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峰會」圖謀對抗、語境謬誤│姜新立

「民主峰會」圖謀對抗、語境謬誤│姜新立

2021年12月9-10日,美國總統拜登召開任內首次「民主峰會」,邀請全球110個國家/地區的政府、公民社會及民間部門的領袖/代表參加,宣稱要以民主對抗威權、打擊貪腐及促進人權,結果卻顯示美國只想繼續作為世界政治及文化的霸權。

202210126

「民主峰會」的視域圖謀

 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在理念上指人民的統治、公民作主、主權在民,此處的人民、公民、民是指政治社會群體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是政治社群中的每一個體,可見民主是個集合概念/整體概念,也是個多元多數概念。既然拜登召開的是全球民主峰會,就應該邀請全世界所有政治實體前來與會,不能有所選擇或排除某些國家。

其次,民主峰會的主題既是民主對抗威權,更應邀請拜登眼裡的威權/半威權/反人權/非人權的中國大陸、俄羅斯、新加坡、泰國等東方國家與會,讓它們能在民主峰會中觀摩、學習、檢討並改進。

再者,拜登在開幕致詞中說,此次峰會致力於扭轉「民主衰退」,但卻不邀請中、俄等國參加峰會,試問如何能將這些國家的「民主衰退」從「威權體制」中扭轉過來?可見拜登有一定的視域政治圖謀,那就是藉民主峰會搞「價值外交」,從政治文化上反中抗俄。此外,拜登反邀「民主衰退」的印度、波蘭與會,明顯地將「價值外交」往「價值混亂」推移,讓民主峰會變成美國自己在「民主衰退」的寒冬凍原上找「價值盟友」,抱團取暖。

最後,民主峰會在知識正當性的意義上,應是一場討論民主的自由話語平台,但拜登在閉幕式上卻將自由民主與專制威權對立起來。拜登理應讀過「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意見的權利」,怎麼將不同意/不認同「美式民主」的中、俄、新加坡等排除在峰會場域外邊?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拜登把民主峰會當成意識形態對抗的場域。今日早已是後冷戰時代,和解早已取代了對抗,沒有想到拜登仍以冷戰思維操作民主峰會,令人至為遺憾。 

「民主峰會」的語境謬誤

民主峰會若將民主與威權對立起來,從政治學理論知識的角度上看,民主峰會本身就跌入了語境謬誤而不自知。

比較政治學中有一個論題叫政治發展,主要指政治是動態的,向前進是「發展」,向後退是「衰退」,除了超穩定政治體系外,政治不是發展就是衰退,這在杭廷頓的著作中談得甚多。美國大學都有政治發展專題一課,由威權政體到民主政體是個發展過程,中間還要經過一個「半威權」發展轉換的階段,可見民主與威權不是個對立物,而是在時空中的發展過程,換句話說,威權政體有走向民主政體發展的可能性。拜登以民主對抗威權,就是將政治發展固態化,也是將民主與威權的矛盾對立絕對化,這無異於將由威權到民主的發展邏輯給予切斷/去勢,這在政治發展知識邏輯中自然是知識謬誤。

美國資本主義民主衰退

民主峰會的第二個語境謬誤是,由已經走上民主衰退的美國做莊,邀集110個國家/政府/地區/組織來一起扭轉民主衰退現象。如果美國的民主發展更上層樓,由民主燈塔來主辦全球民主峰會,還有知識合理性可言。然而,自稱民主範式的美國,近年來在瑞典民主研究所及《經濟學人》智庫的國際民主評比中,屢被列為民主衰退的成員,有何資格召集並主持世界民主峰會?

其實,民主在今日美國已經不是19世紀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C. D. de Tocqueville)所著《論美國的民主》那樣在「山巔之城」建立的民主。獨立宣言、權利法案、廢奴運動、民權運動、平等運動固然是美國民主進程中的亮點,尤其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更膾炙人口,但當前美國的民主不但衰退,而且出現各式各樣的弊害,北京日前發表的《美國民主情況》報告對美國民主衰退和異化的論述,立場客觀,分析深入。

