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克蘭悲劇談「轉型正義」│郭譽孚
當前烏俄戰爭方興未艾;在戰火中烏克蘭人民的處境極為悲慘,但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卻自視為民族英雄,《時代》雜誌也選他為年度人物。戰火之由來是因2014年以來,「顏色革命」後成立的烏克蘭當局,「誤信」美國與北約永遠都會支持反俄作為,因此發生了多起迫害俄裔人民的事件,最終爆發戰爭。有關烏克蘭的悲劇可能因「誤信」美國所導致,不禁讓筆者想起二戰後的二二八悲劇,與當年美國深涉其中的意義。
二二八事件的時代背景
在美國中情局服務的葛超智,在其《被出賣的台灣》一書中,坦白地將二二八悲劇的發生描述為「此刻台灣的情勢─悲劇即將來臨─預示著後日波蘭及匈牙利的暴動,在那兒,被壓迫的少數民族輕易聽信美國人對他們所做的允諾及美國要來『解救』它們的宣傳。」
那時是二戰後,國人所面對的,也是美國讓人可能「誤信」的種種「宣傳」。記憶中,最重要的宣傳應該是美國將幫助戰後的中國重建。多麼誘人、黑白難分的「宣傳」!
當時一面是美國透過雅爾達密約,排除中國而與英俄聯手,把俄軍引進我國東北;曾經占領東北,建設東北的俄軍,怎麼可能輕易退軍?美國怎能未經我國同意就做出保證?其結果竟然是戰後由魏德邁將軍提議「美英中法俄五國共管」,導致俄方提出「美軍撤出中國」的對案。
另一面是美國在大戰晚期也曾覬覦台灣;除1942年由美國著名的《生活》、《時代》、《幸福》三大雜誌聯合提出「太平洋關係備忘錄」,公開要求國府在戰後把台灣交付「國際共管」,對抗蘇聯勢力的擴張,而受到《大公報》的反對。
此外,美國國防部基於全球戰略考量,陸、海軍部都展開了對於戰爭中台灣地位的研究;例如,1944年前後,駐華美國新聞處長曾要求中宣部的陶希聖,向蔣委員長轉達美軍將順利攻略各島,包括台灣;戰後所有島嶼美國都有託管的責任;陶以1943年《開羅宣言》已定歸屬,拒絕傳達美國新聞處長的說詞。
在那樣懸宕的時局中,日本投降了;東北出現了蘇軍拒絕撤退的問題;登陸台灣的美軍戰略情報組,在先享受了戰勝者的優遇後,開始以所謂「民意調查」推動託管台灣的問題;稍後東北的俄軍撤退問題,則在接受過「青天白日勳章」的魏德邁將軍之建議下,也轉成了是否東北接受五國託管的問題。
美國抹黑光復後的台灣
另方面,二二八前夕,美國戰略事務局在台灣正式公開了屬於「白色的宣傳」的一份所謂「島嶼未來歸屬」民意調查。在那到處是廢墟、交通不便的戰後,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選樣的。調查結果指出,第一歸屬美國,第二歸屬日本,第三歸屬才是中國;其理由,似乎當時傳言,有「華府負責官員在台北地圖上畫一紅線區分日本行政中心和台灣人居住的,…當我們在1945年初炸毀城內時,保留了台灣人所住的部分,…因此戰後美國人很受台北的台灣人歡迎」之類的說法,以至於台灣有把美國視為「神之國」者;幾乎同時,美國新聞處也引進了一批宣揚「美國獨立戰爭精神」的小冊子。
同時,還散播了「黑色的宣傳」,除了把陳儀長官的日籍夫人,那位當年陳留學日本時,其日籍恩師許配給高徒的女兒,故意說成是讓人不齒的「日籍姘婦」外,葛超智還在《被出賣的台灣》攻擊陳儀「…在台灣,傳統的中國地主制度是眾目昭彰不受歡迎的,很清楚地,比較有效率的日本地主三井、岩崎及皇家經紀人等不久將被孔、宋、蔣三家取而代之。因此民眾向行政長官請願,要求改變拍賣計畫讓台灣佃戶優先購買……陳儀似是而非地辯稱,時代的潮流需要大機械來耕作大田地,台灣人與中國人應該經營集體農場。當民眾繼續反對時,2月25日行政長官指責台灣人之批評土地政策是『無道德』的,他忿然地拒絕任何爭論。」。
但當年台灣記者徐瓊二的記述,卻有另一種美好的民意─「俗話說,『耕者有其田』,據說陳長官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發表:『應該向一般省民開放日人時代的台拓所有地及其他國有土地,或者依照某些規定,公布給予各種耕作機會的處理辦法。』,這一辦法果真實施的話,一定會救濟許多失業者,其家庭也會隨之得到好處。假如農業發達起來的話,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也會隨之發達。……這是新台灣,不,應該說是新國家產業建設的很好榜樣。」(原書收入在《台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下部〈談談台灣的現狀〉頁20),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美刻意誤導二二八前景況
