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改革開放總工程師江澤民│花俊雄

緬懷改革開放總工程師江澤民│花俊雄

2022年11月30日,中共前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因病在上海逝世,享耆壽96歲。12月6日,中國大陸官方在北京舉行了最高規格的「江澤民同志追悼大會」。

2022030158408332

江澤民1989-2002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3年,1989-2004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15年,1993-2003擔任國家主席10年,保持了中國大陸社會穩定、加速了經濟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準、擴大了經濟和社會自由。他還把握住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貧富之間、城鄉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私有制與公有制之間、勞資之間、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之間、中國的價值觀念與共產主義思想之間、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對外開放與保持中國特色之間等等,並努力使之得以協調。

12月6日,習近平在追悼大會上這樣評價江澤民:「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所謂『制裁』,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空前巨大壓力。在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江澤民帶領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緊緊依靠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旗幟鮮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決開展治理整頓,全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積極展開外交鬥爭,堅決維護國家的獨立、尊嚴、安全、穩定,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過艱苦努力,黨和人民成功穩住了改革發展大局,為我國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江澤民六四後「臨危受命」

江澤民在六四事件後擔任黨和軍隊領導職務之際,中國正面臨政治出現裂痕,社會形勢緊張,經濟發展停滯,民心混亂不安;在國際上又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陷入孤立無援。在這個內外交困的嚴峻時刻,江澤民在接到北京的緊急通知要他北上時,他拜訪了老領導汪道涵,汪書寫林則徐的對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加以勉勵。因此,江澤民在受命時堅定地表示:「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我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江澤民上任時,在高層沒有支持他的關係網,在北京也沒有個人班底,他和軍隊沒有任何關係,這是江澤民主要的不利條件,但在鄧小平眼裡卻變成了優勢。鄧小平說:「我需要一個不搞小圈子的人」。從北京的內部圈子到國外研究中國的學者,都認為江澤民是一個過渡的領導人,一個臨時看管職位的人。但是,他們都錯了。

執行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之後,江澤民在該年2月5日春節團拜會上呼籲「大膽探索」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隨後幾個月裡,江澤民批准下達了20多件刊載鄧小平談話的文章,打定主意堅定不移地執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

2022030158408333

1992年6月,江澤民對中央黨校畢業班學員宣布,任何批評或篡改鄧小平政策的黨員幹部「隨時都有可能被撤職」。他批評左派分子將改革與「走資本主義道路」混為一談,同時他批駁了黨的中心任務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階級鬥爭」的看法。在10月12-18日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這一表達方式,被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改革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代。這代表中國的改革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從1992年起,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高居世界首位。1992年中國的GDP增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8%,遠高於原先估計的6%。

十四大確立了江澤民威信

十四大做出了三項意義深遠的決定。第一,將鄧小平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明確指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三,強調黨必須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

到十四大結束時,江澤民已經建立起他的威信,或更準確地說,鄧小平幫助他建立了威信。江成為黨內負責經濟事務、外交事務和台灣問題的三個領導小組的組長,這使得他可以在這些領域直接負責決策工作。1992年12月,《解放軍報》發表了12篇社論,擁戴江澤民為「黨的領導核心」和唯一的「軍隊統帥」。1993年3月15-31日第八屆人大會議上,江澤民被選為國家主席,但通貨膨脹失控對江是一個重大挑戰。為讓經濟冷卻下來,又能保持改革的動力,江主席引導中國在步入市場經濟後第一次宏觀調控。

對於鄧小平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指示,江澤民列舉了當前的三個問題:腐敗、收入不均和通貨膨脹。他認為前兩個問題將長期存在,加快發展必須以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為前提。然而,江澤民還是把自己擺在鄧小平理論的主要詮釋人的位置上。在實踐中他領導著經濟改革,在理論方面他布置了一系列傳播鄧小平思想的研討會。在軍事上,他在一次與軍隊戰略家們舉行的秘密會議上表示,「鄧小平軍事思想應當被視為人民解放軍的『支柱』」。通過為政治和經濟理論設定議程,江澤民加強了自己作為鄧小平接班人的地位。

同年11月11-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把市場和社會主義聯繫起來。有些代表說,應該只用市場一詞,沒有必要加上社會主義,江澤民不同意;有人說,馬克思從來沒有說過市場經濟,我們不應該那樣做,江澤民也不同意。江澤民說,在應用馬克思主義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那個時代的知識局限,必須與時俱進。

十五大確定改革開放方向 

1997年9月12日,中共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下,江澤民表明了積極的改革立場。他說,中國應該根據「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的基本標準,來評價每一項政策。這被稱為「三個有利於」,是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時創造的說法。

江澤民解釋道,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將長期處於這一階段(普遍估計至少100年);在這一階段,中國必須通過市場力量來發展和實現工業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他重申要在變革中保持穩定,他說「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他補充說「沒有穩定,什麼事也幹不成」。

