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新局中對兩岸的呼籲│郭譽孚

在時代新局中對兩岸的呼籲│郭譽孚

在這次選戰中,趙少康為了拒絕被抹紅,提其家庭悲痛的往事。筆者覺得那段歷史很重要,因為那正是軍事學家所稱「所有戰爭中最悲慘的一種」的內戰。換言之,在海峽兩岸間如果仍遺留心結,就很難出現真正的信任與和解。

應重新檢視國共的恩仇

關於兩岸冤仇,應先看看早期1927年清黨時期的冤仇。當年孫文已去世,與孫同輩,四大寇之一的尤烈,該年曾批判過殺戮革命分子的問題。他一面稱「但能自知討赤,則中國尚有生機」,另一面稱「君子與人為善,斷不能以政見不同,阻人為善之路,…今粵方各路多有肅清共黨之報告,事誠可喜。但論其實際,未知為肅清共黨,毋寧謂之暫挫其鋒,…今各地數以槍斃共產黨聞,列以為殊非善策。蓋此能殺之,則彼之結合之力愈堅,其勢然也。例如我革命同志,自朱、邱、陸、程,以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經一度之殺戮,必增一度熱烈之進行,共產黨亦如是耳。」(〈尤少紈民十六對時局宣言〉收入在《革命先烈先進傳》,506頁)。

因而,數十年後,藍營是否能公開替蔣介石檢討當年的作為─如尤烈認為「討赤」可能合理,但仍應檢討。如果兩岸都能公開檢討,是否能降低兩岸之間的爾虞我詐、算計到最低程度?

美國在二戰後扮演的角色

1945年春天,國共兩黨各自召開了全國代表大會;各自強調要尊重民主,組織國民大會或聯合政府。美國以戰時盟友的身分,向國共提議組織聯合政府;美國表現尚稱中立,但國共談判並不順利。尤其,當美方宣布美援物資將交給國府,援共物資須經國府之手,以及1946年3月底美軍表示將積極為國府整軍,設立23所軍校,被大公報以「南京加急專電」披露,此後國共衝突日益加劇(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郭廷以在《近代中國史綱》中對此不談,僅稱「1946年3月以後,中共漸不信任馬歇爾,認為他態度不公」);6月國共內戰正式開打。

國軍近半部隊擁有美軍最新的精良裝備,共軍所配備的則是俄軍自日軍接收來的武器(孫立人曾向記者描述,「新一軍一個團的裝備,在戰場展開了,共軍一個師也非其對手」,引自陳嘉驥著《白山黑水的悲歌》156-157頁),且該年初由於東北問題,各大城市都有學生發起反蘇示威。但美援往往難以適時充分發揮戰力,一旦軍火被禁運,國軍立刻失去戰力;同時該年3月底中共發動了學界與青年的反美與反戰抗議,且該年5月4日發出土地改革訴求,民間支持中共的力量大增。

孫立人軍隊登陸東北後雖連戰皆捷,但一方面由於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指責國務院對國府掣肘,使得美援難以為繼,且在美方的威逼下,國府1946年11月與美國簽訂了「美中商約」,更成為國府喪權辱國的明證。而之後西南聯大發生李公僕和聞一多被暗殺事件,在東京發生整卡車台灣同胞在澀谷被日警槍擊的澀谷事件,以及年底發生了北大女學生沈崇被美國水兵強暴事件。美國開始打算由中國抽身。

國軍遭此打擊兵敗如山倒。1948年12月25日蔣介石以下43人被共方指為戰犯,1949年1月21日蔣宣布引退,副總統李宗仁接任總統,2月5日國府遷往廣州辦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竟未隨之南下,在南京等待共軍。

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美中關係白皮書》,就是它甩鍋國府的紀錄。紀錄中未提及美軍曾宣告要協辦23所軍校,只強調國府罪有應得。白皮書的發表更加速了國軍的潰敗,共軍迅速地占領整個中國大陸。

這段歷史國府是慘敗的,美國也沒有取得勝利,甚至有點灰頭土臉;但美國失去的只是一個控制中國的機會。

中共也應該深度檢討

筆者覺得當年中共也有值得檢討之處。一是對美國記者應有所警惕。讀那段歷史,可看到中共一些人對美國記者幾乎不設防,例如1946年曾坦白對美國記者說共軍缺乏幹部,這麼重大的問題等於掀開了自身的底牌。中國必須有大量的生力軍才能改變千年來的舊社會,開創出嶄新的時代。

二是中國大陸已渡過多次危機,我們也看到建國初期一些讓社會動盪不已的社會運動,但還是缺乏有歷史深度的詮釋。在日益重視人道主義的今天,作為公民教師,筆者以為凡事開誠布公,坦白檢討才是正辦。

三是考察問題的實際影響。《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指出「1949年面臨的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由於格外迅速到來的最後勝利而加劇的。它的速度遠遠超過黨的領導人的預料。1946年內戰開始時,黨的許多高級領導人,如周恩來,預計中共要經過長達20年的鬥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即使到1948年春,…毛還估計仍需三年才能獲得勝利。共產黨統治地區的突然擴大,給黨造成統治全國所迫切需要的人員和技術的短缺。」(該書中譯本75-76頁)

也就是說,當年中共讓美國記者知道黨內缺乏幹部培訓,導致美國在1949年8月內戰尚未進入尾盤之際,就公開《美中關係白皮書》;一面站在道德高地譴責國府,使得國府聲勢大衰;另方面公布了中共立刻面臨幹部不足的問題。

根據劍橋中共史的描述,1956年在中共的全代會上,鄧小平曾描述當年處境─「在全國解放前後的兩年內,黨的組織的發展過分迅速,而在有些地區這種發展幾乎是沒有領導、沒有計畫的…」、「在短短的1948到1950年底,中共黨員數也由280萬人暴增到580萬人」;但「由於黨員數目的增長失去了控制,由於缺乏系統的訓練,大多數農民新黨員往往連最淺顯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都不懂,並缺乏最基礎的讀寫技能。」

如中共在1956年就發現當時黨組織裡有這樣嚴重的問題,其中的投機份子到文化大革命發生時,恐怕已有不少人成了中層幹部了。這是否才是當年長期動亂的重要真相?

筆者以為,如今中華民族已然復興,大陸似乎可以更平心靜氣地檢討文革發生的各項原因了。

(作者係台灣史研究者)

附加資訊

  • 作者: 郭譽孚
  • pages: 70
  • 標題: 在時代新局中對兩岸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