還有一份極為過分的「黑色宣傳」,把當時滯日島民在東京盟總的管制下,美軍竟然縱容日警槍擊542發,而致台胞6死22傷,被判有罪者33人的「澀谷事件」(見筆者著《「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美方竟然「顛倒黑白地」宣傳─「他們利用公眾對於東京事件在台灣被歪曲報導所引起的反應,他們鼓動一群曾在東京下層社會居住過的台灣人來表明他們『中國公民』的新身分。東京澀谷看守所發生的警察與暴民衝突的事件,暴動主謀曾被麥帥總部逮捕,審判並驅逐出境。…捏造說台灣將有再重蹈受日本控制的危險,以此來鼓勵台灣人反對他們的『兄弟』在日本所受的判決。」(見《被出賣的台灣》)
葛超智還在英文原著《面對危機的台灣》(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中向世人散播─「九月到十月這段期間,『跛腳鴨』的日本在台北行政當局效率驚人。公共秩序維持良好。…而且經濟管制嚴密控制通貨膨脹的壓力。」
然而,當年從9月就開始了強烈的通貨膨脹,11月米價上漲達60倍之外,根據《日治台灣生活史》昭和篇下,日本學者的紀錄,當時真實的社會情勢是─「對在台灣社會生根的流氓來說,警察是他們的天敵。由於戰敗後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取締他們,於是台灣暴力集團、流氓趁亂更加無法無天,開始在各派出所進行報復攻擊。9月7日,本島警察在街上被埋伏者毆打,三週後才痊癒。接著在台南州擔任取締非法經濟的日本警察,在台中被台灣警察騙出來圍毆。」
「島內很快就失去了守法精神,不斷發生集體搶劫和盜竊。9月3日,大約1,550包台北州管轄的蚊帳、被套等軍需品在搬運途中被搶。9月9日,台北州由業者保管,價值5,000元的木材也被附近居民掠奪一空。14日,同樣在台北州,五千袋囤積的砂糖被搶,但因為太重搬不動而被擋下。同一天,高雄州有1,000人以上的群眾搶奪搬運中的軍需品。其他保安林被集體砍伐與軍需物資被盜事件也一再發生。殘酷的是,連國民學校180張桌椅都被附近的軍民偷走了。」
切勿誤信美國的白色宣傳
當年美國在台的「台灣問題專家」努力宣傳要人相信,國府來台之前,戰後台灣的一切公共秩序良好,強調萬事皆因國府來台而失墜;藉此請求聯合國託管。
相對來說,顯然應該不是湊巧;今日烏克蘭的悲劇,似乎也是來自「誤信」美國的宣傳。換言之,弱勢者當然有理由追求其理想,且可希望獲得外力的幫助,然而,這種幫助如果只具某種工具性的話,真是我們應該深自警惕、絕對不可蹈其覆轍。
最後,盱衡當年的時局,所幸當年馬歇爾與艾奇遜兩位美國國務卿,雖然都有分裂兩岸的企圖,但由於大陸的市場與人口潛力美國不能不重視,因此他們對台灣的撥弄總保留了若干餘地,沒有接受當時軍方「台灣問題專家」那種決絕的主張;因而,台灣雖出現了二二八悲劇,但終究沒有如今日的烏克蘭,被玩弄、蹂躪到如此悲慘地步!
而蔣介石對二二八的處置,雖可能有過當、失察之處;但對比今日「斯拉夫人對斯拉夫人」的烏克蘭悲劇,顯然又節制了許多;是台灣悲運中不幸中的大幸。
最後,關於二二八悲劇與白色恐怖的問題,每年都成為民進黨的提款機,往後是否能夠止歇,大家應該透過當前烏克蘭的悲劇迷霧,啟發我們自身應有的、拒絕接受美日霸權長年所操弄的共同方向?!
關於堅決要求對前兩大問題要有「轉型正義」的任何論述,除應先注意當下台灣「護國神山」被美、日鏟走的急迫性;同時,若未來在美日霸權的自我揭露下,對於那兩大問題出現了更多異樣的底細,「轉型正義」主張者將如何自處?因此,當前我們應反省並停止接受美國霸權對全球統戰的「轉型正義」,拒絕不對當代那些獲利的大資本家、大謀略家尋求「轉型正義」,卻要求廣大中、低端人口承擔通膨巨大壓力的「白色宣傳」!
(作者係台灣史研究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郭譽孚
- pages: 74
- 標題: 從烏克蘭悲劇談「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