中國發布《美國民主情況》

這份報告說,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各國人民的權利,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這句話一點不假,資本主義體制講民主,社會主義體制也有民主,民主共和是民主,人民民主也是民主,民主的意義概念同一,民主的形式概念多元,因此民主絕對不是西方世界或美國的專利,這也難怪民主峰會後中國立即與140個國家和地區的355個政黨,發布了《關於自主探索民主道路、攜手推進共同發展的聯合聲明》,其中強調「世界上不存在適用於一切國家的民主制度和發展模式,反對以民主之名干涉他國內政」。

報告指出,美國民主制度是美國一國實踐的經驗結果,具有獨特性,但不具普遍性,更遠非盡善盡美,當然不能當成範式,全盤輸出。但美國自詡為「民主樣板」,不但以「政治現代化」之名強力輸出,而且打著民主旗號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以「顏色革命」推翻「非美式民主」的他國政權。這就是將民主工具化、武器化,強行以民主切割非民主,人為地製造民主陣營與威權集團的政治對立,為延續美國霸權延續做政治服務。

報告書所談,與筆者作為一個政治思想研究者,所知道的/看到的情況一樣。確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民主在美國,越來越背離民主制度的內核與制度設計的初衷。今天美國講求金權政治、身分政治,所展現的是政治極化、兩黨對立,權力制衡變成「否決政治」,種族歧視、社會撕裂、貧富分化愈演愈烈,處處講程序民主、形式民主,忽略了實質民主與結果民主,一個新冠肺炎疫情就讓美國陸續死了80萬人,這證明民主治理在美國已失能。

其實,美國的民主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思維」(馬克思語)下的產物。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A. N. Chomsky)就公開指斥,美國是「真實存在的資產階級民主」。美國民主形式上講的是「一人一票」,做的卻是實質上的「金權政治」,選舉規則中的「傑利蠑螈」(gerrymander)、「超級代表」現象,展現出的是資產階級菁英政治。這些政治菁英對美國政策制定的影響力,與其手中及背後的金權力成正比。絕大部分美國人民只有投票日受寵,選後就被冷落,這正好印證了盧梭所說的:「選民只有投票當天是主人,其餘的日子都是奴隸。」

資產階級民主在歐洲的退化,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帕霧月十八》和《法蘭西內戰》中就有不客氣的批判。美國民主是歐洲資產階級民主的變種,它今日的衰退與惡劣有目共睹,遠的不說,就以2018年底美國以莫須有之名逼加拿大強押孟晚舟事件;2020年6月美國非裔黑人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以膝蓋強壓頸脖致死案;2021年1月6日川普唆使支持者衝進國會山莊暴亂案,在在顯示,美國存在著嚴重的反民主、反人權的思維與作為,難怪連其在歐洲的盟友也將美國民主視為「破碎的過往」。

社會主義與民主不可分

近代西方民主的發展是漸進的,有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民主,接著又出現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民主。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強力批判過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他終生追求的不但是無產階級的解放,更在《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中強調「全人類的解放」,亦即全人類的自由與民主的最終/全面實現。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直指巴黎公社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因為它由巴黎各區按「普選制」(universal suffrage)選舉出來的城市代表所組成。第二國際理論家考茨基(K. Kautsky)在《論無產階級專政》中說;「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純粹民主制下必然產生的一種狀態,因為無產階級占多數」,因此,「社會主義沒有民主不可思議」。如果把社會主義體制等同於威權+專制,那是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最大的知識誤解。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衍生物,北歐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比美式資產階級民主要高明多了。

中國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

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由發展到實踐是曲折的,但大方向是正確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張的人民民主專政,就是馬克思中國版的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民主。

今日中國大陸稱社會主義民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指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與核心。

人民是全稱,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都是偏稱,人民民主真正實踐後,當然要比資產階級民主或無產階級民主全面得多。鄧小平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已「回向馬克思」,民主集中制也是先民主後集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無產階級民主進一步往上推升,目前正在全面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中。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的民主模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是社會主義中國民主道路,它不同於美式民主,也迥異於歐式民主,可見民主有各式各樣,本身是多元性概念。

拜登用「美國民主」單一標尺衡量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用狹窄的政治文化視域將「非美式民主」國家一律打成威權政體,本身就不是民主。如果拜登視「社會主義沒有民主」、「社會主義國家即非民主國家」,則不僅是自陷語境謬誤,更是對社會主義呈現出知識的貧困。

 (作者係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新立
  • page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