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意見關鍵在於「全國一盤棋」│張鈞凱

閩台意見關鍵在於「全國一盤棋」│張鈞凱

9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出台至今已超過兩個月,台灣方面或許忙於2024年大選,「小看」了這份《意見》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至和平統一進程的角色和意義。

筆者曾私下探詢幾位長期在大陸發展的台灣朋友,他們普遍認為這份《意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而且台人到大陸首選是上海等一線城市,並非福建。此外,也有人認為,該《意見》在台海兵凶戰危之際推出,恐怕有讓台灣同胞避險的意味。以上這些台灣視角,大陸方面不妨作為優化或宣傳具體政策時的參考。

同城生活圈打造和平護欄

《意見》出爐之後,福建方面很快地推出各種落地措施。例如將於明(2024)年元旦施行十項出入境新措施,提高台胞證便利應用範圍,實現台胞到福建「想來即來」。此外,11月3日福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大會在福州舉行,9月廈門成立了大陸首個涉台海事糾紛解決中心。這些微觀層面的作法,可以看出都精準面向了「為台胞辦實事」,相信還會有更多精細的舉措將陸續到位。

不過,台灣方面更需要理解的是,大陸方面究竟以什麼思維來看待這份《意見》。習近平早先曾宣示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而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今年6月17日在「海峽論壇」開幕時宣布,福建將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使福建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效應將更加顯現。」經過三個月時間的醞釀,端出了《意見》21條全文,顯然是一份推進「融合促統」的文件,更是一份從中央層級擘劃兩岸未來發展的藍圖性綱領,以「融合發展」展現大陸對台「和平統一」的決心與意志。

亮點之一,「廈門─金門」與「福州─馬祖」兩個「同城生活圈」,既是要活絡金馬兩地的經濟發展,回應金馬人民的民生盼望與訴求,更重要的是將金馬打造成為兩岸之間和平的「防撞墊」。金馬過去的戰地前線角色已然卸下,搖身一變為兩岸之間實實在在的和平「護欄」。西方有意炒作「武統」,美國要把台灣「烏克蘭化」為劍指大陸的軍事刺蝟,《意見》背後透露出來的「和平」深意,其實已經打臉了前述美西方針對台海的不懷好意。

全國一盤棋視野看待台灣

亮點之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現身在於國新辦的《意見》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乃中國大陸頂層設計、宏觀規畫的主責部門,叢亮參加《意見》發布會,代表大陸以「全國一盤棋」的視野來看待台灣之於國家的意義,展現出對「統一後」布局的雄心壯志。

叢亮在發布會上說,「近年來,積極推動福建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建成了綜合立體的交通網路,已經具備了連接閩台兩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術能力,為提升海峽兩岸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前,兩岸各界對兩岸基礎設施直接聯通期盼已久。我們要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兩岸民眾坐著高鐵輕鬆跨過台灣海峽的夢想,促進更多台灣地區的商品搭乘中歐班列等暢達歐亞市場,更好惠及兩岸同胞」。

除此之外,11月10日廈門還舉行了「台海通道研究25周年紀念座談會」,專家強調「已具備連結閩台兩地高速通道工程技術」,不只圍繞在「福州平潭─新竹」北線規劃方案,廈金大橋和福馬大橋前期工作也被列入討論。換言之,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學界,都已著手實踐兩岸之間的交通基礎建設,而且早已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之中,進而於《意見》再度重申。

大灣區可作為統一後想像

台灣當局曾對此提出質疑,指除了考量工程技術、營運安全及成本考量等,更涉及國家安全、台灣民意和兩岸關係等複雜因素,「並非大陸一方說了算」。然而,此番想法完全體現出,台灣長年受到民選體制限制產生的天真錯覺,再加上政客妖魔化大陸為「紙老虎」,民眾自然而然以為「統一」只是大陸宣傳的「天方夜譚」,卻忽略了北京已經啟動統一進程,並將台灣作為國家整體規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實台灣可以看看鄰近的香港。儘管2019年「反修例」風波鬧得再兇,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卻未停下腳步,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均已通車,香港與深圳往返多點通關,整體建設與一日生活圈成形。筆者今年6月至香港,一日晚上搭車到深圳大劇院觀賞舞劇《詠春》,凌晨再經由24小時通關的皇崗口岸返港,深夜時分見證了絡繹不絕的香港年輕人,在深圳結束愉快的夜生活,準備通關回港。

台灣社會對「統一」的抗拒,沉浸在美台政客打造出來的小確幸及短視近利,但香港與深圳的經驗,再加上澳門與對口珠海的經驗,又有誰能百分之百否定福建與台灣融合發展,以及「統一後」的未來想像呢?「兩制台灣方案」倡議已出,台灣又已納入北京「全國一盤棋」的戰略縱深,台灣也許不該對《意見》等閒視之。

(作者係《香港01》駐台首席記者、廣州暨南大學傳播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