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半導體之爭看美國霸權邏輯│張林剛

從中美半導體之爭看美國霸權邏輯│張林剛

自中美爆發貿易戰後,美國把中國界定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對華全球戰略發生徹底轉型:從接觸政策轉向全面圍剿,外交孤立、經濟脫鉤、金融制裁、輿論攻心、軍事圍堵、人員策反和技術封鎖等輪番上演,其中技術封鎖主要針對半導體,遏制中國的技術升級和科技發展,期望以此拖慢中國崛起的腳步,維繫和保障美國的霸權。

美國對華晶片蠻橫打壓

2016年生產DRAM的存儲晶片企業-福建晉華和聯電達成技術合作,共同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在福建晉江投資了56.5億美元,建設一條12英寸晶片廠生產線。2017年美光(Micron)在美國起訴聯電和晉華,污蔑晉華職工竊取其知識產權。隔年,美國商務部把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2018年12月美國勾結加拿大,非法拘押孟晚舟,蓄意打壓華為,阻擾中國的科技發展。其後更直接發動對華為的一系列制裁,從禁止使用美國晶片設計軟體、禁止向華為出口含有美國技術成分的晶片,到列入管制的黑名單,台積電、三星、高通等多家公司不得不對華為實施晶片斷供,逼得華為一度退出手機市場。

此外,2020年以來,美國擴大了對中國的晶片制裁,以安全為理由遊說、聯合荷蘭、日本等國,最大限度地封鎖半導體製造設備輸入中國,如ASML的極紫外線(EUV)光刻機。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新規,限制對華出口晶片製造設備,13家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其中把長江存儲NAND Flash晶片層數卡在已量產的成熟工藝上遏制其產業升級。同年12月,進一步把長江存儲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根據集邦諮詢(Trend Force)的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NAND Flash企業中,三星、鎧俠(Kioxia)、SK Group、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美光的市占率分別為31.1%、19.6%、17.8%、14.7%和13%,其他企業僅占3.8%。可以說韓國和美國企業處於絕對壟斷地位,中國廠商根本無法挑戰其地位,更不要說威脅了。這充分說明,美國以國家安全和去風險化來封殺中國半導體根本站不住腳,本質上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中國有理有利有節反擊

為了不被卡脖子,實現半導體的自給自足,大陸國務院2014年通過《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扶持晶片產業的大基金。第一期募資1,387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二期募資2,041.5億元,2023年第三期募資3,000億元,受資企業包括長江存儲、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

2023年8月,華為推出新款Mate 60 Pro,該機使用的海思設計、中芯國際製造的麒麟9000S 7納米晶片,取得不小的進步。同年9月,中國科學家計畫構建一個由粒子加速器驅動的巨型晶片工廠,如果這項新技術取得成功,有可能幫助中國實現晶片行業的彎道超車。這些項目和行動表明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決心,且預示半導體行業可能發生巨變。

面對英偉達(NVIDIA)等美企的中國特供版AI晶片,許多中國企業不願購買降級產品,例如互聯網巨頭百度就從華為訂購同類晶片,不再向英偉達訂購。這充分說明華為同類晶片並不輸英偉達,中國在部分晶片領域有一定的自主權。

2023年11月9日,長江存儲在美國加州發起對美光及其子公司的起訴,指控美光及其子公司侵犯其八項美國專利,抵禦來自長江存儲的競爭,以此獲得與保護市場份額,迫使長江存儲退出3D NAND Flash市場。長江存儲是3D NAND快閃記憶體領域的領導者,市場份額超過美光,美光企圖以此來阻止來自同行的競爭和創新。

美國對華的圍追堵截,沒有阻止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突破。但美國搞的脫鉤斷鏈卻讓自己和盟國的頭部晶片廠商蒙受巨大損失,損害了美國自身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例如:為因應美國新規,2023年11月9日英偉達不得不面向中國市場開發最新改良版HGX H20、PCle、L20和 L2 PCle,這些晶片在原來縮水的基礎上進一步削減了計算能力,以契合新規則,並將從2024年第二季量產這些特供版晶片。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廠商,已開始針對英偉達晶片開發自己的版本。

華為首席財務長孟晚舟去年10月說:華為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運算基地,為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且華為的昇騰AI晶片在原始運算能力已與英偉達不相上下,只是在效能上稍顯遜色。美國更新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擴大禁令範圍,無疑是幫助華為在價值7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擴張,英偉達的市場份額很可能被華為取代。同時也讓全球產業鏈混亂不堪,損壞產業生態,不少國家紛紛下海砸重金投入晶片製造,導致低端晶片製造業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日益嚴重,激勵海外客戶,尤其是與美國關係不那麼好的國家轉向其他地方,最終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

本質上是捍衛美國霸權

晶片作為現代社會的尖端技術,廣泛應用於飛機、消費電子、汽車、醫療、航空航太和軍事領域,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中國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威脅到美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恐讓美國失去對關鍵技術的控制,最終損害美國的領導地位和全球霸權。這是美國不允許發生的狀況。

美國學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認為,半導體技術事關未來全球經濟的控制與優勢,誰勝誰負至關重要。如果放任中國占領,不僅會威脅美國的利益和國際影響力,且更加有利於中國控制他國的經濟和資訊,便於資訊戰和情報戰。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所以美國必須遏制中國的高科技活動。

由此可知,中美半導體之爭本質上是權力之爭,是美國維護和保障全球霸權的必然結果。用美國的外交語言來說,就是「去風險化」,加碼強化對華出口管制,大搞小院高牆,構築高科技民主國家同盟,在資訊共用、出口管制、產業政策、人文科技交流和投資審查等層面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中國的科技競爭,期望藉此打造「科技鐵幕」,削弱中國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作者係浙江大學助理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張林剛
  • pages: 56
  • 標題: 從中美半導體之爭看美國霸權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