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重建互信才是台灣經貿礎石│李沃牆
繼石斑魚被禁後,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近期再暫停台灣秋刀魚、午仔魚、魷魚等水產品進口。接著,具指標意義的台灣啤酒、金門高粱等也被列為禁止銷陸的名單中。此解決之道在於兩岸重建互信、擴大外銷市場。
2022九合一選舉落幕,民進黨遭挫敗,但兩岸關係因蔡英文「親美遠中」、「抗中保台」,一直未獲改善。繼2021年禁台灣鳳梨、釋迦、蓮霧、柑橘類水果,2022年中禁石斑魚後,中國大陸海關總署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近期再暫停台灣秋刀魚、午仔魚、魷魚等水產品進口。接著,具指標意義的台灣啤酒、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黑松沙士等也被列在禁止銷陸名單中。尤其,金門高粱、金車噶瑪蘭威士忌每年在大陸銷售額達數億人民幣,被禁影響不小。
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共計有800多件水產品暫停銷往大陸,每一件代表一家業者。其中有100多件申請補件,另600多件被暫停輸入的部分,則包含原申請單位沒有提出申請、本身沒意願申請,或是已經被廢證,抑或註冊資料未符合規定等因素。揆諸目前被禁止產品,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品,雖然占台灣產值比重不高,亦非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主力產品,卻以中小企業居多,影響層面廣,更攸關廣大的人民生計。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禁令,政府應極力協助業者解決問題,度過難關,而非只是噴政治口水。
若ECFA不再讓利對台影響大
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到2022年已滿12年。ECFA的早收計畫不僅涵蓋農工產品,而且早收產品泰半屬於高關稅的傳統產業,在台灣拓展FTA版圖不易突破下,更應善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關稅優勢。在ECFA 中,大陸對台開放539項,當中18項為農產品;台灣則開放267項工業產品。統計自ECFA生效以來,台灣早收產品出口至大陸,已經累計減免至少88億美元的關稅,而大陸早收產品輸台則僅節省關稅8億美元。如2021年台灣早收產品對大陸出口252億美元,約是中國早收產品輸台的三倍,顯見台灣享有較多的貿易紅利。
有論者謂,當年ECFA是基於「九二共識」的讓利,現在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愈走愈僵,於是早收清單逐漸被「剝洋蔥」式地收回,雙方變成「沒關係就有關係」,沒通過檢疫或行政程序不符便成了理由,結論就是「不再對台讓利」。一旦ECFA不再讓利,對台經貿影響甚巨。
兩岸經貿依存度高影響大
長期以來,兩岸貿易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當大陸禁台產品輸入,或大陸經濟疲弱對台灣經濟成長率自然會產生一定的衝擊。「小三通」中斷三年,就對金馬地區的民生經濟影響就甚大。據主計處估計,大陸經濟增速每下降1%,可能令全球經濟增長下降0.2%,讓台灣經濟成長下降0.29%。近幾年,台灣對大陸地區(含香港)出口比重維持在40%以上(如表所列),2013年為40.3%、2015年稍降,但2016至2021均高於40%;尤其在2020更高達43.9%,2021為42.3%,2022年1至9月平均為39%。
據中國海關總署於10月24日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前9個月兩岸的貿易額年增3.2%,累計2,459.98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630.77億美元,大陸自台灣進口1,829.21億美元。相較於2021年同期,大陸對台灣出口增長10.6%,大陸自台灣進口增長0.8%,顯見台灣對大陸經貿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
走WTO申訴管道緩不濟急
因台灣與中國大陸均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在面對農漁產品出口大陸被禁,政府相關部門揚言要向WTO申訴,如透過「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循求國際正常管道徹底解決。但是否能奏效?其一,若這些官員們僅是口頭說說、擺擺樣子作作秀給農民看,或是出出氣而已,那絕對沒有用。其二,WTO因體制官僚化及政治因素之故,造成相關申訴裹足不前時有所聞。倘真的向WTO提出申訴,也會因WTO的式微弱化而功虧一簣,況且緩不濟急。
兩岸重建互信才是正途
因金門高粱酒遭大陸禁止輸入,加上「小三通」遲遲未復航,金門籍立委陳玉珍及甫當選縣長的陳福海等人組團前往大陸,盼能為雙方進行溝通。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卻意有所指,稱「如果輕率的大開國門,過去大陸到香港搶藥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顯見蔡政府與大陸當局缺乏互信。然而,此次事件也凸顯出兩岸欠缺溝通管道,陷入各持己見的僵局。若不努力尋求突破,台灣出口大陸地區的產品恐會繼續受阻。若然,不但會減損台灣業者的利益,兩岸隔閡將更為加深,形成雙輸的結果。
持平而論,若兩岸官方依舊管道不通,應考慮透過地方政府或民間管道與對岸諮商,協助解決現階段的註冊問題,以期解除大陸對台灣的進口限制。但最終還是需要兩岸重建互信才是治本之道。
擴大外銷市場分散風險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統計,2021年台灣農產品出口國家中,以中國大陸的11.21億(美元,以下同)最高、其次為美國的9.24億、日本的7.71億、香港的4.75億、越南的3.51億。而被禁的農產品中,幾乎都是以出口至中國大陸為最大宗。無疑暴露出,多年來蔡政府雖喊雞蛋勿放在一個籃子,還成立農漁產品外銷國家隊的「台農發公司」,卻未能發揮分散市場的功效。再加上缺乏整體行銷規劃,水產品品質常遭詬病,價格不具競爭力,未與國際認證接軌,而主事者亡羊補牢、急救章的作法,就是拿納稅人的錢補貼。
據悉,在這波受衝擊的水產品中,以魷魚2.15億元最多,秋刀魚為7,700萬次之。飲料的部分,去年賣到中國大陸的將近4,340萬,酒大概2.5億,評估也有一定的影響。因而,筆者建議,在當前兩岸關係冰凍的情況下,短期內除了協助業者度過難關,更應思考如何與更多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提升競爭力,分散集中單一地區的風險,才是長久之計。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36
- 標題: 兩岸重建互信才是台灣經貿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