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營運投資舉步維艱|張忠本

台灣企業營運投資舉步維艱|張忠本

面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台灣企業投資意願低落,民進黨又讓「民粹」駕馭政策,阻擾了經貿發展,全民均將受害。

2016093710

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推估,2016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0.84%。台灣出口成長連15黑;隨著世界最大進口市場的中國大陸進口持續衰退;英國脫歐的情勢混沌不清,全球經濟展望不樂觀,台灣的經濟自難改善。

台灣經貿發展障礙叢生

首先,台灣投資意願正逐年下滑,投資率(淨投資/GDP)從1990年代的28%,降至2000~2009年的25%,近年則是22%;外資投資更從2007年的154億美元,降至2014年的58億美元。

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的29年任期中,台灣每年平均新設公司依序是47280家,39027家,到36459家。反之,公司關閉數卻呈上昇趨勢。投資意願低落,公司數減少,就業機會自然會減少,薪資又如何能漲升?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曾說:「台商當前的投資障礙是環保、電力與兩岸關係」。現在又多了勞工問題,雪上加霜。當前台灣經貿發展存在諸多障礙。

兩岸關係。蔡英文就任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官方不往來,兩岸貨貿談判停頓,鋼鐵業、石化業、工具機業、紡織業不可能在台灣再做投資。

環保民粹。從過去到現在,台灣反「七輕」、反「國光石化」、拒絕「拜耳」、排斥「杜邦」、反「龍燈」、反「核四」、反「服貿」。台積電在中科最先進的12吋10奈米新廠先有環保團體杯葛,接著有「護樹」團體輪番阻撓建廠,延宕半年。

民間企業投資受到非理性的阻礙,產業只好外移,減少國內投資。台塑集團目前八成投資在海外。

電力不足。台灣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年發電量占台電總發電量的18%,未來10年用電量會再增14%(目前年增1.4%),廢核後,電源將短缺32%。縱使障礙重重的再生能源發電計畫能順利完成—太陽能8GW及風力發電機組4GW,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可達台灣發電量27%,但因天候影響,不可能像核電廠24小時運轉,所以實際發電量加總只有12.6%,與電源缺口差距甚大。

何況,核一、核二原預訂2018年除役,但目前核一、核二各一個機組年度維修後,民進黨立委就不准再啟動。因此,缺電危機迫在眉睫,企業都很擔心。

勞工政策兩面不討好。蔡政府上台後,勞工政策搖擺不定,不論是「國定假日7天」或是「一例一休」,一變再變,引起勞資雙方的極大反彈,政策根本難以施行。最近立法院又提議颱風假要支薪。凡此種種造成的影響有:政府在華航罷工事上全面讓步,於是華信航空、台鐵也都比照提出訴求,國營事業員工蠢蠢欲動。為了規避勞動部加班規定及人事調度限制,交通事業揚言要取消假日疏運旅客的加班車。

另外,大學研究助理被視為勞工,使得各大學只好減縮研究,減少聘用助理,避免違反勞基法。勞動部還將責任制員工勞動條件比照生產線員工管理,迫使公司只得管制自動加班。

筆者當年去矽谷,朋友週末假日陪同參觀,他一語道破地說:要知道公司業績好壞,只要看這家公司假日時停車場車子多不多?它們員工有股票、有分紅,員工大都不計較加班費,興緻勃勃地自動加速完成工作目標。

不應讓「民粹」駕馭政策

過分嚴格的勞動規範將箝制企業經營的彈性,消滅員工奮發上進的動能,製造社會勞資對立,增加政府公務成本。比較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也沒有如此偏袒勞工的工作條件,需要政府如此鉅細靡遺的勞動規範?

台灣早年的經濟發展在環保與勞工福利方面確實有所疏失。但社會在進步,科技(台積電、鴻海)、生化、金融業,甚至部分餐飲服務業(王品)都已有員工分紅入股及績效獎勵制度,千方百計留住員工,不勞公部門做外行的規範。

民進黨過去借助環保、勞工等議題壯大,但如今已全面執政,應該為台灣整體經濟的發展著想。設若企業一旦發生經營問題或寸步難行,只得外移或停滯投資,這樣不會再有GDP成長,就業機會當然不會增加,員工也不可能加薪。民進黨該做的是帶領台灣走出困境,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困境。

近年台灣年工時為2,135小時,低於亞洲四小龍韓國的2,163小時,新加坡、香港的2,392小時。這不禁令人質疑:台灣的勞工政策是否矯枉過正?

促進台灣企業投資不在於提供創投資金,今天台商最不缺的就是資金,而是希望政府能改善台灣的經營投資環境,建立規範,不要讓「民粹」駕馭政策,阻擾經貿發展。

(作者係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忠本
  • pages: 26
  • 標題: 台灣企業營運投資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