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看美國信用降評│林建山

不可小看美國信用降評│林建山

今年8月初,國際信評機構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從最高的「AAA」調降一級到「AA+」,同時美國財政部又發行了3兆美元新債,這無疑開啟了全球對美國信用瓦解的潘朵拉盒子。

20220301584083476935

8月1日,全球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 Ratings)把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而另一家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則早於2011年將美國降級至今,目前僅剩下穆迪(Moody’s)仍維持美國信用為AAA評級。

「美債海嘯」已來了

兩天後的8月3日、星期三,美國財政部公布要再度加碼標售長債1,030億美元,規模超過此前的960億美元,高於大部分債券交易商的預期水準。同時,美國政府借貸需求成長驚人,單單7至9月這一季的淨借款,預期規模就已上調至1兆美元。加上第一季財政部已一次增發一兆美元,卻迄今無人問津的大額國債,不啻是2023年美國政府增發的美債總值破兩兆美元,卻不曉得要賣給誰?

而恰巧此時,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的縮減規模,截至8月,一年多來已突破1兆美元,也就是說,美國境內的金融流動性暴增了「難以暢出國境」的3兆美元,難怪國際金融貨幣市場認為,超高危險的「美債海嘯」已來臨了。

三大機構均下調美國信用

2011年,標準普爾將美國主權信用降評,曾引發股票等風險資產大拋售,當時歐巴馬政府立即「政治干預」,強迫標普的CEO下台換人,藉以降低美國信用降評對市場的衝擊。當年標準普爾堅決不改降評至今,但歐巴馬的作法對信評機構的寒蟬效應已形成,乃致惠譽遲至12年後,才敢發布對美國信用的降評。

穆迪雖尚未調降美國信用的評級,但也於8月7日先降評了美國十大商業銀行的信用評級,並預告將有第二批降評行動。穆迪表示,美國銀行業的信評實力,可能因籌資風險與獲利能力減弱而受到考驗。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第一時間強硬地說,拜登政府堅決不接受降評,但拜登是否會師法歐巴馬壓制惠譽,並強迫穆迪不得跟進,以免影響其選情,則有待觀察。

降評美國信用是反映現實

惠譽強調,對美國信用降級旨在反映美國「未來三年財政將惡化」、「政府公共債務高且會不斷增加」、「美國債務上限僵局將反覆出現,以及至危機最後一刻才勉強拿得出解決方案的政府治理能力」,還有三大信評機構的「雙標評級問題」,乃至發現「其他AA級與AAA級的國家治理水準普遍下降」等問題。換言之,倘若不將美國信用降級,則未免對其他受評國家不公平,也不符合正義。

若干親民主黨的經濟學家如克魯曼認為,惠譽降級應該暫時不會影響美國的經濟和市場,至少過去12年來,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帶來的影響非常小。不過,其他公允理性的學者專家則認為,應該讓專業回歸專業,讓全世界投資人知道專業已看清美國的「信心虛幻」,以至美元價值強勢的「空心現實」,以反映國際金融經濟市場應有新格局。

如果黑色星期三惠譽降評未對美國信用及美元地位一刀斃命,那接踵而來的「美債海嘯」也必會讓美國信用與美元地位崩跌。

美國債務一直不斷擴增

為了應對財政赤字的惡化形勢,美國財政部兩年半來首次提高長期債券的標售規模,這是惠譽提前一天下調美國政府信用評級的關鍵原因。美國財政部加緊啟動這一波大發聯邦債券的行動,勢將考驗全球市場對美債的需求,尤其是中國、日本、歐盟乃至其他大量持有美債國,正積極拋售美債及積極參與「去美元化」運動,致使國際間能「胃納」新發行美債的量能,已顯然大打折扣,以致於美國市場上的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飆升至2022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到達4.5%的新天花板。

基於其強大的流動性,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向被稱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其飆升必在金融市場引起劇烈動盪,並進一步強化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美國財政部表示,未來幾季可能需要進一步增加發債的規模,光是第四季的借貸需求即已高達8,500億美元。預計今年7至9月的淨借款規模將上調至1兆美元,而2024財年的發債淨額更將接近2兆美元。債務螺旋正推動美國逐漸走向明斯基時刻,一切資產瓦解的末日。如此大規模的美債一旦湧入市場,當然會再一次爆發「世界級金融海嘯」。

美元可能轉趨弱化

信貸條件收緊、商業投資減弱及國民消費放緩,勢將導致美國經濟加速滯脹衰退,加速「美國信用」崩壞的速度,並減少國際資金流入美國,加速美元匯率轉弱。事實上,美元今天還能維繫強勢的假象,只是因為美國財政部長期不改101及102標值的「美元指數」而已,一旦假象被理性專家解剖開,則美元必將轉趨弱化,可以想見的是,屆時全球金融經濟格局勢將發生巨變,全球區域經濟貨幣競升或競貶勢必再現。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62
  • 標題: 不可小看美國信用降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