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被美國出賣了嗎?│張之澤

台積電被美國出賣了嗎?│張之澤

2024年的科技大格局,不會因台灣選舉結果而推遲,繼續將在中美博弈之下波濤洶湧。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在今年第一場法人投資說明會上宣布,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價值400億美元的設廠進度將推遲兩年,該公司也會重新修正過去積極布局的進度。

台積電去年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預計今年還會成長20%,高於產業平均成長的兩倍之多。但董事長劉德音卻在1月18日法說會上感性地說,他預計在今年6月辭去董事長職務,交棒給台積電現任總裁魏哲家,並說希望把多一點時間留給家人,享受退休的生活。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不順

劉德音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博士,從貝爾實驗室辭職回台,是台積電建廠的四人小組之一。他從基層做起,直至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交棒給他,但現在卻因美國廠投資不順,外界解讀是要由他負起責任。這除了說明產業界競爭激烈外,也打擊了美國本土推動半導體製造的計畫。

台積電2022年12月宣布要在亞利桑那州建廠,計畫生產3奈米晶片,原來計畫在2026年量產,現在可能要延至2028年。主要原因是美國本土設廠經驗仍然不足,近年航運成本又一直提高,台積電原本要送出500人支援建廠,卻因引起當地工會和媒體強烈不滿而改變計畫。

劉德音在法說會上強調,「我們海外決策是基於客戶需求,以及必要的美國政府補貼及支持」。據台積電高層透露,美國政府的鼓勵措施存在不確定性,大手筆的投資會放緩。連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都會被「跳票」,再加上美國工會的介入,使事情雪上加霜,問題更加複雜。

如果說劉德音要負責任,也是因為他太配合美國、想把事情做好,包括想送台灣工程師跨海作戰。但勞工問題絕對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台積電想一次派500名工程師,盡快把高階製造移植美國,填補高階製造的真空,美國政府卻很難「領情」。

美國民粹再一次超越專業。30年前,台積電在美國奧勒岡州設廠、連年虧損的悲劇勢將重演。台積電此時宣布要放慢美國製造的進度,而且要「重新評估」產品種類,不失為斷尾求生的好方法,其意思是:你工會介入、我在美國就不一定要生產3奈米產品(或許改成5奈米、8奈米成熟製程)。劉德音為此自我了斷,台積電的處理堪稱明快。

日本態度積極將超越美國

反觀,公布晚於亞利桑那州的日本熊本廠的進度反而超前,日本政府的千億資金不僅到位,熊本工廠更有望在2024年底就投產,台積電已開始計畫在日本設立二廠12奈米和三廠6奈米。另外,由日本8家大企業支持成立、並獲政府注資的半導體公司Rapidus興建的首座晶圓廠,將和IBM合作,直攻2奈米製程。

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表示,「這是千年難得一遇的機會」。1月18日法說會上,台積電也宣布高雄廠(晶圓22廠)評估興建第三座2奈米廠,以因應市場對2奈米產能的強勁需求,也擴大高階製程根留台灣。後又傳出台積電1奈米廠可能會落腳嘉義,似乎印證了台灣經濟部長所言,先進製程將留在台灣投資,所謂掏空台灣半導體製造的說法是「門都沒有」。

事實上,美國本來要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不只要產品,也要人才,來救活美國本土的高階製造,因為美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在16奈米的競賽中算是「正式出局」了,全球製造最強的只剩三星和台積電。造成英特爾出局的主要是,在半導體產業世界中,沒有讀過大學一年級,就做不出大二的作業,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美國隨時會調整策略

美國政府硬拉台積電到鳳凰城,原本計畫從5奈米、3奈米開始,為美國「多訓練」一些人才,再跳槽到英特爾,對高階產業發展不無小補。不過,日本的速度和決心,讓美國的全盤策略做了調整。

誠如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講座教授、華府中國研究智庫顧問任美格(Meg Rithmire)在台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言,美國政策的方向是「去風險」(de-risking),目標並非是讓美國完全退出中國,而是確保關鍵技術,如半導體及掌握數據的科技平台等不被大陸侵入。

不用掏空台灣,可以取代台灣。從這角度來看,台積電在日本建廠順利,將讓日本半導體重新攀上高峰。換言之,台積電稱霸高階晶片的製造領域,正好可幫助日本產業補上「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作業,加上日本本來就是台灣、韓國半導體化學及設備的最大供應國,自然有能力做「大四」的作業。

英特爾就算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多了日本為美國「去風險」,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重要性可能會降低。那麼一個遠在亞歷桑那州無法獲利的廠房,會不會成為台積電年年虧損的惡夢?另外,位在太平洋西岸的台灣,似乎也應該進一步思考,做好隨時被美國放棄的準備。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之澤
  • pages: 54
  • 標題: 台積電被美國出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