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李雙澤40年|毛鑄倫

尋覓李雙澤40年|毛鑄倫

今(2017)年9月10日是李雙澤在淡水興化店海邊,因「捨身救人」反遭溺斃的40周年紀念日。他救起的那個美國籍青年,在獲救上岸後,告訴前來營救的附近村民/海防,李雙澤是因為要救水中抽筋的他氣力耗盡,不幸殞命。

2017105035

但這個被李雙澤救了一命的人,是一個所有雙澤的師友們都沒有印象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來自美國哪裡?到台灣做什麼?而且,這個人好像在事故後第二天便消失不見了。所以,交友廣濶的李雙澤究竟怎麼認識這個小老美的?兩個人為什麼相約在一個烏雲密布風大浪急的日子去海泳?這些疑問的答案,人們等待40年了。

李雙澤不幸猝逝的噩耗立刻在朋友圈傳布開來,大家都受到驚駭打擊與心痛不捨,他的師友們都在想怎麼去延續他生前熱情付出,所推動的工作─「唱我們自己的歌」運動,而未追究上述的諸項疑點。這對李雙澤是很不公平的,但在當年的社會氛圍下,幾個教授與大學生有什麼能力去處理這種問題?

筆者忝為李雙澤的朋友、高中學長,在1977年經由學弟金惟純的介紹,稍微接觸了勇於批評現實政治的淡江大學。對李雙澤、梁景峰等人用作詞、作曲與自己彈唱一種新風格的「民歌」,我立刻察覺出,這種歌曲有明顯的立場傾向,裡面含有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吶喊,因而天真地期望,它是台灣走向改變的一種徵兆。

筆者有責任坦誠交代,因為在雙澤逝去後的,以楊祖珺為首所公開提倡的「唱我們的歌」公演,本來就是以喚醒當代台灣青年一代的「中國認同」與「反帝/反資」為目標。我身為當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至少是這樣期望或假想的:以這樣的「自己的歌」演唱發表會形式切入(主要是大學校園)台灣社會,或能驅動廣大中下層人民的覺醒,一個由下而上能掙脫美帝宰製下日趨「反中/去中」的台灣,在我們的奮鬥下,可能會真的復活重生。事實殘酷地指出,這個工作很快便被判出局淪為禁忌異類。

40年過去了,當年的主角人物楊祖珺以個人力量,在兒子與學生的義助下,土法煉鋼完成了這部名為「尋覓李雙澤」的紀錄追思影片,她顯然想喚起已經老了40歲的大家的記憶,以及無私無懼地對當年親歷種種的反思自省。

楊祖珺用心良苦、毅力可感,但這個後來被轉向到相反的媚俗化/市場化的什麼「金曲」、「金韻」、「校園民歌」風潮,應該是當年國民黨文工部門出於政治敏感早為防範的,針對李雙澤、楊祖珺等人的努力方向的反制/取代,它明白告訴我們,台灣正是他們衷心想要的與有能力保衛的。李雙澤/楊祖珺等這樣的年輕人,卻為此付出了他們預想不到的代價。

(作者係本刊主筆、退休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毛鑄倫
  • pages: 86
  • 標題: 尋覓李雙澤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