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應及早促成兩岸對話|紀欣

蔡英文應及早促成兩岸對話|紀欣

蔡英文政府上台一年多以來,對外採「親美日、遠大陸」政策,造成外交頻頻受阻,美國雖批准對台軍售案、美艦停靠台灣港口案,但後者卻立即遭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打槍「非常困難,或是危險的」。

對內,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案雖強行過關,一例一休政策也未做調整,但抗議聲不斷,蔡政府也因此大失民心。而且,就在行政院甫通過退離職軍公人員赴陸管制年限改為至少三年,且出國需每月報備之際,傳來前清大校長劉炯朗出任中國大陸第一間積體電路培訓人才中心校長的消息。

蔡英文常說她「不為民調做事」,也一再保證「會顧好台灣」,問題是,人民對她有信心嗎?行政院發言人說得對,劉炯朗事件就算對台灣科技業衝擊不大,也會對整體國民信心產生影響。在薪資不漲、大陸「一代一線」政策的吸引下,年輕人早已大量西進且落地生根,如現職大學教師因受年改衝擊,決意在青壯年時就放棄台灣教職,赴大陸一展長才,台灣還有明天嗎?

綠營政治人物就是看清楚兩岸關係發展攸關台灣前途,才會大談「親中愛台」、「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面對眼前的內外困局,蔡英文當然急於有所突破。因此,在莫健直言「兩岸之間缺乏官方對話,是美國當下最關切的問題」之後兩天,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就在美國華府公開表示,「台灣願在最短時間內、在不設政治前提與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下,促成兩岸的對話與溝通,化解雙方敵意,避免誤解誤判。」

長期以來,大陸一再表達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的意願,而台灣方面則因藍綠長期惡鬥,社會難以凝聚共識,又擔心兩岸實力懸殊,上了談判桌,難獲「對等、尊嚴」,始終對政治談判興趣缺缺。不過,2015年11月「馬習會」其實已為兩岸政治談判做了最佳示範,只可惜,馬英九不及在卸任前責成相關單位,進一步規畫出談判的時程及議程。

蔡英文去年10月多次呼籲,兩岸在不設任何前提下展開對話。她所謂的前提指的應該是一中框架。不過,談判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違背自己的現行憲法、法律,而兩岸同屬一中、一國兩區明載於中華民國的現行法律。因此,蔡英文其實只要心無罣礙,秉持尊憲、守法的態度,就可放手一搏。而展開對話的好處,不僅可立即突破兩岸僵局,逐步解決兩岸政治分歧,民進黨還可以發揮執政優勢,對兩岸關係走向有直接的主導權。

當然,兩岸要在疏於溝通的狀況下展開對話,兩岸當局都必須先展現善意與誠意。例如,民進黨應及早擺脫台獨黨綱的糾纏,蔡政府應立即停止推動「文化台獨」,也應放棄與美日建立「戰略性關係」的妄想。大陸方面則應在堅守「一中」底線,確保對台政策務實可行之餘,加強爭取台灣人心的工作,讓台灣民眾對「兩岸一家親」與「命運共同體」更加有感,也從而願意與大陸人民共享中國發展的機遇。最後,台灣民間團體應該團結起來,以理服人,為開啟兩岸政治談判創造社會條件。

附加資訊

  • 作者: 紀欣
  • pages: 1
  • 標題: 蔡英文應及早促成兩岸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