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疫後景氣復甦的幾點建議│戴肇洋

對大陸疫後景氣復甦的幾點建議│戴肇洋

隨著去年12月27日中國大陸公布調整「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今年1月8日起又全面開放國門後,讓參加1月16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各國都認為,如果中國疫後景氣快速復甦,將會是全球擺脫黑暗時刻的唯一「正向力量」,其未來勢必會對各國經濟成長帶來重要影響。

2022030158408334

1月25日,聯合國提出的「2023年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報告指出,雖然今年全球經濟前景暗淡,預估僅增長1.9%,但在中國解封及接軌國際社會的情況下,如果多數產業恢復活動、廠商正常生產,勢必加速中國的經濟引擎動能,如此可直接讓全球經濟,包括全球供應鏈的生產與物流更加順暢、原物料的需求與價格轉為上揚,尤其是高居全球第一的觀光客恢復正常出國,不僅會活絡各國內需成長,也是促進全球景氣復甦的關鍵要素。

不過,由於中美兩極對抗氛圍日益濃厚,加上地緣政治的風險升溫,造成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在無形中干擾了全球景氣復甦的步調,亦即中國大陸經濟在疫後重返復甦軌道所面對的挑戰,比以往更加複雜。除了美國對中國從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的經濟制裁,讓中國在貿易與投資上遭受前所未有的逆風外,內部房地產市場的亂象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加上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危機,都讓大陸的經濟面臨挑戰。中國疫後景氣復甦有待跨越的大山,可歸納如下。

須透過政策指導增強內需

其一,如何擴大內卷化內需型市場增強消費。依據1月17日中國大陸政府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冠疫情肆虐對2022年經濟的衝擊之劇前所未有。在出口表現低迷的同時,其投資歷經三年防疫重創財政外,地方則面對城市房市投資債務爆雷風險,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僅5.1%,呈現疲軟現象。然而,在拉抬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受到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消費,數據顯示從2021年消費年增12.5%,2022年轉為衰退0.2%,無疑是拖累經濟增長的關鍵。

面對疫情陰霾未去、民間展望偏向保守,中國大陸如何從經濟邁向「內卷化」的過程中,落實擴大內需型市場消費,已成為2023年促進景氣復甦的急務。筆者以為,官方必須透過政策指導,始能有效激發民間的消費動機,例如:可以考慮階段性發放消費券措施,刺激民間消費,以及考慮重啟購置租稅補貼政策,以拉抬汽車相關消費等。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投資

其二,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投資。隨著大陸防疫政策轉彎,國際社會無不樂觀期待中國經濟能隨著開放重返增長的軌道,其中「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中國加速復工復產,其增長可占全球經濟增長的30%,此對仍籠罩在衰退陰霾的全球景氣而言,無疑是一劑重要的「補帖」。不過,促進景氣復甦的「藥方」,不能僅靠短期政策激勵,而需要優化經商環境,藉此促進消費與投資的良性互動。其實,大陸自從2002年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來,近年持續推動深化「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的改革,已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營商環境。

同時,依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大陸營商環境全球排名顯著提升,但似乎仍欠缺一套較有系統、透明的營商環境評價和指標體系。此意味著,疫情加上國際情勢變化,民營企業尤其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相當沉重,民間投資增長持續低於整體投資的增速。因此,若能參考先進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規範,將政府治理、服務等因素的變量納入進行轉化,進而建立較符合中國實情與需求的營商環境評價和指標體系,並將其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訂定較適合企業需求的措施,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投資,始能加速疫後復甦的節奏和步調。

2022030158408335

活絡民間動能促經濟增長

整體而言,活絡民間動能是中國加速經濟增長的不二法門。在2022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除了定調平等對待民營企業、鼓勵發展網路平台之外,特別提出致力市場信心、加速擴大消費、帶動社會投資、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啟動傳統服務業發展、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等八項重點工作,藉此促進疫後經濟加速重返正常增長的軌道。

不過,更重要的是,儘管國營事業是中國大陸官方重點扶持的對象,但許多學者專家都認為,民營企業將會是未來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真正英雄,同時將是扮演協助社會安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統計顯示,2021年民營企業占全部企業家數的比重高達98.2%,占城鎮勞動人口的比重達87.4%,粗估其經濟貢獻比重超過六成以上。這些數據的占比可以說明,中國在疫後加速景氣復甦的過程中,活絡民間動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容小覷。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52
  • 標題: 對大陸疫後景氣復甦的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