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打壓北京何以不給力?│汪榮祖
美國的對外政策,憑藉超强的軍力與通行無阻的美元,幾乎無往不利。自二戰以來,美國在世界各地出兵干預、經濟制裁、海空封鎖、竊聽顛覆,屢見不鮮,連蘇聯如此龐然大物也被絆倒。未料新世紀開端竟遭空前的恐怖攻擊,紐約雙塔地標轟然倒塌,死傷枕藉,同時位於華府的五角大廈也遭襲擊。舉世唯一的超强連本土也不安全,情何以堪!於是追殺中東,發動中東顔色革命,無奈「阿拉伯之春」迎來的是浩劫,萬千難民逃亡歐陸,怵目驚心。更未料到的是:中國韜光養晦,於三、四十年間和平崛起,躍登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坐二望一之勢已成。華府意圖遏制北京,推遲中國的發展,來勢洶洶,但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川普當上美國總統,高喊「美國第一」,已見焦慮。第一如果可保,又何必高喊?為了保一,可以不擇手段,以鄰為壑,連盟邦也不放過,更無論崛起的中國,不惜以高關稅為武器,忘了歷史教訓:美國在1929年因股票市場崩盤,導致全球經濟恐慌;翌年胡佛總統簽署國會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以高關稅自保,結果損人害己,舉世遭殃。
川普「史盲」,故而重蹈覆轍。然而,高關稅並沒有減少中國的出超,反而傷到了美國消費者。川普魯莽行事,甚至還要與中國「脫鈎」(decoupling),不悟全球化之下供應鏈環環相扣,如何斷之?無法實踐的宣示,終究為識者看破,指為不切實際,甚至愚蠢。更等而下之,則以言語詆毀,嫁禍卸責,當無計可施時,則打台灣牌,雖用心險惡,仍不敢跨越紅綫。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台,專機在空中盤旋數小時而折回,足見華府並無翻臉的「底氣」,結果呢?就是不給力。
拜登反中之旅並不成功
拜登上台後以「美國回來了」相號召,拉攏被川普冷落的盟邦,重建美國的聲望與領導地位,以便共同對付中國。不少人認為拜登果然經驗老到,出手不凡,中國大陸將被孤立了!拜登也自信滿滿,與日韓同台唱和之後,邀請楊潔篪與王毅到阿拉斯加會談,大有地頭蛇壓強龍之勢,孰料楊、王不吃這一套,布林肯鎩羽而歸。接著英美相親,重溫大西洋憲章的舊夢,無視時空大異,情勢不同,拜登與強森只能效顰而已,為識者恥笑。拜登再赴G7年會,兼邀請南韓、印度、南非出席,增加反華的聲勢。最後以解凍北溪油管示好,會晤俄國總統普丁於日內瓦,内心深處想的就是離間中俄。
拜登這次反中之旅看似井然有序,出手綿密,功夫不凡。哪知G7與北約共同抗中的聲明,只是宣示,難以落實,因各國面和心不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席不暇暖就表明,G7並非反中俱樂部,德國也無意願反中,北約秘書長更說中國不是敵人。足以證明一紙聲明只是給足美國面子,沒有裡子。更尷尬的是:法國的馬克宏、德國的梅克爾不久之後就主動與習近平視訊會議,希望能早日恢復被美國干擾的中歐投資貿易協定,習近平希望歐盟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戰略上獨立自主,給予中國公司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環境。白宮一頭熱,但歐洲的主要國家都不樂見與中國打新冷戰,梅克爾的態度尤其明顯,她雖即將離任,但其繼承人已發聲如果成為下一届的德國領袖,不會事事跟著美國反中。更加難堪的是,連最親密的英國首相強森也違背承諾,決定將英國最大的晶圓廠(Newport Wafer Fab)賣給中國。
拜登刻意會晤普丁,意欲緩和美俄關係,至少減輕敵意,以鬆動中俄關係。不料,俄國大使回到華府,首先去會見即將離任的中國崔天凱大使。普丁又與習近平視訊會議,相談甚歡,將中俄20年睦鄰友好條約再延長5年,雙方互相支持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並聲稱兩國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拜登「聯俄制中」之計也落空,可見眾擎之不易舉也。
美歐要挑戰模仿一帶一路
拜登與歐盟抗中的具體方案,是想要挑戰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原本唱衰,誣之為「債務陷阱」。中國貸款既非高利,又不曾逼債,何來陷阱?美國的企業家薩克斯(David Sacks)就能看到「一帶一路」是「中國極為成功的市場經驗」,所以他建議G7需要自己的帶路與中國競爭。這次G7終於認識到,海上像一串珍珠穿越印度洋,陸路蜿蜒歐亞像是巨龍。帶路規模宏大,想要仿行,提出所謂「要建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的帶路計畫,且要「回到更好的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計畫名目堪稱漂亮,但乏內容,卻已使不少專家學者為之興奮,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左右逢源了!有那麼好康嗎?
