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市場大動盪│林建山
未來歷史記述2022年,必定是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從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市場發生大動盪,每一個國家及地區都面臨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壓力。
正常的經濟市場不再正常
2022年這一年之所以不平凡,是因所有世界級的重大事件都串接起來了:新冠疫災對各領域的影響擴大發酵,俄烏衝突已衍生為長期化世界性危機,全球超級通膨不斷走高,美國聯準會(Fed)開啟了30年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與大規模縮表。而特別讓國際觀察家擔憂的是,全世界的政經體制與產業經濟市場的發展,都處於「典範更迭」和「周期轉換」 的臨界點上;在2020-2021年被視為正常的狀況,到2023-2024年都將變得不正常。
各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緊縮下將出現顯著的此消彼長態勢。若以美歐與亞洲經濟相比,是美歐消、亞洲長;而歐洲與美國相比則是歐洲消、美國長。
一方面,歐美等西方經濟強權國家抬高利率,也升高了經濟衰退的預期;另一方面,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也加大了國際資金的紊亂。伴隨著美國2023年經濟衰退預期日趨強烈,2023年中後美國通膨態勢或有可能緩解,屆時Fed激進加息動作或可見到真正拐點;或有助於績優股市結構性的行情。
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全球經濟衰退時,黃金的表現一向會呈現利多,但這一回美國與歐洲是受到衝擊最大的地區,這使得美元在此次衰退周期中相對強勢,因此,未來市場上不排除會出現階段性的美元與黃金同漲狀況。
美國造成流動性消失危機
美國拜登政府印鈔救市,加上自川普開啟的財政紓困撒幣,造成「全世界便宜錢處處流竄」的不正常現象。2022年第三季起,Fed開展「強加息硬縮表」的政策,在全球金融市場造就了「流動性出現了,又消失了」的不正常現象,讓廣大國際投資人必須全盤承受前所未有「躺著也中槍」的痛苦。
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比今天利率上升速度更快的「流動性瞬間消失危機」,這使得貨幣金融遊戲根本沒法玩了。結果帶來:美股自2022年初至今下跌了約25%;美債市場經歷了歷史上表現最糟糕的一年;房價十年來首次出現持續下跌;消費者應對生活的成本大增;全球GDP連續兩季負成長;一系列國家央行「不再支持你」了。
世界性金融市場大動盪
追溯1900年以來122年的美國金融市場資料,2022年截至第三季末,美國60/40投資組合已下跌了21%,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糟糕的一年。股市標普500自2022年初至今下跌了24%,也是有史以來第四糟糕的一年,比這更糟糕的年份僅有1931年的大蕭條、1974年的大滯脹、2002年的互聯網泡沫崩盤。債券方面,2022年截至第三季末,10年期美國國債下跌了17%,是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年,第二糟糕的是1987年,當年下跌幅度也不過10%。
「流動性撤出」和「向中性轉變」對市場產生莫大影響,過去十年的「長期低利率時代」顯然結束了,但其代價與後續效應卻相當大。20年前,非銀行金融機構持有51兆美元金融資產,而銀行持有58兆美元;根據最新資料,非銀行機構(包括資產管理公司、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持有規模已增至227兆美元,超過銀行的180兆美元。
所有信號與數據都顯示:流動性正從傳統金融系統中撤出了。今天大家身處在一個擁有全球價值高達3.4兆美元的「流動性不足」市場,涵蓋了成長資金、基礎設施資本、商業併購、不動產和槓桿收購的金融資產領域。回顧以往的不定時期,2016年「流動性不足」市場資金規模只不過8,000億美元,2008年約僅7,000億美元,2001年更只有不到3,000億美元。
氣候變遷衝擊生態系統
氣候變遷,包括洪水、乾旱、火災,也正衝擊著全人類的生態系統,乃至於糧食種植的生態環境。例如,美國加州大米短缺,愛荷華州玉米短缺,歐洲穀物短缺,英國水果短缺等。從短期來看,這似乎會加重超級通膨的壓力,但長期來看,這會對80億人口的存續產生不利影響。
首先,這回超級通膨和氣候變遷,對世界糧食供應造成極大影響;俄羅斯的反制裁措施導致氨和氮肥缺乏及價格過高,歐洲農民現已面臨肥料短缺問題,這還將擴大成為全世界的共同問題。
其次,氣候變遷會激發產業科技領域突破創新。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甚至會看到「優化創新」用於感測器、軟體,以及用替代飼料來優化作物生產,這或許是在糧食危機中能看到的另類良善願景。
全球能源危機持續惡化中
伴隨著歐洲冬季天然氣危機,可能提升能源價格和通膨預期;而日前沙烏地阿拉伯等OPEC+原油減產的決議,會使得油價高於全球能承受的水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的滯脹衰退,並形成一種難以打破的「加劇衰退螺旋陷阱」。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OPEC+組織宣布減產後,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關係將進一步惡化。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會對沙烏地採取一系列行動,如立即凍結兩國的合作,包括軍售;而沙烏地或將回應終止石油美元協定,並選擇新的石油貨幣等計畫。實際上,2022年以來,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量逐漸成長,沙烏地與中國正加速研商用人民幣結算的可能性。
2021年德國政府部門槓桿率為69.5%,遠低於美國和日本的117.9%、224.9%,以及英國和法國的103.1%、113.3%。但德國最近遭受能源危機、金融市場騷動及高通膨的衝擊,爆發了黑天鵝事件,連帶地將引發義大利等南歐國家爆發主權債務危機。
更嚴重的是,進入2022年冬季後,歐洲企業,特別是以製造業為強項的德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停電、缺能源危機,他們已開始考慮遷移至他地或關閉生產。
歐元還會有再起的機會?
歐元的低價化是籠罩整個歐洲的大挑戰。在美國的設局下,全體歐洲國家的羊毛早就被美國人扒了好幾回。1991年1歐元兌2.50美元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要歐元再起,只有聯結中俄「去美元化」,以歐洲INSTEX與中國CIPS,取代美國掌控的SWIFT機制,才可能活絡歐元、人民幣、盧布。也只有當歐元再起,才能振作歐亞經濟,抗衡美元霸權。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56
- 標題: 全球經濟市場大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