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貢獻│胡勇

江澤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貢獻│胡勇

上世紀90年代兩岸關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即使歷經驚濤駭浪也沒有傾覆,作為大陸當時的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以及對台政策的最終拍板者,江澤民功不可沒。具體來講,「江八點」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對台政策行動綱領,至今對兩岸關係的發展仍具有指導意義。與此同時,江澤民既敢於開展反分裂鬥爭,也善於把握鬥爭的時機與分寸,避免了兩岸兵戎相見的悲劇,維護了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

2022030158408339

江八點歷史貢獻與現實意義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八項主張(「江八點」)。這是江澤民任內最重要的對台政策講話,既與鄧小平時代的對台大政方針一脈相承,也打上了江自己的鮮明烙印。

首先,「江八點」開宗明義,「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決不容許分割。」這是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原則,也是「江八點」的核心所在。「江八點」對「一中原則」沒有做出界定,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彈性。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就「一中原則」陳述了著名的「新三句」,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大陸學者普遍認為這是江澤民為尋求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所做出的努力和誠意。

其次,江澤民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江澤民上任後,多次呼籲兩岸開展政治談判。「江八點」再次提議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並創造性地提出了談判的具體步驟和內容。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和平談判究竟由誰來談,採取什麼方式來談等都可以靈活處理之。「江八點」也歡迎台灣民間人士與大陸交換意見。這些主張既有原則性,也有靈活性,體現了江澤民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誠意與善意。

再次,江澤民高度重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江八點」首次明確提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經濟合作」、希望兩岸儘早實現直接三通,並提出「贊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商談並且簽訂保護台商投資權益的民間性協議」。此外,「江八點」還首次指出,「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這些主張對拉緊兩岸經濟紐帶,促進兩岸文化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江澤民創造性地提出兩岸領導人互訪的倡議。大陸過去的提法是「中共中央歡迎國民黨中央負責人以及國民黨中央授權的人士訪問大陸」,同時中共代表也願應國民黨的邀請前往台灣,共商國是。「江八點」明確提出「歡迎台灣當局領導人以適當身分前來訪問」,適當身分是指訪問者的身分應符合一個中國的原則。「江八點」還提出兩岸領導人實現互訪的三種方式,即共商國是、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單純的禮節性走訪等。這一主張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將近30年過去了,「江八點」有些主張已經實現(例如三通),有些主張取得重要進展(例如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有的主張始終未得到台灣積極回應(例如和平統一談判)。在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的當下,「江八點」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例如,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進同台灣各黨派、各界別、各階層人士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就是「江八點」主張的繼承與發展。

再例如,報告指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顯然源自「江八點」的「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更不用說,「江八點」倡議的兩岸政治談判與領導人互訪主張仍有待實現。

危機中展現強硬與審慎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李登輝訪美從事分裂活動,大陸被迫採取了一系列激烈的反制措施。尤其是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解放軍連續在台灣海峽和台灣附近海域進行了4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一時間台灣股市暴跌、資金外流、人心惶惶。1996年3月,當美國決定將航母調往台海時,第三次台海危機達到高潮。據美國作家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在《江澤民傳》中披露,台海危機結束後不久,江在會見外賓時主動透露,在美國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時,命令繼續進行導彈試射的人正是他。

但另一方面,根據《江澤民傳》披露,1995年夏天,解放軍原本打算調動整個集團軍到福建參加軍演,但江澤民認為「動作過大」會適得其反,最終軍方只調動了兩個師開赴福建。

江澤民逝世後,新華社播發了《江澤民偉大光輝的一生》長文,稱江「提出文攻武備總方略」。在庫恩等國外觀察家看來,江澤民一方面要讓國人和軍隊相信,他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是強硬的,處事是果敢的,從而安撫強硬派。另一方面,他並不希望與台灣或美國關係惡化,更不想招致國際社會的反感。

結語

1998年10月,江澤民在北京會見了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據當年在場的記者回憶,江澤民從北京的天氣,談到辜振甫夫婦上午到訪的北大,再到北大前校長、辜夫人的祖父嚴復。江澤民說,小時候就看《天演論》,記得嚴復本是學軍事,後來成了文學家、思想家。在記者眼中,江看似閒聊,「實際上是在凸顯兩岸關係中最不可撼動的那些部分—歷史、文化、血緣,以此切入,謀求兩岸關係轉暖」。20多年過去了,江和辜均已作古,此情可待成追憶。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62
  • 標題: 江澤民對發展兩岸關係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