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體制兩岸路線的選擇|柳金財

英德體制兩岸路線的選擇|柳金財

賴清德上台後,大陸方面既沒有釋出正面善意,也沒有因其台獨立場逕予負評;此種毫無評價的觀望態度,顯示大陸當局對賴不願提早下定論,持「聽其言、觀其行」態度。

2017105014

易被解讀台獨路線揚升

最近大陸涉台學界及官媒海外版報導,對台灣新任閣揆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持強烈批判,賴所倡議的「親中愛台論」,往往易被解讀為係在「一中一台」基礎,友善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如同友美、友日一般,這與獨派大老辜寬敏所持「兄弟之邦」的意相同。賴清德曾提出其個人堅持主張台灣獨立,兩岸關係就是國際關係的說法;兩德統一才是真正統一,分裂國家模式似乎又呼之欲出。

賴清德所倡「親中愛台論」,有別於民進黨傳統的兩岸政策,後又有民進黨籍及泛綠執政縣市長紛紛提出「知中愛台」、「友中愛台」、「和中愛台」之說,破除了以往與大陸交流就是賣台的抨擊。然從10月中共將召開19大,其政治報告涉台政策即將定調來說,任用具強烈台獨意識的賴清德,恐難被理解是一種政治善意。甚至可能會被解讀為獨派勢力已綁架蔡英文,中間路線被激進路線所替代。

蔡英文任命賴清德為閣揆,對兩岸關係會產生何種效應?總統主張維持現狀,閣揆曾表明堅持台灣獨立,英德體制會如何影響兩岸政策的形成呢?各界立論觀點主要呈現以下四種預測說法。

英德體制充滿各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不確定性說」。此論賴清德持強烈台獨意識形態,賴揆若仍然堅持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這將破壞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戰略模糊性。兩岸政策將受到獨派壓力、尤其深綠及基本教義派箝制,可能迫使溫和中間路線轉為激進,尤其台獨大老背後支持賴清德競選總統,蔡英文僅當一任就好。

然民進黨籍人士挑戰總統大位能成功者,其兩岸政策幾乎是採取中間溫和路線。賴清德倡議「親中愛台論」,提出廢除台獨黨綱、承認「九二共識」皆不是問題。可見賴的兩岸路線擺盪在「統合論」與「分割論」之間,如何發展,須視具體環境而定,目前論斷尚言之過早。

第二種是「總統主導說」。根據憲政體制與慣例,兩岸、外交、國防政策領域皆屬總統職權,目前行政院長往往成為總統的幕僚長或執行長,難以真正成為所謂雙首長。因此,賴難以用個人政治思維挑戰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

對於兩岸關係的性質及兩岸定位表述,賴清德在體制結構限制,宣稱會遵循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的目標,但採取擱置原台獨立場儘量不表態,不表述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對兩岸定位保持沉默。同時,大幅鬆綁屬於較為技術性的兩岸政策,藉以體現「親中愛台論」,例如適度放寬陸資入台審查標準、放寬對陸生「三限六不政策」、鬆綁陸配身分證6年改成4年的限制,支持和促進兩岸民間經貿及文化交流等議題。

第三種「路線匯合說」。堅持台獨的閣揆賴清德與主張「兩國論」的總統蔡英文,所形成的台獨體制導致兩岸關係更加治絲益棼,及和平發展前景更加黯淡。具濃厚台獨色彩的英德體制,激勵獨派大老迫不及待推動「法理台獨」,前總統李登輝宣布要推動「正名制憲」運動。賴接掌閣揆,其兩岸政策的主張,包括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定位可能發展成現實的政策。儘管兩岸、國防、外交和國家安全領域等屬總統職權,但行政院長在統轄其下的陸委會、外交部和國防部,仍可對前述部會進行政策指導。

第四種是「路線衝突說」。英德體制並非所謂「命運共同體」,賴清德與蔡英文施政難以齊心,強勢總統與強勢行政院長結合是兩人政治理性算計的結果,彼此瞭解對方的政治意圖,欠缺互信,難以緊密合作。賴清德藉登上行政院長延續其政治生命,避免轉戰新北市長耗損政治能量的困局。蔡英文需要賴清德拉高施政民意滿意度,及與新潮流結盟打贏2018的地方選舉。

但兩人政治性格皆屬強勢領導人,若重大政策觀點衝突,勢將難以主動妥協。英德體制內政治勢力是既合作又衝突,結盟政治基礎可能因政策改變及利益分配不均而瓦解,這樣的體制運作其實相當脆弱。若賴受獨派壓力,力主將台獨意識融入體制,公開主張支持台灣獨立及兩岸是國際關係,勢將衝撞蔡英文所建構模糊的兩岸政策論述,導致聯盟關係裂解。

應採中間路線建統合願景

本文以為,賴清德可能選擇兩岸的路線是,遵循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的說法,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甚至以閣揆身分表述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協議不是國際協定,及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但此將違背其未就任前的說法,甚至遭遇來自聯盟勢力的斥責。賴揆若能在上述基礎結合「親中愛台論」,提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問題,這將促使英德體制的兩岸政策大躍進。

賴清德若有意爭取未來2024年的總統大位,強烈的台獨意識並不符合選票極大化的目標,其兩岸政策必須向中間路線靠攏。對賴最有利的兩岸論述應是,在蔡英文既有的基礎再疊加上去,越靠近中華民國、越尊重憲政體制運作及憲法,就越能贏得中間選民認同。同時,積極實踐「親中愛台論」,建立兩岸良性交流互動平台,從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及和平發展出發,建構兩岸統合的願景。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36
  • 標題: 英德體制兩岸路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