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反中牌」不利政黨政治運作│柳金財

打「反中牌」不利政黨政治運作│柳金財

此次選舉「韓國瑜現象」不僅翻轉南台灣,也外溢至各縣市,但被影射有境外勢力介入。「兩岸議題」確實會牽動台灣選情,然這影響主要是在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層次,對地方選舉的衝擊程度較小。

20180641209

  由於這次台灣地方選舉,已被視為總統選舉的「期中選舉」、「前哨戰」,故難以僅局限在單純地方治理課題上,而上升至中央層次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民進黨當局指控大陸當局金援特定候選人,釋放假新聞、假訊息,大陸當局則宣稱從未干預台灣選舉,批評指控實屬「血口噴人、造謠污衊」,駁斥此說法「純屬捏造」。

另外,民進黨當局在選舉期間指控,大陸操作輿論歸責台灣、干擾台灣社會;尤其利用實施「同等待遇」措施拉攏民心、迴避台灣當局公權力監督;在政治外交軍事各領域,對台灣採取「極限施壓」,以威嚇與統戰、壓制與懷柔兩面手法分化台灣社會。這樣指控影射泛藍與大陸關係過從甚密,其實並不利於建立政黨政治互信的基礎,且強化了社會對立與認同的爭論。

利用大陸介入動員民粹

民進黨當局一再指控境外勢力不斷干預台灣民主選舉,例如運用境外帳號發出假新聞、假資訊及錯誤訊息;利用點閱人氣數拉抬聲勢,操作特定政治議題試圖影響選情;公開指出大陸境外資金,藉各種方式試圖影響台灣選舉等等。又說大陸當局運用網路戰、資訊戰、輿論戰威脅台灣民主,從而加強危機意識建構,利用選舉宣傳造勢以利民粹主義及台灣主體意識的集體動員,試圖扭轉不利於己的選情。

尤其,引述美國川普政府對大陸干涉期中選舉的指控,從而印證大陸介入台灣選舉的真實性,這種指控不僅加深兩岸嫌隙與衝突,最終更會惡化兩岸關係。從大陸的角度來看,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先,且採取「聯美日以抗中」戰略,大陸民眾在中華民族主義下而有「武統台灣」的聲浪。民進黨當局為確保台灣成為美國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防護員」角色,宣稱大陸既會介入美國期中選舉,當然也會介入台灣地方選舉,藉此降低泛藍政黨的選情聲勢。這次地方選舉恰恰證明這樣指控是無效的,操作大陸介入的宣傳反引起民怨。

台灣政黨競爭,往往各黨都會操作「大陸因素」,無論是「親中牌」或「反中牌」皆可能衝擊選舉。當民進黨選情低迷時,更會訴諸「反中情結」,試圖將地方層次治理議題操作成統獨爭論,不僅可以藉此轉移中央執政績效不佳的觀感、銷蝕改革衍生的反彈力量;也可鞏固泛綠基本盤群眾支持。然地方選舉中,民眾所關心的是民生、交通、住房、教育及經濟、環保等具體議題。

民進黨當局在選戰中採取二分法,加劇政黨對立、省籍與族群分化,蔡英文總統呼籲民眾不要選擇「親中」的政黨,而要選擇堅持台灣民主與主權的政黨。選戰期間,馬英九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新三不」說法後,蔡英文、賴清德猛轟「新三不」說法,質疑泛藍政黨無法捍衛台灣價值及主權獨立。

抹紅國民黨惡化認同

民進黨的選舉訴求直接批判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並以統一為前提。國民黨則質疑民進黨利用「反中」策略,挑撥台灣民眾對抗大陸當局;質疑民進黨是對國民黨「抹紅」,污衊其為大陸當局代理人,試圖在地方選舉中將「藍綠對抗」,轉化為「親中與反中」。

民進黨當局在選舉中影射泛藍陣營與大陸模糊不清的曖昧關係,實際上是企圖「標籤化」泛藍聯盟形象,以及「邊緣化」其政治角色;又想運用「危機意識」建構、動員台灣主體意識,轉移民眾對其中央執政績效不佳及地方治理困境的關注。簡言之,民進黨想將政治意識形態透過民粹動員,轉換成選票的支持。

凸顯台灣民主制度脆弱

此外,民進黨當局宣稱大陸當局金援特定候選人,不斷釋放假新聞、假消息干擾選舉,但選舉結果民進黨大敗顯示,打「中國牌」固然可以藉此選舉動員組織泛綠選民,但並無法取得中間選民的認同,足以證明這種選戰策略已失去作用。而且,民進黨在整個選舉過程中的表現,不僅凸顯台灣民主體制的脆弱性、台灣社會欠缺命運共同體意識,也預示著一個缺乏以信任為社會資本的政黨政治運作環境,正在不斷侵蝕台灣社會團結穩定的基礎。

大陸當局在這次選舉期間始終保持低調與克制的態度,避免了淪為「民進黨助選員」。台灣公民社會應在選後多做些理性的兩岸政策辯論。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24
  • 標題: 打「反中牌」不利政黨政治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