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後探202大選│林松青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後,有一種甚囂塵上的論調,指國民黨會大贏是因為選民要教訓民進黨,並不是認同國民黨,因此2024年大選不容國民黨樂觀。其實說民進黨做得不好,惹人厭,投票率降低,所以輸,不就是因為國民黨做的比民進黨好嗎?
國民黨現任縣市長均連任
就縣市長來論,國民黨前主席吳敦義在2018年提名的七女將,各個表現不俗。宜蘭縣林姿妙人和政通,遭司法糾纏,連任得票率仍逾五成,比初選縣長的得票率還高。花蓮縣長徐榛蔚為人有親和力,又理路清晰,連任得票率近六成五。其餘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台中市長盧秀燕、台東縣長饒慶鈴的連任得票率,均高於四年前首任選舉的得票率。
反觀民進黨重點經營的桃園、新竹二市,原本任滿兩屆的市長,施政滿意度皆達五星高標;可是球賽和地震戳破了他們的表相,砸大錢卻辦出劣質工程,還被揭發抄襲論文洗學歷,人品與格局見疑,以致他們輔選的對象均敗選,負面影響還外溢到同黨其他的參選人。
就民進黨蔡政府的整體表現論,對照組應是前朝國民黨的馬政府。馬英九兩任八年,自律嚴、慎用權力、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爭取大陸讓利,台灣農漁民、中小企業、旅遊相關服務業、百貨零售業受惠多。馬英九明知軍公教挺國民黨者多,仍從軍公教入手力推年金改革,減年終慰問金。他守法重紀,對手曾說,看法條、手冊就知道他下一步會怎麼做。
民進黨執政老百姓受苦
蔡政府接手,清算國民黨黨產,對軍公教減退休俸,行政、立法朋黨化,濫權腰斬了中立機關的公信,政治力刁難台大教授選出的校長,破壞大學自治。兩岸關係惡化最讓人民受苦,台、陸、美互動失衡,台灣一面倒傾向依賴美國,大陸對台軍事經濟壓力愈強。兩岸原有因商貿交流互蒙其利的盛況熄火,升斗百姓謀生愈來愈難,怨嘆也無門。
2018及2022兩次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皆輸得難看;頭一次歸因於討厭民進黨的情緒發酵,第二次解釋成教訓民進黨發威,結論都似乎與國民黨執政成績無關。這個前提或許對,但推理邏輯並不合理。其意或許是提醒國民黨,勿因地方選舉勝利而驕,至2024再輸掉總統和立委大選。但市井非議的現實是:民進黨完全執政的縣市和中央驕縱放肆、派系黑金,讓人受苦,不該再讓這樣的黨獨大了。
要提防民進黨詭計多端
台灣選舉充斥詭計與密室交易,此次桃園、新竹二市長選舉,民進黨原本的算盤是:一讓對手國民黨分裂,二借光鄭文燦、林智堅兩名五星市長,由林與副手沈慧虹聯手分攻桃園、新竹,傳承五星之光,加上鄭文燦如輔選成功,可順勢更上層樓。
民進黨想誘使國民黨推出它所「相中」的人選,並非易事。從選舉前期醞釀輿論,形成氛圍,到高手操盤、調度標案等資源,均於暗室隱密過招。還好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廟算略勝一籌,排除困難,提名張善政選桃園,團結了各族群,最終勝選。投票前最後階段,又放水新竹市藍白棄保,使民進黨在這二市均遭滑鐵盧。
反思202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之所以能逆轉2018年縣市長敗選劣勢,高票連任,雖是拜香港動亂、美國制中、台灣抗中風潮所賜;另一重要因素仍是國民黨自陷「政情悖論」,明知有陰謀詭計,前途多陷阱,卻未超越及自贖,以致大敗虧輸,還犧牲了吳敦義、韓國瑜等菁英。
2018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贏後,輿論皆讚乃韓流之功;但韓國瑜能成就功業,一是有黨主席吳敦義識拔之明,二是有王金平、吳敦義等久歷高雄的黨內大老無私部署,動員人脈,力荐其才。而王、吳皆有意於總統大位,吳敦義以勝選黨主席位階,本可眾望所歸贏得推舉,卻受制於台北政論負評而黯然落寞,終至引退。
當年媒體的台北政治組提及總統選情時,總稱吳孤鳥不群,居主席高位未思舉才團結,是私心自用。但地方上曾長期採訪吳的記者則認為,吳是群而不黨的君子,出身一介平民,賴選舉晉身,歷任縣市長、立委、政黨秘書長、行政院長、副總統;人品、能力、廉潔均居台灣政壇的高段,任南投縣長時定期會見民眾,親民可期。
吳敦義擁高才,卻不敵時論而退隱,是當下國民黨最應警惕的覆轍。時論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就可以悖論「是選民要教訓民進黨,而不是選民認同國民黨」?
蔡政府掌權後,致力收編新生與傳統媒體,左右政論的力道遠超過2016年前。這次縣市長選舉沒有「韓流」,政論仍能拱出侯友宜、朱立倫、郭台銘、趙少康、柯文哲等各種組合,並定民進黨一尊為賴清德,這種不合邏輯的時論,不是為民進黨部署2024大選的陰謀詭計嗎?
現離2024總統大選並不遠,各方賢達只要多想想,就可得到答案了。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松青
- pages: 12
- 標題: 九合一選後探202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