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應該調整大陸政策│徐勉生
民進黨政府雖沿用中華民國國號,卻是全世界唯一背棄「一中原則」的政府。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更縱容台灣有心人士展露台獨思想,積極「去中國化」,使台灣逐步出現一股「仇中反中」的勢力。2020年總統大選時,蔡英文與民進黨操弄「抗中保台」民粹,贏得連任。民進黨保住了中央政府執政權,卻使兩岸關係更加惡劣。
大陸政策影響外交成果
蔡英文的大陸政策,表面上主張維持現狀,實際上是以仇視、對抗為主軸。於是兩岸官方交流完全停頓,陸委會只能和國台辦隔空喊話,甚至惡言相向,使馬英九執政時兩岸之間和諧的氛圍雲消霧散。
前外交部長錢復曾言:對中華民國而言,大陸政策的位階高於外交政策。民進黨政府以敵對為核心的大陸政策,果然在外交上嘗到苦果,不僅連斷8個邦交國,也再度被排拒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之外。若干駐無邦交國家的代表處被迫改名,或被迫遷出駐在國的首都,這使得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即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口頭上一再支持台灣參與WHO。民進黨政府也不斷動員邦交國政府聲援,更極力敦促無邦交國家國會通過友我決議,然而都是口惠而實不至。台灣自2017年起,就再也沒有接獲邀請參與年度的WHA。充分證明,外交上的作為無法解決兩岸關係所造成的難題。
反中浪潮已轉趨務實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後,為了遏止中國大陸崛起而威脅到美國的獨霸地位,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地緣戰等,更利用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及新疆維吾爾議題,對中共大加撻伐。一時之間,在西方世界掀起一股反中浪潮。不僅各國對大陸人權狀況加以譴責,歐洲議會甚至以此為由擱置「歐中投資協定」。歐洲小國立陶宛也順勢在這股反中的浪潮下,退出中共在中東歐建立的「17加1」合作機制,更不顧大陸的反對,同意設立「台灣代表處」。立陶宛遭到中共的制裁後,美國立刻對立陶宛伸出援手,充分暴露出美國是這股反中浪潮的幕後主導者。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國家扈從美國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結果引起俄國減少對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能源短缺、物價飆漲,通膨嚴重,民生經濟秩序大亂。眼看寒冬將至,若干國家已經出現示威抗議,要求政府檢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歐盟國家莫不希望俄烏戰爭早日結束,以恢復經濟秩序。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德國總理蕭茲曾多次親自斡旋,卻因美國不斷加碼援助烏克蘭,並無止戰意圖,終使法、德領袖無功而返。歐盟國家在經濟困窘之際,自然想到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與雄厚的經貿實力,正是紓緩歐洲經濟困境的一大助力。
德國總理蕭茲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11月及12月相繼出訪中國大陸,動機與目的不言而喻,也帶動西方世界逐漸改變反中態度。各主要國家領袖利用習近平11月中旬出席G20以及APEC高峰會期間,相繼與習近平會談,包括法國總統、荷蘭、西班牙、義大利總理、日本首相等。顯示各國深切體認到,強化與中國大陸的往來,對自身國家發展有利,對大陸的態度也因而轉趨務實。
和中對話成為國際新趨勢
歐美國家在政治制度與人權議題方面,雖與中國大陸有歧見,但基於現實考量仍願意求同存異,維持直接的對話關係。12月3日,西班牙《先鋒報》刊出米歇爾的投書,主張歐盟不能成為中美角力的附帶受害者。德國總理蕭茲12月5日也在《外交事務》投書,認為世界不應再進行新冷戰,也不應孤立任何一個國家。
12月7日至10日,習近平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是訪問,受到高度歡迎。除會晤沙國國王沙爾曼、王儲穆罕默德,與沙國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外,並出席在利雅德舉行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及「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沙烏地外長明白表示,沙國將與美、中維持平衡關係,避免選邊站。
兩岸交惡絕非明智之舉
過去大陸基於兩岸關係和諧,採取多項惠台措施。但2021年3月,大陸以有病蟲害為由暫緩台灣鳳梨輸陸,同年9月以檢疫不合格禁止釋迦與蓮霧進口。2022年6月以檢出禁藥為由暫停石斑魚進口,12月8日則以未完成食品註冊,拒絕台灣秋刀魚及午仔魚外銷大陸。
大陸態度的轉變,應該與民進黨政府的表現有關。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基於仇中反中思維,一再對大陸惡言相向。經常在國際媒體上指稱,中國大陸為威權擴張主義者,企圖「併吞」台灣,並呼籲世界民主國家聯合對抗中共。
在世界反中風向轉變,共謀交流對話之際,民進黨政府應該體察情勢,順應潮流,改變過去一味扈從美國、敵視大陸的態度,停止「仇中反中」言論,才能與大陸共謀和睦相處之道。
(作者係退休大使)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勉生
- pages: 28
- 標題: 民進黨政府應該調整大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