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一番談話多方解讀│楊泰順

柯一番談話多方解讀│楊泰順

柯文哲日前一番「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引來各路人馬的解讀及抨擊,但從10月以來美國的動作頻繁可見,川普政府已將「台灣商品」價格喊到了極致。

20180631101

  柯文哲日前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由於只是「商品」,中共如果武力犯台,美國當然不見得願意犧牲自身利益守護台灣。柯因此表示,台灣只能提升自身對美國的價值,爭取美方以較高的成本保全這項「商品」。

柯一番談話遭各方抨擊

柯文哲的談話立即引來蔡政府高層,與國、民兩黨市長候選人的抨擊。外交部長吳釗燮在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對柯的言論「絕對不同意」。吳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必須捍衛自己的地位與利益,「不是要去賣給哪個國家」。故而,「台灣是非賣品」,對柯的不當發言,吳釗燮感到「相當訝異」。

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則痛斥柯的發言為「自我貶抑國格、自我作賤的說法」,因為「任何政治人物都不該把國家比喻成貨架上的商品,或是可以交換的籌碼。」丁守中表示,台灣雖是「弱國」,但弱國「可以在強國間游離,用兩手策略一手拉攏西方國家,一手改善兩岸關係,可以雙拳四手兩邊得利,不會變成貨架上的商品。」

民進黨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在第一時間對柯的說法表示認同,他說:「這樣的話需要他說嗎?大家不知道嗎?大家不知道台灣在美中貿易、世界局勢中處境的困難嗎?」但或許擔心附和柯的言論會牴觸黨的路線,姚隨後改口批評,柯在「兩岸一家親」的口號下,要讓台北市變成「中國貨」,去跟中國一起「共圓中國夢」。依姚的說法,台灣在這樣困難的局勢下,應該「不斷努力把握任何機會去實現價值,讓它是貨真價實的台灣貨。」

一篇淺顯直白的陳述,竟然可以引來各種怪異的解讀,難怪政績貧乏的柯文哲,民調人氣可以穩定領先。

吳釗燮答非所問

身為外交部長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居然連立委質疑的主旨都搞不清楚,這樣的外交操盤手,怎能讓人對未來抱持信心?柯文哲所談:「台灣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講的明明是川普將台灣視為「商品」,怎麼部長回答時卻變成柯要把台灣「去賣給哪個國家」?

柯說美國人把台灣視為商品,角色便如同童話中那個指出「國王沒穿衣服」的直白小孩,部長若不同意,就應舉證美國人沒有這樣的心態,而不是答非所問地,反將戳穿國王新衣的小孩痛打一頓。

丁守中自失立場

丁守中的回應也有類似的狀況,柯的發言是指川普不屑台灣的國格,但卻被丁說成是柯「自我貶抑國格、自我作賤的說法」。

任何有思考能力的人當然都會認同,台灣作為一個「弱國」,可以在強國之間玩兩手策略,「可以雙拳四手兩邊得利,不會變成貨架上的商品。」但丁既然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國民黨候選人,批柯之餘,當然更應該大膽說出,只有維持與大陸的親善關係,台灣這個「兩手策略」才可能玩得開。而要與大陸維持親善關係,「自我貶抑國格」的指控便不宜提出,因為它隱含「兩國論」的概念。

顯然,丁也如同一般政客,想在統獨之間玩弄兩面手法。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選區,丁的選情卻長期陷於膠著,想必與他瞻前顧後,不敢明指藍營核心理念的態度有關。

姚文智插科打諢

姚文智的回應,則投射了民進黨執政的難堪。的確,如姚所說,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實,無需柯文哲說嘴。但身為執政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柯一旦挑起這個話題,選民期待於姚的,便是他將如何運用他未來的市長地位,協助民進黨強化台美邦交,使台灣這個「商品」成為非賣品。

姚文智很清楚,在中美關係高度敏感的當下,任何強化台美關係的主張都是只能做不能說,於是便只能打哈哈地說,柯要「將台北市變成中國貨」。

筆者不才,怎麼讀也無法理解,何以台灣作為美國的「商品」,竟然也可以「變成中國貨」?無怪乎國民黨政策會前執行長蔡正元揶揄,上述這些政客們對柯文哲談話的回應,宛如「插科打諢,好像侏羅紀的電影旁白」。

川普利用台灣到了極致

今年4月,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時,曾意氣風發地表示,面對中美博弈,台灣也可以扮演「棋手」的角色,不必被動地只隨美方起舞。但10月以來,先有美國海軍外租的科研船「湯普森號」高調停泊高雄;22日美國海軍又公布兩艘軍艦由南往北的穿越台灣海峽,造成中美緊張關係再度升高。如果再加上擬議中的11月軍演,川普政府可謂已將「台灣商品」價格喊到了極致。

11月台美都有重要選舉,一般相信美方恐怕還會不斷出招。面對美方的動作頻頻,台灣究竟下了什麼好棋?之所以失去下棋的能力,不正因為自己斷絕了一切與北京的互動?如果無法下棋,被自己過去的盟友譏刺為只是「商品」,又何必跳腳?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楊泰順
  • pages: 6
  • 標題: 柯一番談話多方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