽;第二種是同事間互相評分,由教學領域接近的老師來彼此評分;第三個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分,這三個綜合起來就成為老師一個學期的評鑑分數,最後還有自評,就是老師自己就教學有何優缺點,作個自我評分。

此外,對於學生的成績,大陸也有許多防弊的方法。老師打好成績後,評分表要給另一位老師複審,複審完,還要送院長簽名。除教學外,台籍老師的研究角色也越來越吃重,學校會希望台籍老師去申請國家科學基金,也希望能多投稿到大陸的學術期刊。當然也有相對應的鼓勵,比如莆田學院這邊,只要提出論文題目與研究計畫,就給5萬元人民幣的獎勵,交出論文再給1萬,成功獲選刊登再給10萬元獎金。

王立本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想到大陸尋找教職的青年,要先評估自己有沒有實力,如今大陸教授中不管是本土的,或是海歸的博士都不少,程度也都相當優秀,台灣老師雖然大體上教學不是問題,但不能再有到大陸當大爺的心態。像莆田學院去年就開除了2位台籍教師,原因都是因為個人行為不良。只要心態調整好,大陸教職市場對台灣是相當開放的,是台灣青年的好機會。

黃種祥:把握機會要盡快

黃種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過去長期在台灣中研院任職研究助理,因希望找一份專任老師的工作,2018年應徵上貴州銅仁學院,因為具有台灣博士學歷,所以直接掛副教授職。

大陸目前對於教授有年齡限制,如果從未擔任過大學教職,以40歲為限,有當過大學教師者則不在此限,所以,黃種祥說,台灣有志青年要趁早把握機會。貴州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廣州,但各城市基礎建設都在快速發展中。由於貴州地區台灣人少,整個銅仁學院只有我一個來自台灣的老師,對於具體的惠台措施也還在研擬中,因此,目前很多福利還沒落實,但學校提供了教員宿舍,也補助了水電費。

銅仁學院把老師分成四種類型,一是管理型,例如所長、院長,擔任行政職務管理校園;二是教學老師,擔任學校主要的教學工作;第三種是科研老師,以申請計畫、寫論文為主,教學的節數相對少很多;第四種是社會服務型的老師。目前銅仁學院打算成立碩士班,而且為了拼學校的排名,把科研老師作為學校爭取的對象,待遇雖然沒有福建好,但每發表一篇論文就有3千元獎金,如果論文刊登在像南京大學等學校出版的核心期刊上,一篇更可得到3萬元獎金。

據黃種祥說,大陸有些學校沒有社會科學院,歷史系就放在馬克斯學院裡,所謂的馬克斯學院類似台灣過去的三民主義學院,主要以教現代史、中共黨史為主。銅仁學院的歷史系則是放在人文學院裡,但因他的專長在現代史領域,因此歸在馬克斯學院裡。院長已規劃我在未來教授「台灣史與兩岸關係」,我很期待這個機會。

由於黃種祥是該校唯一的台灣老師,因此學校內及校際間的各種活動與學術研討會,校方都會很積極地邀請他參加,他在過去一學期就出席了好幾次史學會議,接觸兩岸知名的歷史學者,獲益良多。

台灣當局應敞開心胸

對於大陸歡迎台籍老師前往大陸任教的措施一出,陸委會先是警告「不能涉及擔任中國大陸黨政軍職務」,緊接著更發函給各大專院校,要求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禁止赴陸任教,未經許可也不得參與大陸各項國家基金及研發計畫。但即使在這樣的威逼恐嚇下,仍禁止不了台灣教師紛紛前往大陸高校任教,這根本原因出在台灣自身的困境。

人選擇離鄉背井一定有原因,或許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優渥的薪資…等,而台灣教師的出走,卻是因為錯誤的政策所導致的。台灣自從推動教改「廣設大學」後,台灣的大學從原本的23所變成了170多所。「廣設大學」不僅將台灣的整個高教體系摧毀,學歷嚴重貶值,甚至還鬧出「零分也能上大學」的笑話。此外,過多的大學產生過多的高學歷問題,也日漸浮現了。

大學本是訓練有志從事研究或教育工作者的場所,下一步即是進入研究所、博士班,鑽研學問。「廣設大學」產生大量的大學生,間接帶動了研究所與博士班的成長。只是市場畢竟有限,隨著大量高學歷畢業生出現在職場上,高教專任教師越來越僧多粥少,台灣產生了許多流浪教師,只為了找到一個非正式、一年一聘的不穩定飯碗。2018年實施年改後,因中小學老師不願提前退休,原本的流浪教師連到處流浪的機會都沒了。

大陸有廣大的機會,台灣有較好的創意與活力,兩岸的學術結合一定能相輔相成,相信對於華人世界的學術發展只有好沒有壞。大陸的惠台措施,其實是為台灣解決了流浪教師問題。台灣自己無法解決問題,又不放手給年輕人一條生路,苦的是被困在島上、走投無路的青年。陸委會的各式阻攔,只會逼使更多台灣年輕人出走,無濟於台灣人才的流失,這不是一個政府該做的事。台灣當局應該敞開心胸,感謝大陸提供台灣青年的發展機會,創造兩岸學術雙贏的局面。

(作者係本刊主筆、文化大學史研所博士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明正
  • pages: 28
  • 標題: 台灣青年在大陸任教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