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其淵源,由於產能過剩,且有足夠的資金,又有打通西部的需要,更有助於歐亞非等落後地區的基建,極有雙贏互惠的價值,也已立下成功的基礎,最近中歐班列的暢通與快速成長,更可知倡議者的遠見。然而,西方若要複製帶路,僅僅為了挑戰中國,如何給力?更何況美國債台高築,國內的基建經費都已捉襟見肘,何從幫助其他國家基建?歐盟也不見得會為了美國抗中,而為他國基建?果不其然,西方的專家與官員都已表示疑難重重,G7雖是富國,但恐難齊心合力去模仿已具成效的中國帶路?西方體制也難以從資本主義私人企業取得科技專利來參與國家計畫,如何能與中國的帶路競爭?
再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是雙贏合作,為了共同的發展與富裕,以和平與友誼加強彼此互相瞭解,而G7的新版帶路最多是私人投資的商業倡議,格局小,計畫終究淪為畫餅。識者已多斷言:想要建設更好的帶路,宣示雖然容易,要實踐就太難了。
美國不敢為台獨踩踏紅線
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對付中國,最危險的是玩台灣牌。北京一貫的立場很明確,紅線很清楚,美國在紅線的邊緣玩火,意在惹怒大陸而非愛台,然而民進黨政府卻趨之若鶩,以為台獨有望。不料,美國的東亞「沙皇」忽然明言:「不支持台獨」,顯然是為了拜登會見習近平。因北京要有誠信才有會談,誠信何在?就在當年建交時的一中原則,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0年前密訪北京破冰的季辛吉,以96高齡重申當年的承諾。如果連此一承諾都不守,會談便無意義。於此可見,美國為其本國利益,絕不可能為台獨踩踏紅線!其實美國有識之士,多不樂見中美關係惡化,更怕擦槍走火。
最近有美國陸戰隊出身,曾任職於五角大廈的尬爾(Franz Gayl),曾給拜登寫了一封公開長信,警告不要因台灣與中國發生大戰。他認為,中國大陸擁有台灣的主權,北京會用盡一切手段收復台灣;如果發生戰爭,不僅人員會大量傷亡,而且美國會輸。他特別反對繼續維持《台灣關係法》,認為此法最終會引發戰火。他抱怨拜登受制於美國國會163名參眾議員所組成的「國會台灣決策小組」(The 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他強烈建議拜登不要軍事介入中國的內戰,一旦開打,兩國都無法承受。尬爾的這封公開信,在號稱新聞百分百自由的美國,居然無處可以發表,他到處碰壁之後,異想天開寄去《環球時報》刊登,結果被美國國防部處罰,受到反情報檢查。他雖接受了《新聞周刊》(Newsweek)的訪問,但周刊未獲准發表整封信。台灣應該警惕,當烟塵定後,尬爾的意見一旦成為主流,台灣不就要步南越、烏克蘭與阿富汗的後塵了嗎?
美國刻意製造中國威脅論
美國人說中國威脅到他們的安全、經濟與價值,都是虛妄不實之言。就安全言,中國的國防現代化意在補短,但求保障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完全威脅不到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美國軍力無雙,軍事預算超過所有主要國家的總和,軍事基地遍布全球,擁有的核彈更不成比例,感到安全威脅的應該是中國,華府反而說受到北京的威脅,有何說服力?
