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規範化解兩岸ECFA危機│戴肇洋

遵守規範化解兩岸ECFA危機│戴肇洋

歷經半載激烈的競逐,總統大選塵埃落定。隨著民進黨將繼續執政,除社會各界普遍擔心在其治理下,是否將牽引台灣朝向兵凶戰危的風險外,產業界憂慮的是,過去八年已陷入僵局的兩岸經濟關係,是否因貿易壁壘將進一步惡化,最後導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遭到終止的命運。

自從去年4月12日大陸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來,台灣許多學者專家再三指出,台灣於2010年簽屬兩岸ECFA後,並未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所規範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亦即「非歧視原則」,甚至不斷增加對大陸產品進口的限制,目前已達2,509品項。因此,若我方持續限制部分大陸產品進口,則大陸未來勢必藉此作為對台取消讓利政策,進而對台實施貿易制裁的依據。

大陸讓ECFA「休克」?

果不其然,去年12月15日,中國商務部依據《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台灣「單方」造成貿易壁壘;接著,12月21日大陸商務部正式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取消12項石化相關產品適用ECFA的「早收清單」關稅減讓優惠稅率。在大選前夕則再度表示,由於我方迄今並未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未來擬再擴大取消農漁、機械、紡織、汽車零件相關產品,適用ECFA關稅減讓優惠稅率。姑且不論大陸此舉是否對台經濟威脅,似乎已意味著,大陸正在讓ECFA的角色陷入「休克」狀態。

亦即未來大陸對台貿易所採取的制裁措施,並非僅取消12個品項細瑣產品適用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優惠稅率,而是大幅「直接」取消前揭四項產業的關稅減讓優惠稅率。其中,包括農漁產品在ECFA中享受關稅減讓優惠稅率的接近20個品項,機械產品包括工具機設備類共計百項以上,紡織產品至少130個品項,至於汽車零件則是50個品項左右。也就是說,大陸正在研議取消四大產業產品的關稅減讓優惠稅率數量可能超過300品項,若以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539個品項來計,其實已達到「半壁江山」的規模。

忽略貿易壁壘調查的立論

面對大陸不斷重申,我方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就難恢復ECFA後續相關協商,政府除了表示將會針對業者損害部分採取補貼,並指出大陸違反WTO規範,要求在WTO架構下進行雙邊協商之外,卻又認為大陸此舉是介入大選的政治操作,同時評估被取消產品關稅減讓優惠品項的分額,占整體出口之比重「極低」,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有限,似乎忽略了大陸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所主張的立論依據,以及其後續效應。

首先,在WTO架構下非歧視原則,係指任何經濟體一旦入會,必須毫無條件、立即適用所有經濟體。由於大陸在我入會之前,於2001年12月11日,已經獲致入會資格,除非我方於入會前提出排除條款,否則自然經濟體立即適用。儘管政府相關主管單位表示:「我方於申請入會時,中國並非WTO成員,無法依據WTO規範針對彼此貿易制度進行協商,並未違反WTO規範」;但此一論述似乎忽略,WTO非歧視原則屬於毫無條件,與入會早晚沒有關聯,皆為一體適用。

其次,大陸認為台灣違反ECFA相關規範乃是依據ECFA第2條第1款:「兩岸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實質多數產品關稅和貿易壁壘」,僅有取消ECFA早收清單內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優惠稅率,並未擴及ECFA早收清單以外的產品,或是附加關稅懲罰,旨在避免違反WTO相關規範。

再者,依據ECFA第10條:「爭端解決於協議生效前,任何與協議解釋、實施和適用的相關爭端,雙方應該透過協商解決」。亦即目前兩岸所衍生的貿易壁壘糾葛,並不需要透過WTO架構協商解決。

應回歸規範解禁陸貨進口

此外,政府相關主管單位更不應忽略的是,隨著美中兩國經濟糾葛從關稅戰不斷延伸至科技戰,在造成全球產業鏈結重新整合的同時,台灣受到國際政治現實的影響,迄今難以順利加入CPTPP和RCEP。亦即過去八年以來,台灣產業除了晶片一枝獨秀外,如果在對外出口缺乏關稅優勢,以及對外投資無法帶動出口成長,加上新興產業發展遲緩的衝擊下,一旦產業被迫外移,未來恐讓台灣經濟陷入空洞化或孤立化的威脅。

很顯然地,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壁壘是難以辯駁的事實,政府既然希望持續ECFA,則應遵守國際規範,除了讓不涉食安、未危及國安和無礙核心產業發展的大陸產品進口,解除限制與關稅壁壘之外,同時承諾持續減少對陸貿易禁令,以追求兩岸貿易公平互利為目標。在此同時,面對國際經濟情勢劇變,與其故意無視兩岸往來合作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如擺脫「九二共識」意識形態糾葛,研擬具體務實的解決方法,藉此突破兩岸關係僵局,讓兩岸ECFA危機蛻變為轉機,如此始能促進產業升級,進而前瞻布局全球市場。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50
  • 標題: 遵守規範化解兩岸ECFA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