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儀式側記│邱士杰

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儀式側記│邱士杰

2023年11月6日秋冬之交的北京,來訪的兩岸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圍繞著中國現代文學館會議廳後方的陳列櫃,發出聲聲驚呼與讚嘆。櫃中陳列著台灣知名作家陳映真的局部手稿和筆記,當天舉行的「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儀式及研究計畫啟動儀式」,則是這些珍貴文獻得以展現在公眾面前的機緣。

202203015840834769 111

自陳映真2016年過世以來,這些文獻一直由他的夫人陳麗娜女士保存和整理,直到今年,初步整理完成的整批文獻,才正式選定中國現代文學館作為受贈單位,永久保存。

捐贈的文獻極為珍貴

陳映真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而作協催生的現代文學館,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文學館。建館以來,已有林海音、柏楊、洛夫、張秀亞等台灣知名作家文獻捐贈現代文學館,但單個作家捐贈整批文獻,則以此次入藏的陳映真文學資料為首次。其中包含400多件手稿和筆記、300多件磁帶,以及3千餘冊藏書。

在現代文學館這個文學基地,來自海峽兩岸的30餘位專家學者及人間雜誌/人間出版社的同人齊聚一堂,共同回憶和紀念陳映真卓越的文學成就,並緬懷他為民族的和平與團結做出的貢獻。陳麗娜和陳映真胞妹陳映紅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陳映真文學資料,該館館長李敬澤及常務副館長王軍代表文學館接受捐贈並頒發入藏證書、紀念品。

依據現代文學館的規劃,陳映真文學資料入藏後,將整理和逐步完成陳映真文獻編目、分級、數位化,建設「陳映真文庫」,並將建立特邀研究員機制,組織讀書會及學術研討會、編撰研究文集;推出「陳映真研究」專欄,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設立欄目,刊發研究成果;編撰《陳映真研究資料》、《陳映真研究論文集》;編寫《陳映真年譜》;推進《陳映真全集》簡體字版編撰出版工作;推出陳映真文學主題展覽等。

202203015840834769 112

陳映真研究將加速展開

陳映真過世後,以編年方式編輯出版的23卷《陳映真全集》是目前最完整的陳映真著作集,共450萬字,815篇(含小說)作品。《全集》是研究者持續開發中的思想寶庫,而現代文學館即將建設的陳映真文庫,將為研究者深入《全集》提供更多及時的研究線索和背景。可以想見,陳映真研究必將在文庫建成後加速開展。

此次捐贈的文物相當多元,比方陳映真入獄之時自己製作的洗衣袋,保留至今,上面可以看到囚號「155」及其本名「陳永善」—以他親手繪製的藝術字體。又比方陳映真的晚期小說《忠孝公園》手稿,曾擬選用《和平公園》為題,但放棄;小說《夜霧》的手稿,則有《大雨》作為待選標題,也放棄。再例如,他在九十年代初期撰寫的報告文學作品《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曾經考慮命名為《七股[古]林的歌聲》—這些都是只有手稿才能保留下來的創作歷程,更是作為定本的《全集》,無法顯現的寫作信息。

陳映真深受魯迅作品影響

陳映真為創作小說曾精讀魯迅的作品,分析其創作的手法。他的閱讀歷程也能從此次捐贈的筆記中看到詳細線索。他在閱讀魯迅《吶喊》自序時寫道:「準確、簡潔、從容。style」、「『新生』之胎死,抄碑,寂寞之悲哀,新青年」、「鐵屋,『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睡夢中之死,毀屋之希望。」他在閱讀《狂人日記》後則記曰:「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一句一行的寫法,標點。狂與清醒。」至於《阿Q正傳》:「『革命』和最底層的破落農民」(陳映真以日語標示「最底層」),「革命和地方封建勢力」、「愚騃、貧困、草介[芥]的農民之同情」、「人物典型、時代、社會之典型」。