實情是華府有威脅不到中國的焦慮,見到解放軍雖遜美軍一籌,但已有不受脅迫的底氣。核彈可以毀滅世界,何需太多?1962年古巴危機,最後美、蘇各讓一步,就是拜「恐怖平衡」之賜。是以所謂中美軍事交鋒,不過是止於秀肌肉、比拳頭而已。誠如季辛吉所說,中美大戰將是人類的大災難,但他仍然擔心會擦槍走火,他舉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就是因為當時歐洲大國爭霸,並不真想打仗,卻還是發生了空前的大戰。今昔有異,異在核彈,是否會突破「魔咒」,雖有懸念,但若理性尚在,應該無人會樂見互相毀滅!中美之間的安全問題或可從「恐怖平衡」得到保障。
中美在經濟上的競爭,應是美國焦慮的重中之重。中國的GDP於五年內超過美國,已無懸念,十年後將更加超過,美國雖仍較富裕,但總量畢竟代表國力。美國失去第一,在心理上也難以承受。中美之間的貿易本來有極大的互補性,原是雙贏的格局,但美國只看到中國賺大錢,無視美國賺更大的錢,卻認為中國撿到便宜,悍然發動貿易戰,結果損人不利己,甚至傷己更勝於損人,顯然失策,但無能攻錯。
美國更要從科技與金融打壓中國,不時掐脖子,不惜任意制裁。不過,美國嚴禁高科技出口給中國,未曾鬆懈,但中國依然能造航空母艦、完成北斗系統,登上月球火星,看來中國科技發展已自成體系,足可補足「短板」,可與美國科技作長期的競賽。
至於金融,美國有絕對的優勢,經驗既豐富,美元尤無往不利;然而美國以無限制的印鈔來維持金元霸權,且不時以美元作為政治制裁的武器,未嘗不會導致久行不義必自斃的結局。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由於舉世的認可,孟子曾說:「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中國與俄國、伊朗石油交易不再用美元結算,已啟其端。美元帝國能否永久維持,未必樂觀。
至於價值觀,歷史不同,文化有異,各有其奉行的價值,中國並無意販售其價值給美國,問題是,美國想要強加其價值給中國,也就是想要「改朝換代」(regime change),行得通嗎?所以,所謂中國對美國在安全上、經濟上、價值上的威脅,都是打壓的藉口,人權更是打壓工具箱裡的工具,必要時拿出來用而已。
美國國內問題多且已分裂
華府毫不掩飾地打壓北京,似頗具自信,因回顧前程,德、日、蘇聯都曾被美打壓成功。然而,此次遇到崛起的中國,好像很不給力,因為以前那些強權,無論在經濟總量上與人口數字上都遠不如美國,而目前的中國,人口超出美國4倍有餘,GDP已經接近,歷史與文化更是悠久。馬凱碩說,美國不是挑戰100年的共產黨,而是挑戰4千年的中國文明,有其高見。
華府也認知到今非昔比,視中國為空前的挑戰,但也應認知到國內的政治環境有關經濟的進展。政治不穩有礙經濟,經濟表現不佳必然導致政治動亂,戈巴契夫的蘇聯就是前車之鑒。大國政治的穩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國注意到「維穩」的重要,有其遠見,也是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反觀美國,民主政治雖然華麗,卻甚脆弱,而近年趨向激越,黑白種族衝突至今未解,槍擊案屢見不鮮而縮手無策,毒品失控禍及青少年,貧富不均,底層的美國人陷入所謂「無望的海洋」。
川普亂政又加劇黑白之間的矛盾,民主淪為民粹,挾持政府,難有作為。美國人本來重視「誠信」,但卸任總統竟是「大說謊家」,而千萬美國人不以為意,其價值之淪喪也已可見。美國憑其累積的雄厚國力,似乎經得起折騰,但畢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如任其惡化,難保沒有敗亡之日。已有俄國人警告說:美國正在重蹈前蘇聯的覆轍,蘇聯解散為15個獨立共和國,俄國失去超強的地位。美國作家托特都夫(Harry N. Turtledove)已有「美利堅分裂國」(Dis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想像:各州不再同意共同的憲法,聯邦無法持續,形成分離的國家。不要使想像成為事實,才是美國的急務。中美之間的競爭應如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宜有運動家的精神,才算公平。美國不應有被追上的焦慮與偏執,因焦慮與偏執於事無補。
美國肆無忌憚地打壓,有一始料未及的後果。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仰慕新大陸大有人在,學子競往美國留學,學成不歸,清華畢業生在矽谷上班的有好幾萬人。美國無情的打壓會「寒」無數中國人的心。川普禁止中國理工學生來美求學,拜登仍然不敢廢除禁令,更替北京解決了「楚才晉用」的難題,華府豈非又輸了一程?
(作者係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36
- 標題: 華府打壓北京何以不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