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九二共識」重塑「一家親」│何思慎

以「九二共識」重塑「一家親」│何思慎

蔡英文將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解讀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此說法顯然是想要刻意誤導民眾,其心可議。

20190660207

「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北京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從沒有改變。而過去國民黨政府主張的「一個中國」,即為憲法上的中華民國。

而中華民國雖然在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實效管轄的領土變小,但憲法的領土及主權未曾改變。

依此,「一國兩制」應該是一個具有彈性的概念,以兩岸的治權現狀,賦予「一國兩制」可操作的意涵,真正促進兩岸和平交流,而且透過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走向未來兩岸融合的願景,而不是讓台灣人民感到又是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打壓或限縮。

當然,一味反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不僅無權在台灣禁言「九二共識」,更須在接下來的2020大選中,將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應該是怎樣的關係講清楚。其實,兩岸關係能否建立「互信」關鍵在於兩岸是否是一家人。

不論誰代表民進黨參選2020大選,皆應將此問題想清楚,而且要讓老百姓聽得懂,否則不足以承擔未來的挑戰。

再思「馬習會」歷史意義

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習近平開啟兩岸領導人以對等方式會談的模式,為兩岸關係搭起一座橋,台灣不分藍、綠,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皆能透過這座橋,持續深化兩岸交流,為未來的政治協商奠基,此應為「馬習會」的歷史意義。

然而,蔡英文上台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經貿及文化交流倒退,更無法利用這座橋實現「蔡習會」。因此,在「馬習會」三周年研討會上,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對「蔡習會」表達樂觀,實乃緣木求魚。

許信良認為,遭川普霸凌的習近平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調整對台方針,只要習近平願意,沒有什麼不可以,未必需要「九二共識」。

誠然,兩岸關係的和解必須互具善意,更需要有創意,以弭平雙方的政治歧見,但蔡政府若不承認兩岸是「一家人」,即難以期待對岸的善意,如此再多的創意亦於事無補。「蔡習會」的通關密語不難,即蔡英文難以啟齒的「兩岸一家」。

其實,台灣對大陸兩岸一家的表態,並非政治上對北京的投降,而是承認兩岸間血脈及文化上的相連,更是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一中」的規範。這部憲法在1947年由包括台灣省在內的中國全境制憲國大代表通過,台灣黨外耆老余登發亦參與表決。因此,依憲法處理兩岸關係即為「一中」的表態,自然無法排斥兩岸走向統一。

馬英九藉「馬習會」三周年提出「新三不」,將「不統」修正為「不排斥統一」,但統一沒有時間表,時機與方式需要兩岸有共識。蔡英文批評馬英九「不排斥統一」背離「一中各表」,言下之意,蔡似乎在捍衛「一中各表」,但弔詭的是,蔡政府始終拒絕繼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在蔡英文批評「新三不」的發言中,通篇採「中國」、「台灣」的「兩國論」語境,更語焉不詳地稱「這個國家」,此正是中國大陸質疑蔡英文「一中」立場之所在。

北京對台政策的基調應為「反對台獨」,而非意在「霸凌台灣」,此可證諸馬英九主政時具「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雙方領導人是能平等對話,外交上亦可休兵,打破兩岸在國際社會的零和賽局。反觀蔡的「近美、親日、遠陸」政策無助於台灣國際參與的擴大,還反招致新一波的「斷交潮」。

重回經濟主義繁榮台灣

2018年11月的巴布亞新幾內亞APEC峰會上,張忠謀老臣謀國,希望爭取日本等《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國,支持台灣成為加入第二輪談判的對象。加入CPTPP推升台灣經濟,是全民所企盼的,但無友好、互信的兩岸關係支撐,日本在區域國際政治中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很難在台灣加入區域多邊自由貿易體制上扮演引水人的角色。

近三年來,蔡政府將治國的重點放在政治,而非百姓生計所在的經濟,致使經濟停滯、民主蒙塵,如此的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恐逐漸失去制度優勢,更難贏得美、日的真正友誼。「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此即選民期待能與大陸交往,壯大台灣經濟的民意反撲,蔡英文應虛心受教,調整國政方向,與國人一起捲起袖子拼經濟。

台灣的民心正在翻轉台灣,從台獨的務虛主義重回繁榮台灣的經濟主義。如此,台灣應更具信心地與大陸積極交往,且無懼未來的政治協商。

(作者係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何思慎
  • pages: 28
  • 標題: 以「九二共識」重塑「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