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的兩岸經貿關係│杜震華
受國際高度矚目、牽動全球神經的總統大選終於結束,民進黨賴清德以40%(558萬)的票數當選總統,一如早先許多專家的預測:在「藍白不合」的情況下,民進黨保證勝選,即使得票無法過半。由代表40%選民的政黨獲得執政權,當然顯示目前台灣選制存在問題;但若要改變就必須修憲,而修憲工程艱鉅,故迄今只見學界或輿論討論,未見任何政黨有意推動「兩輪投票」制,確保由多數黨執政。
然而,由於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進黨若要穩定掌握立法權,極可能尋求和意識形態較接近的民眾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但是否會往此方向發展,仍要看民進黨能否釋出足夠的資源給民眾黨,否則民眾黨可能完全放棄行政權,和國民黨合作在立法院制衡民進黨,這將使得民進黨的施政難以和過去8年一樣順暢。柯文哲說,未來將視議題決定要和哪一黨合作,不會長期偏向某特定政黨,是否真的如此,仍有待觀察。
台灣對大陸出口產品內容
兩岸經貿由於「台灣出口零組件、在大陸加工後出口」的生產型態,產生台灣大量出口到大陸、對大陸產生大量貿易順差的狀況,並隨著大陸出口規模擴大且快速成長。2000到2023年這段期間,對大陸出口呈現負成長的只有7年,其他17年都呈現顯著的正成長;出口值也從1999年的285億美元遽增為2022年的1,889億美元。2023年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大陸本身出口縮減,台灣對大陸出口也下降約20%,只有1,522億美元;這造成對大陸出口依賴度從40%上下滑落到35%,創21年來新低。
而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主要內涵,以2023年1-10月而言,包括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HS85,904億美元、占對陸總出口71.6%),其中最主要的是積體電路(750億美元、59.6%)、磁片、磁帶、固態儲存裝置等(26.1億美元、2.1%);二極體、電晶體及類似半導體等(24.3億美元、1.9%);機器及機械用具(HS84,88.5億美元、7.0%);光學、照相儀器及器具(HS90,51.4億美元、4.1%);塑膠及其製品(HS39,41.7億美元、3.1%);有機化學品(HS29,27.9億美元、2.2%);銅及其製品(HS74,18.1億美元、1.4%);雜項化學產品(HS38,11.7億美元、0.9%);披覆貴金屬之金屬及其製品(HS71,11.2億美元、0.9%);礦石、熔渣及礦灰(HS26,7.5億美元、0.6%);礦物燃料(HS27,7.2億美元、0.6%)。
上述10種二位碼類別出口合計1,169.2億美元,占對陸總出口1,261.9億美元的92.65%;而其中高科技電子業(HS85)和光學照相儀器及器具(H90)合計就占了75.7%,其他傳統製造品只占16.95%。
兩岸2010年簽署ECFA時,附帶了「早期收穫清單」。其中陸方對台方提供539項貨品關稅免除優惠,台方則對陸方提供267項貨品免關稅待遇;另陸方提供台方11項服務市場開放,台方提供陸方9項服務市場開放。這個ECFA的執行,讓台灣10來年(2011-2023.8)對陸方出口節省了98.36億美元關稅,2023年1-8月台方對陸方出口總額為611.45億美元,而早期收穫貨品之出口額約101.96億美元,占16.68%;但若只看傳統產業的對陸方出口,則大部分都已被ECFA涵蓋了。
只是台灣在2002年元旦加入世貿組織(WTO)後,長期未對陸方約2,500項產品開放進口,導致陸方去年對台灣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並在去年底確認貿易壁壘成立,自今年元旦開始對從台灣進口的12項石化產品排除列入早收清單、重新課徵關稅。但蔡政府除認定是陸方「介選」,加以譴責外,沒有任何回應,致台灣貿易專家認為,陸方可能會加碼進行貿易報復,而報復之強弱則看台灣大選結果而定。
大選結果對兩岸貿易影響
若台灣由民進黨獨掌行政權,那兩岸關係將進一步惡化,也將導致目前的兩岸經貿關係更往負面發展,包括ECFA「早期收穫清單」的再次縮減,甚至不排除擴大到管制ECFA早收清單以外。若以1月15日北京奪走台灣一個邦交國-諾魯來看,陸方已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台灣選民的「不知覺悟」感到相當厭煩,不排除會採取較激烈的貿易報復。
而無論是ECFA早收繼續縮減,或更大規模的貿易報復,都將使台灣目前免關稅出口到大陸的500多項傳統製造業和農漁產品,因恢復關稅、競爭力減弱,或遭到完全禁止出口,而大幅縮減對大陸的總出口。再加上台灣薪資和用地價格持續上漲的不利條件,其結果應該會有兩種,一是傳統產業進一步外移到大陸或東南亞以求生存;二是傳產直接歇業關廠、退出市場。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注定台灣傳統製造業將進一步沒落。
若民進黨聯合民眾黨組聯合政府,而這個政府的財經部門很快表達願意處理兩岸貿易問題、撤除對陸方貨品進口管制的話,大陸對台方的貿易報復可能暫停;原來已取消的ECFA關稅優惠或管制台灣貨品進口也可能撤除,繼續提供關稅優惠或准許進口。但若民進黨不組聯合政府,只是找幾位非黨籍的閣員,再吹噓是「民主大聯盟」的話,其對陸方的貿易政策當然不太可能改變,大陸對台方嚴厲的經貿政策則將持續,並且可能深化。
建議可行的處理模式
筆者在陸方提出早收清單刪除12項石化產品時,即建議參選的三個政黨應積極主動提出對陸方控訴「貿易壁壘」的正面回應,宣布將在選後三個月內擬出方案,將2,509項對岸貨品分三批開放進口;例如(1)立即開放;(2)一年後開放;(3)兩年後開放。讓陸方了解問題很快可以解決,就不會進一步掏空ECFA,或選擇禁止台方貨品進口。但選前沒有候選人搭理,選後迄今民進黨也沒有處理;似乎樂於讓北京報復,藉此讓兩岸貿易弱化,並等事情發生後批判對岸,將其導向「仇中反中」方向發展。
台灣的傳統製造業將因這種發展而快速萎縮,產業結構更傾向高科技電子業而更不平衡,也將產生顯著失業,面臨更大的國際政經風險。若真有一天兩岸貿易數量減少到可有可無的地步時,大概就是兵戎相見的時候了。雖然筆者並不樂見,但趨勢似乎是往那個方向走。希望政治人物心存善念和照顧人民,千萬別為政治利益而誤入歧途,為兩岸帶來難以挽回的災難。
(作者係華梵大學特聘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杜震華
- pages: 46
- 標題: 選後的兩岸經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