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放棄中立禍福難料│徐勉生

瑞典放棄中立禍福難料│徐勉生

人類歷史記載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無與倫比,可是歷經千年人類還是一再重蹈覆轍。時至今日,世界仍有不少戰爭。由此看來,人類尚未脫離野蠻狀態,無法晉升到真正的文明時代。

瑞典棄和備戰令人婉惜

據英國BBC報導,1月7日,瑞典公民防衛部長波林(Carl-Oskar Bohlin)在瑞典公民組織「社會與國防論壇」(Society and Defence)年會上表示,瑞典可能發生戰爭。瑞典國防軍最高指揮官巴登(Micael Byden)也支持波林的說法,呼籲所有瑞典民眾應該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好心理準備。

瑞典是北歐大國,在1814年與鄰國挪威發生武裝衝突後,採取中立政策,迄今歷經200年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因此在二戰期間沒有與納粹德國交戰,也沒有被德國占領。冷戰時期,瑞典也沒有倒向美國或蘇聯,因此在長久和平安定的環境下,國家發展平順。尤其在二戰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成為福利國家的典範。

1995年瑞典加入歐盟,雖然放棄不結盟政策,但因歐盟是西歐國家在二次大戰後痛定思痛,力圖避免戰爭與武裝衝突,而成立的經濟、文化整合機制,沒有軍事意圖,不會對世界和平造成衝擊,當然也不會為瑞典帶來戰爭風險。如今瑞典公民防衛部長與國防軍最高指揮官發出戰爭警訊,令人錯愕。

兩位軍方領袖有關備戰的言論,引發瑞典社會恐慌與撻伐。瑞典前首相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認為,儘管瑞典的安全局勢嚴峻,但她強調戰爭不會打到瑞典家門口。瑞典軍方此時發出警告,應該是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居安思危固然是正確的態度,但備戰之說擾亂了瑞典長久的安寧祥和,殊為可惜。

瑞典與烏克蘭截然不同

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出兵進攻烏克蘭,俄烏戰爭迄今尚未結束。烏克蘭指控俄羅斯侵犯其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俄羅斯則指責烏克蘭殘害烏東頓巴斯地區俄裔人民,尤其是試圖加入北約,直接威脅俄國的國家安全。

俄羅斯認為北約是敵對的軍事組織,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等同兵臨城下。然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堅持己見,使俄羅斯退無可退,被迫先發制人。由此看來,烏克蘭試圖加入北約是引爆戰爭的導火線。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的目的是想藉北約的保護,免於遭到俄羅斯的侵犯,結果烏克蘭尚未加入北約,就已遭到俄羅斯入侵,可謂壯志未酬身先死,也極其諷刺。

瑞典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5月18日立即申請加入北約。目前除了匈牙利外,其餘北約盟國均已同意瑞典加入。瑞典當年加入歐盟與如今申請加入北約,有截然不同的考量及意義。如前所述,歐盟沒有軍事意涵,也沒有針對俄羅斯的意味。但北約完全是軍事及政治性的組織,是明顯針對俄羅斯的結盟,而且由美國主導。瑞典加入北約,等於是全然放棄了中立政策,一面倒向美國陣營。

瑞典與烏克蘭的處境迥然不同,不僅與俄羅斯沒有族裔衝突,也沒有領土接壤,尤其在長期的中立政策下,不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瑞典享受了200年的和平極為難得,在二戰期間,即使面對極具侵略性的納粹德國,也能倖免於戰火的蹂躪,正是歸功於中立政策。所以只要瑞典繼續保持中立政策,在正常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對瑞典發動軍事攻擊。瑞典應該可以使人民遠離戰火安居樂業,根本沒有必要加入北約。

俄羅斯因與烏克蘭交戰,尚未做出任何反應,但是,瑞典兩位軍方領袖此時發出戰爭警訊,是否表示已嗅到了戰爭的氣息,值得推敲。

違背瑞典先賢諾貝爾精神

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的遺願而設置的,其中和平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瑞典保持了200年的和平,充分實踐了諾貝爾的理想。但如今放棄中立政策,與諾貝爾的理想背道而馳。瑞典當今執政者的作為會給瑞典帶來長久的和平或引來戰禍,實在難以預料。

元智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胡逢瑛最近撰文指出,俄烏戰爭爆發是因為烏克蘭以及西方國家,忽略了俄羅斯捍衛核心利益和反擊威脅程度的決心和能力。另一方面,美國仍活在單極霸權的自我幻想中,透過全球宣傳機器,使盟友相信美國有保證安全的能力,卻導致盟友陷入了安全的困境與戰爭的危機。

國際間普遍認為,俄烏戰爭是美國在背後運作的代理人戰爭,藉以打擊俄羅斯,削弱其對美國的威脅。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不但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更直接軍援烏克蘭。據媒體估計,美國提供烏克蘭的軍火及物資,迄今已經高達1,100億美元。俄烏戰爭還看不到止境,但烏克蘭人民已經飽受戰火摧殘。澤倫斯基對烏克蘭的功過,有待歷史學家做出評斷。但無論如何,和平誠可貴,戰爭荒謬且殘酷,總是不變的真理。

(作者係退休大使)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勉生
  • pages: 44
  • 標題: 瑞典放棄中立禍福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