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走進清華│吳國禎
2021年秋冬,山西省將其古代出土文物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這些精美的器物不僅藝術價值高,且揭示了有關中華古文明來源和發展諸多過去所未知的資訊。
山西是先秦文明起源之地
山西的東、南兩側有太行山和中條山,西側有呂梁山,中間狹長地帶由南往北的盆地有運城、臨汾、太原、忻定和大同盆地。汾河由北往南聯繫著這些盆地。上古傳說中有: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大致位於臨汾和運城盆地。考古說明山西是先秦文明的起源地。
丁村遺址位於襄汾縣,屬於舊石器中期,丁村人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
西陰文化(亦稱廟底溝文化,5300-5800 年前,夏縣西陰村)屬於彩陶文化(仰紹文化(5000-7000年前))時期。陶寺文化遺址(襄汾縣,2400 BC-1700 BC)初具國家和禮制的雛形。襄汾的陶寺遺址被認為是帝堯平陽的所在。
襄汾陶寺大型聚落遺址 ( 3900-4300 年前,屬於中原的龍山文化)發現有城牆、宮殿和高等級墓葬,以及陶器、玉器、禮樂器。推測的大型天文觀測遺址和朱書「文」字扁壺的發現,為探索曆法和漢字起源及國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證。陶寺遺址是夏朝(西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之前,中原文明的一個高峰,和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夏代中晚期)齊名。
商周的玉器與青銅器
玉器分兩類,佩玉和禮玉,具有裝飾和禮節的作用,以顯示階級和身分。玉還有傳達命令的憑信和符信的作用。
芮城清涼寺墓地,臨汾下靳墓地、陶寺遺址出土了大量龍山時期的玉器。進入歷史時期,商代(靈石旌介商墓)、西周(天馬─曲村歷代晉侯墓)、春秋(太原趙卿墓,侯馬祭祀遺址)和戰國(長治分水嶺和潞河墓地)時期的出土玉器種類繁多,體現了先秦時期禮儀制度用玉體系的規模。
青銅器在宗法制度下,除了具有禮儀的作用,更有等級的象徵。
除了陶寺遺址,山西另有多處二里頭文化至商代早期的遺址,如夏縣東下馮遺址和垣曲商城遺址。富於銅礦的中條山橫亙在山西南部的黃河北岸,相繼發現了聞喜千金粑、絳縣西吳壁遺址等夏商時期採銅和冶銅的遺址。這些對研究早期國家、都邑的形成和發展,是極為珍貴的考古資訊。
商代青銅文明高度發達
二里崗文化分布區域廣泛。位於黃河北岸的平陸前莊遺址,出土了商代早期的王室青銅器。位於汾河以東至太行山的靈石旌介村、浮山橋北村、臨汾龐杜村和聞喜酒務頭村,出土了大量商代晚期,製作精美的青銅器。汾河以西至黃河東岸的呂梁山區,也出土了商代晚期青銅器。這些青銅器表現出地方風格,與陝北高原、河套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相近,具有遊牧民族的特徵,反映著商代的對外交流關係。
西周時期,周成王將唐地(據《左傳》記載晉國始祖叔虞封于夏墟,意為夏朝遺留的廢墟之地),封給他的弟弟叔虞,國號唐,叔虞之子燮改為晉。位於曲沃、翼城之間的天馬一曲村遺址,已證實是晉都、晉文化的所在。九代晉侯的19座大墓和陪葬墓、祭祀坑出土了載有晉侯名號的青銅器和玉器。絳縣衡水倗氏墓地和翼城大河口霸氏墓地,也發現了多個非姬姓西周貴族墓地。
侯馬市西北的新田是晉國後200年的都城所在。以後韓(都城在河南禹縣和新鄭)、趙(都城在太原東南和邯鄲)、魏(都城在夏縣西北和開封)三家分晉,成為春秋、戰國的歷史分期。
(作者係北京清華大學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吳國禎
- pages: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