關於具體的改革,江澤民強調,要將國有企業—估計約有37萬家—重組為股份制公司;他還表示,要重視資本及諸如併購等現代金融市場手段的重要性。他說:「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接著他號召打破不合理的所有制對生產力的束縛,發展多種形式的所有制。儘管他認為「公有制」應該始終在中國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但他擴展了這一名詞的含義,使其囊括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有集體所有制,甚至還有股份制公司。

江澤民使全黨擺脫了思想桎梏,接受不同的所有制。但他沒有放棄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實際上,通過提出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新理解,他加強了黨的建設,這就是為何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江談到「解放思想」有三個關鍵時期:1978年鄧小平的「實事求是」戰勝華國鋒的「兩個凡是」;1992年鄧的南方談話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改革所有制迎來了對經濟重組的「新時期」,與此同時,中央告誡各省領導,非國有化進程不要走得太快太遠。另一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的方法是,挑選約1,000家大型國有企業,給予政府支援,目的在於使它們成為世界級的集團企業,能夠與通用電氣、三井和西門子等企業一決高下。

大力推動軍事改革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軍方越來越多地捲入商業活動。起初目的比較單純,主要是補充預算撥款的缺額,但軍方的商業利益快速膨脹,已發展成一個巨大的網路,涉及聯繫鬆散的數千家企業和公司,從酒店、夜總會、卡拉OK、高爾夫球場到航空公司、醫藥公司、移動電話網絡、化妝品、股票經紀和電子公司。更嚴重的是,有的軍隊企業還參與走私活動,每年給國家帶來大約120-250億美元的損失。有些城市軍警經營的公司,還出售非法衛星接收天線。

對江澤民來說,軍隊經商屬不良現象,原因有二:一是使軍隊的注意力偏離了國防;二是軍隊易擺脫政府的控制。說輕一點,軍隊辦企業至少代表一種可能滋生腐敗的利益衝突。說重一點則是違法亂紀,可能腐蝕軍隊保衛國家的意志。

1998年7月,江澤民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分宣布:「軍隊和武警部隊對所屬單位辦的各種經營性公司,必須認真進行清理,今後一律不得繼續從事經商活動。」江還進一步要求軍隊要為社會樹立榜樣。江主席的反腐敗運動在軍中得到積極的回應。軍隊開展的反腐敗運動,也為其他部門推行反腐敗樹立了榜樣。

「三個代表」使黨與時俱進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在廣東省高州市考察,面對600多名村鎮幹部,他說「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鬥力、領導水準。只要我們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並帶領人民不斷前進。」這是三個代表的初次提出。

2022030158408334

6月9日,江澤民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指出,「三個代表」所回答和解決的正是「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2001年7月1日,他在中共建黨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被概括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面闡述了「三個代表」形成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精神實質和指導意義,將「三個代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2004年修憲時,被中共全代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分別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允許私營企業主入黨這個決定。江澤民告訴幹部,要放棄那些對共產主義「不合時宜的見解」,催生了由「非公有制」經濟中的企業主、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和個體戶組成「新的社會階層」,而私營經濟中的大多數人從事「誠實勞動」,尊紀守法,並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了保持改革的動力,他提出應當歡迎新的社會階層成員中的優秀分子入黨,他稱這些群體「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做出了貢獻」。江以含蓄的方式把一項令人震驚的新政策放在傳統的政治框架中:「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

江澤民指出,企業家和技術人員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推動力之一,如果這些人被排除在黨組織之外,那麼黨就無法真正領導國家的發展。江說「實現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個人的財產也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麼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麼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

《紐約時報》曾問江澤民「為什麼你讓一個工人政黨對資本家敞開大門?」江回答說「因為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一個半世紀前。《共產黨宣言》是153年前發表的。不可能把他們那個時候寫的每一個詞或每一句話,都應用到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來。」

通過對黨的現代化改造,江澤民使中國共產黨避免了像前蘇聯和東歐那樣遭遇覆亡的厄運。但江繼續強調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同時指出了教條主義的危險。他認為:「我們應當將馬克思主義視為一門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他說「實踐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唯一正確的態度。臨危受命」。

江是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

人們尊稱鄧小平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其思想路線得以延續,江澤民居功至偉。他執政的十餘年間,做到了「鄧規江隨」,因此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對於鄧小平路線,江明確地講過兩句話:一句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句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江澤民以行動兌現了這兩個承諾。

江澤民是一個工程師,有著25年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經驗,他奉行「實踐是經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他發現19世紀的兩條原則,第一條是一味強調階級鬥爭的專政理論,第二條是國家應當擁有一切生產資料,在21世紀行不通時,他明白必須加以改變。今天知識產權和商業企業是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知識型工作者和企業創始人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江澤民為黨創立了新思想,把新的社會階層囊括其中。人民不再僅限於工人和農民,正如「三個代表」中的第三個代表所言,意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一範疇涵蓋了那些發現知識和創造財富的中國精英。

2022030158408335

江澤民的與時俱進,不僅打開了共產黨的思想桎梏,而且擴大了共產黨的基礎。江澤民使中共順利地從一個革命政黨轉型為執政黨。他的豐功偉績值得人民深切緬懷!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52
  • 標題: 緬懷改革開放總工程師江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