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海一體戰」到薩德: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林紅
在中美戰略關係上,雙方沒有放棄建構「新型大國關係」和「權力平衡」的努力,但在軍事關係上卻處於緊張對抗中。美國設計了諸如「空海一體戰」、「聯合作戰介入」等軍事策略,並力圖建構東亞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軍方和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舉動是在野心勃勃地擴張其亞洲勢力版圖,企圖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並取而代之。這種帶有臆想成分的觀點在軍事上得到實質性的支持,美國一直在強化其在亞太的軍事存在,設計了諸如「空海一體戰」、「聯合作戰介入」等軍事策略,並力圖建構所謂的東亞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主導權戰略及實踐
中國在21世紀初葉的崛起是亞太以至全球的大事件,亞太各國尤其是美國為應對中國的崛起而進行戰略調整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中國自身也需要調整戰略以建立與相關國家的新型關係。歷史上,東亞地區從來沒有出現過兩個大國和平地分享地區權力和影響力的情形,這也是學者們熱衷於討論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因。中美兩個大國如何協調關係、調整戰略,從而維持地區的穩定與繁榮,確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命題。
但是,美國及其東亞盟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及其境外活動能力十分警惕,擔心傳統的亞太權力格局被改變。在美國,許多人認為美國必須在任何與中國有關的軍事或政治領域的重大意外事件中占有明確的主導權,從戰略選擇上看,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是為主導權而來的,後來被調整為「亞太再平衡」,同樣是基於捍衛主導權的意圖。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及與同盟國的安全關係,最能體現美國維持主導權的意圖。
也許在政治與外交層面,「新型大國關係」與「權力平衡」的論述能夠體現兩國高層追求互利相容的努力,但是,在軍事與安全領域方面,則常常表現為對抗性、威懾性的軍事存在或軍事行動。比如在東海、南海議題上,美國堅持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突破第一島鏈的軍事準備,未來將威脅美國的亞太主導權,因此必須強化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具體行動包括美國海空軍的常態化巡弋、與盟友的聯合軍演,以及部署指向中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而從「保台派」的立場來看,也許還包括美台關係正常化、維持甚至升級美台軍售。
從「空海一體戰」到薩德
中美軍事關係也有機制化的合作對話內容,但是總體上展現的是中美對抗性的一面,這種對抗性在具體的軍事策略上表現得更為明顯。早在2009年底,美國軍方就提出一套旨在整合海空軍戰力並聯合亞太盟友,共同遏制或擊敗潛在的區域性對手的海空聯合作戰全新理論,稱為「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 ASB)。
雖然中國直到2011年才開始進行顯著的區域軍事部署,以應對危及國家利益的突發事件,但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借此發展針對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的遠程打擊能力,即「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力,理由是中國正在發展空中、海上、水下、太空和反太空、資訊戰系統和作戰概念,以及發展從中國沿海到西太平洋的多層次進攻能力,這種強大的能力和作戰方式,將來可能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和力量投送能力構成嚴峻並持久的「挑戰」。美國國防部不加掩飾地指出,美國需要一種針鋒相對的軍事戰略,需要「空海一體戰」來對付中國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
「空海一體戰」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軍事策略,但是由於缺乏財政支持、過於強調空軍和海軍的角色、容易導致衝突升級等原因,在2015年初被美國國防部更換為別的策略。但「空海一體戰」確保美國獲得介入機會的意圖並沒有改變,制衡中國這個地區強國的軍事目標也沒有改變。美國處心積慮要建立的亞太導彈防禦系統,就有同樣的意圖與目標。2016年7月,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建設完成了關鍵一步,這就是即將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
美韓的公開聲明指出,部署薩德系統有助於強化美韓聯盟應對朝鮮的核子試驗和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不會對準北韓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但事實上,美國在東亞構建導彈防禦系統的重點目標不僅僅是朝鮮,更包括中國,這套反導系統的設計初衷就是用來防禦中國的陸基彈道導彈,美軍希望以此強化在中國大陸周邊的介入作戰能力。
從薩德系統的性能來看,它的應用已經遠遠超過應對朝鮮的需要,而且也未必能切實保護韓國的首都經濟圈。據軍事專家披露,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能監視中國在華北和華東地區的彈道導彈發射,並具備分辨中國導彈投放真彈頭和誘餌彈的能力,其抵禦中國發展「區域阻絕與反介入」能力的戰略意圖清晰可見。
無論是「空海一體戰」還是薩德系統,都具有反擊中國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的軍事動機,代表著美國在東亞軍事存在的不斷升級,它們所表現的對抗性、威懾性正是中美緊張關係的縮影。美國確信它在亞太面臨的挑戰來自中國對美國主導權的反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會使它遲早越出第一島鏈」,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而不僅僅是亞太主導權,將面臨重大危機。因此,美國自由主義戰略支持者建議,美國應該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及對中國的軍事優勢。
中美僵持中的台美關係
美國的「海空一體戰」和導彈防禦系統是「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具體軍事部署。然而,以軍售為實質內容的美台關係與這一強化行動有何關係呢?歐巴馬任內沒有把台灣納入「亞太再平衡」戰略中,也沒有在軍售問題上觸碰中國的紅線,但是隨著中國實力的進一步上升和台灣內部的政治變遷,美國國內出現一些要求強化美台關係的聲音。
中國的國防力量現代化之路大致起自於1996年台海危機,這場因兩岸主權爭端而引發的中美軍事對抗,成為美國眼裡中國崛起的起點。此後中美進入所謂「戰略僵持」,美國的台海戰略開始面臨新挑戰。
其一,美台關係如何適應再平衡戰略的需要。「棄台派」認為美國防衛台灣的能力和收益在下降,成本和風險在加大,所以應該與台灣說「再見」。而「保台派」則強調美國在台灣擁有廣泛的戰略利益,尤其是軍事利益,前國防部官員石明凱(Mark Stokes)著文指出,台灣可以在美國「空海一體戰」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幫助美國反制中國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消除中國對美國在西太平洋投送軍力所構成的嚴峻挑戰。
其二,如何處理傳統的美台軍售關係。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TRA)和對台軍售,對台海事態保持適當距離和足夠壓力。在美國需要一種與「亞太再平衡」相適應的美台關係時,「棄台派」與「保台派」對TRA和美台軍售的價值進行了激烈辯論,但官方態度仍然是維持現狀。未來不管美國決心重新奪回東亞主導權,還是不得不尋求與中國的權力平衡,美台軍售問題始終是一塊繞不過去的巨石。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是戰略意圖的實現手段,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服務於美國的總體戰略。當前美國追求「亞太再平衡」的真正動機尚不清晰,美台關係的未來取決於中美博弈和美國戰略抉擇的結果。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紅
- pages: 38
- 標題: 從「空海一體戰」到薩德: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