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北韓當核武裝的敲門磚|李中邦
日本利用北韓威脅,以及因應美國「增強嚇阻力」的要求,戰力由防衛轉向攻擊,「核武裝」企圖也蠢蠢欲動,關鍵僅在做不做的抉擇,其巨大核武潛能,恐怕更值得亞洲鄰國關注。
金正恩已接近完成其核武大業,未來如果東北亞出現軍備競賽或「核武裝」骨牌效應,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切勿只顧著北韓,一旁蓄勢待發的日本後勁更可怕。
美盼日加碼購攻擊性武器
原本「美日同盟」的分工是矛與盾的關係,即美國提供包括核武的打擊力,日本則擔任本土防衛。但現在北韓核武、飛彈威脅升高,美國國務院開始研究要賣攻擊性武器給長年秉持和平主義的日本了。這顯示,戰後美國加諸於日本的束縛,正逐步鬆脫。
今年5月,日本已表明要取得兩組美製陸基神盾系統(Aegis Ashore),一組8百億日圓(7億美元),尚屬防禦裝備。而執政的自民黨,早就有人建議希望能取得可精準攻擊北韓飛彈基地的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這次美方主動示意,正中日本口味;戰斧過去美國只賣給英國。日本若有戰斧,嚇阻北韓,自然也可以嚇阻中國,如成為事實,大陸勢必強烈反彈。另外被點名的,還有美軍神盾艦近日所配備最新銳的「SPY-6」雷達,它比現在的SPY-1D靈敏30倍,且可同時追蹤目標數量為6倍。這是極昂貴的裝備,只有日本才買得起。美方的提議,日本政府立刻表示「歡迎」。
日本向美國購買武器的費用,光是安倍二度組閣前3年就跳升了3.5倍,2015年逾5,100億日圓,堪稱「買爆」美國裝備,且持續攀高。防衛省近日所提的2018年概算預算,比2017年再增加2.5%,達到2兆2,551億日圓,連續6年增加,2018再創新高,經費包括取得6架F-35戰機、建造1艘偵蒐能力優異的潛艦。如要滿足美方的新要求,日本必然會壓縮緊急性低的措施。畢竟「財源有限」,防衛預算不可能無止境擴大。
日核武裝論紛紛出籠
川普利用北韓,伺機要日本加碼軍購,符合其商人作風,日本順水推舟,取得美國獨門尖端裝備,則是緊扣軍事「美日一體化」的一環。但日本的企圖不僅止於此。
隨著當前情勢發展,美國又出現容許日、韓核武裝的論調,然而,美方剛冒個苗頭,日本馬上興起核武裝的聲浪,右翼媒體《產經新聞》率先發聲。一是專欄作家湯淺博主張:日本不該捨棄核選項,應停止「專守防衛」,在預算上採「積極防衛」,增強遏阻力;他還分析日本擁有各種核武可能得面對的情況。二是福井縣立大學島田洋一教授認為:核武裝不應是議論的禁忌,不妨與美國共同研究「鑽地核武」,傳統武力也要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後安倍時代角逐首相大位最力的強硬派、前防衛相石破茂,兩度公開在電視台倡議檢討、修改日本「不擁有、不製造、不攜入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則」。他認為「一邊說美國會以核武保護,一邊論說核武不能帶到日本國內,正確嗎?」「不能攜入與維持嚇阻力,真的沒矛盾?」;他主張刪除「不攜入」,允許美軍核武駐日。此風潮讓人驚覺,被原子彈轟炸過的日本,欲翻案、追求核武者其實大有人在,尤其是政界高層。
日本首相安倍承認曾「想過」要日本擁核,儘管他多次重申堅持「非核三原則」,卻又表示沒有必要將該原則寫入法律。7月聯合國通過的《禁止核武器條約》,日本政府也拒絕加入。因此,日本在是否擁有核武的問題上,立場非常曖昧。
日本產製核武潛力雄厚
檢視日本包括憲法在內的所有法律,沒有一條明文提及核武或禁止擁有核武。憲法第9條允許日本擁有為自衛所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換言之,核武器如在最小限度範圍內,憲法也禁不了。
至於日本製造、運載核武的實力就更沒問題了,其國內就有鈽及高濃縮鈾原料,且因為有18座核電廠,所以囤積了可再提煉的大量核廢料,儲量世界第一。同時,日本有增殖反應堆的成熟技術,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製,固體燃料火箭、先進的導引操控技術及彈頭隔熱技術等。簡言之,日本有能耐在很短的時間完成核武裝,潛在爆發力,事實上比北韓強多了。關鍵只在做或不做的一線之間。
日本現階段反對核武裝者仍居多,但不能忽略的是,輿論是可以藉由宣傳操作來製造或引導改變的。戰後日本從最初沒有武力,到擁有武力,再不停演變至今可行使集體自衛權,慣用的兩個理由是:同盟國美國要求與周遭安全環境趨於嚴峻。而現在兩者都在發酵。地緣政治情勢給了日本強兵的溫床,日本是否會混水摸魚搞核武裝,值得高度關注。
(作者係本刊主筆)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62
- 標題: 日本用北韓當核武裝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