當我們閱讀陳映真小說而感動其天才時,不一定能意識到,其背後還有作家持續閱讀文學名著的努力,但陳映真的筆記卻確切證明,他如何戮力賡續魯迅小說的風格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

現場還展出了陳映真目前所知唯一的譯詩手稿—聶魯達《漫歌》(Canto General)收錄的最後第二篇詩作:《獻給黨》。「…您使我看見人世的光明/也看見人類幸福的可能/您使我堅不可摧/因為與您同在/我雖死猶生。」這首漢譯於九十年代的作品,展現出陳映真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念。正如與會致詞的北京大學中文系賀桂梅教授所言,九十年代陳映真在文學創作以外的多方努力,其實不是他個人獨特的現象,而是同時代全球各地馬克思主義者,如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等人共同奮鬥的一部分,應將陳映真納入全球共同的左翼思想系譜中加以把握,才能形成準確的定位。

兩件關於文物的難忘回憶

現場參與捐贈儀式之際,筆者不禁想起兩件關於陳映真手稿與文物,令人印象深刻的回憶。

第一件事是陳映真主持人間出版社時期的圖書倉儲。筆者在2003年後曾在人間出版社打工。那時的出版社設在台北市大安區的潮州街,出版社的編務和出版物的倉儲都設於此。當出版社後來不得不遷出此地,並搬往長沙街大幅縮小的新址空間時,便只能對既有的圖書倉儲加以取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出版社完全搬離舊址前夕,包含陳映真在內的出版社全體人員「搶救」圖書的行動—能夠帶到新址的倉儲圖書固然已經搬離,帶不走的則由大家各自揀選保存。一些同事甚至趁著陳映真也在場的機會,請他簽名留念。最後,完全無人搶救的圖書,就只好全部送去紙類回收廠,化為紙漿。在差不多清空舊址倉儲的時刻,陳映真坐在周圍幾已空無一物的椅子上,揀選取捨之物的畫面。儘管人間出版社刊行了如此多的好書,但在那樣艱辛的時刻,即便陳映真本人也沒辦法獨力保全這麼一大批出色的文化資產。

第二件事則與陳映真當年離台赴陸講學有關。此次入藏現代文學館的陳映真藏書,都伴隨他赴北京講學而一併攜往。帶不走的圖書,則有少部分暫存於光復五年史研究者曾健民醫師的書庫。筆者曾親自前往曾醫師的書庫參觀,目測約有300多本書籍入藏,並得到良好保存。然而數年前的一場颱風吹垮了書庫,致使那些精心保存的書籍遭到嚴重損失。就此而言,無論陳映真本人或其友人如何努力保存這些文化資產,僅憑個人的力量與情誼都是不夠的。

公共單位能妥善保存文化

近年有海內外保釣運動前輩捐贈保釣史料,或個人史料,給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現有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現代文學館,這些捐贈義舉都提示了,公共的學術文化單位保存台灣重要人物史料的重要性。值得有關單位重視。當然,捐贈後的文物能否進一步數位化並公開,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這個課題也是捐贈儀式的與會學者共同期待的整理方向。

2023年秋冬之交的北京,作為現代中國文學一部分的陳映真文學資料,終於得到最合適的典藏和歸宿。正如陳麗娜所言:「我與映真2000年第一次來中國現代文學館,看到了巴金、魯迅、老舍、茅盾等作家的手稿資料。映真很激動,那都是他青少年時代偷偷閱讀過的作品,是他們讓他有了堅定的國家和民族認同。他從沒想過他的作品和手稿也能進入這個文學殿堂,這是對他文學成就的最高禮遇」、「他的作品得到流傳、事業得到接續,我為他感到寬慰,相信他未竟的事業終會完成。」

捐贈儀式不是結束,而是陳映真研究全新的開始。

(作者係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邱士杰
  • pages: 64
  • 標題: 陳映真文學資料捐贈儀式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