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產業及經貿政策走向│李沃牆

選後產業及經貿政策走向│李沃牆

2024大選結束,賴清德當選第16任總統,民進黨繼續執政,但朝小野大,台灣的政經局勢恐將更不穩定。在產業方面,應持續發展半導體及AI關鍵產業,並積極培育人才;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宜加速與歐美及東協國家簽署FTA

選後大家最關注的,莫過於兩岸關係變動及產業經貿政策走向。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早被北京當局定調為「務實台獨工作者」,雖然他在當選後表示,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

不過,在兩岸關係上,北京當局先前已示警,如果賴清德勝選可能引發兩岸衝突。選後又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立場不變。未來,兩岸僵局將愈陷愈深。據此,選後產業及經貿政策走向為何?

半導體宜防地緣政治風險

賴清德選前主張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通訊五大產業。運用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兩道力量,打造智慧科技島,以及持續解決五缺問題。半導體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在全球供應鏈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如同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所言:「倘若過去10年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是石油,那麼未來10年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將是半導體」。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使全球創新速度減緩,除影響全球科技推進外,也讓台灣面臨與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形成更為複雜的競合關係。

選後台海危機必然加劇,外媒特別關切半導體等高科技先進產業將遭受更大風險,台灣半導體要如何布局維持自身的優勢,以及開創新局呢?競爭方面,美、中、歐、台、日、韓等國為守護晶片供應競爭力及安全,爭相投資半導體供應鏈,砸下超過上兆美元,堪稱史上獲得最高補助的單一產業。如今大陸成熟製程開始量產,未來恐面臨削價競爭。

所幸台積電有其難以攻破的文化,就是服務所有IC設計公司,純晶圓代工,一條龍服務,普獲客戶信賴,以及最先進的晶圓製造領域,幾乎處於壟斷地位;而且,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坐落台灣,讓未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能持續蓬勃發展。未來應持續研發,追求技術領先。再者,國外設廠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與競爭對手英特爾保持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而新政府應極力解決五缺問題,協助建構半導體產業鏈,尤其要避免製造台海危機。

加強人工智慧產業應用

人工智慧(AI)是全人類的未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AI力即國力」,其中生成式AI早已成為市場的主軸。眾所周知,目前全球AI正處於導入期,如AI PC、AI phone,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台灣有很完整的AI供應鏈,包括上游的AI半導體晶片製造、封測、設計服務廠(如台積電、日月光、創意、世芯等);中游的伺服器零阻件(如載板的欣興、基板廠商臻鼎、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散熱廠雙鴻,機殼廠勤誠等);下游的伺服器組裝(包括鴻海、廣達、緯創、緯穎、技嘉、華碩等)。

此外,台灣有4大AI科技園區:林口新創園區-集結國際軟體大廠、龜山工業區-各大廠的AI應用、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有國際的ASML進駐、華亞科技園區有廣達大廠,築成最強的AI產業鏈。除此,政府應加速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化。目前國科會正啟動「推動各產業導入生成式AI先期計畫」;行政院的「晶創台灣方案」擬陸續投入3000億元經費,結合生成式AI等關鍵技術發展創新,提早布局科技產業。

未來應協助台灣的中小微型企業人工智慧化,因應2050氣候變遷,順利進行數位轉型、綠色轉型。要注意的是,隨著 AI 技術不斷精進,相關的資安挑戰變得越來越困難。另應注意的是,生成式AI成為全球話題後,也衍生出資安問題。趨勢科技提出2024年四大威脅預測,包括:蠕蟲自動化攻擊、生成式AI等新興科技進化威脅、鎖定軟體供應鏈、私有區塊鏈攻擊增加。歐盟為預防AI發展失控,歐洲議會已於去年通過《AI法案》草案,有望成為西方國家針對AI產業提出的第一套完整法規架構。建議台灣當局參考歐盟立法經驗,思考研擬AI法案。

台灣AI半導體人才斷層已是現在進行式。根據104人力銀行《半導體人才白皮書》顯示,包括少子化與理工人才稀缺,預估2030年全球,包括台灣在內,半導體產業將面臨IC設計及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

目前台灣從北至南有六所半導體學院,包括台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台北科技大學創新前瞻科技研究學院、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中山大學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可望協助半導體產業解決高階人才慌,但應持續培育及引進人才。此外,通訊產業,無論是5G、6G,尤其是低軌衛星,必須要持續推動,壯大科技跟經濟發展,才是台灣的生存之道。

拓展國際區城經濟合作

賴清德上任後應會延續蔡政府「親美遠中」路線,兩岸恢復協商幾乎不可能,遑論經貿合作。

大陸商務部在選前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除宣布石化類包括丙烯等12種銷到大陸的產品,自今(2024)年元旦起停止適用ECFA的關稅減讓外,近日並預告擬取消機械、紡織、汽車零件等貨品優惠關稅。機械業者表示,一旦取消關稅優惠,初估第一年影響該產業出口額至少一成,金額恐逾百億元台幣。在兩岸缺乏互動及回應下,未來會像切香腸一樣,對出口比重大的產業逐一開刀,甚至終止ECFA,啟動對台貿易戰。另外,多年來台灣欲加入CPTPP、RCEP未果,未來恐怕更加困難。除了自我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外,只能尋求與美國、歐盟及東協等各國簽署雙邊FTA。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48
  • 標題: 選後產業及經貿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