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者無其屋,政府愧對人民│韋伯韜

住者無其屋,政府愧對人民│韋伯韜

住房是人民的基本剛性需求。古人形容貧困,就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也說「有土斯有財」;又說「有恆產者有恆心」,足見國人對於擁有自己的房子特別重視,有別於他國。

鳥獸都有巢穴,何況是人,當然要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無論如何簡陋,就像陋室銘所云「何陋之有?」總是自己的窩。我們教書的,最痛心的就是聽到學生說:「老師,我再怎麼努力,這輩子恐怕都買不到房子。」期末報告是這題材,學位論文也是這題材。怎麼會這樣?不應該是這樣。

房屋供需嚴重失調

房屋是個商品,只要供需調適,就應能使得各取所需。如今房屋供需嚴重失調,房價所得比位於全球前列,年輕人失卻購屋的希望,連帶失卻成家、育兒的基礎,總生育率0.89%,世界最低,人口數已連續4年下滑。高房價是少子化的元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政府難辭其咎,愧對人民的託付,相關公務人員應檢討,學術界也須認真研究嚴予監督,以解民困。

早年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收益高,稅費少,農民力耕即足以溫飽,剩餘勞動力就能釋出到工商業,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繼起的嬰兒潮世代就業5至10年,一般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家庭自有住宅率一向在80%以上(目前85%),居於世界前緣,卒能安居樂業,台灣土地私有制度的起手式是成功的。然而,長期土地稅制多頭馬車、不思改革,土地增值稅一減再減,地價稅一直偏低,租金入稅執行不力,租屋黑市一直無法突破,土地政策成為最失敗的施政,政府居住正義選舉承諾跳票,住宅政策失能。加上資金控管失當,公共工程供需失調致使營建物價高揚,嚴密的私有制更使得都市更新困難重重,於是房價盤旋上升,房屋持有的維持成本低,交易成本反而很高,囤積有利可圖。

房價過高,房貸吃不消

近10年平均國民所得約成長5成,但從房地產指數看,房價平均成長8成,甚至如台南居然成長近2倍,實在背離經濟原理。於是空屋數量空前(全台住宅共計923萬間,家庭戶數917萬戶,空屋120萬間,持有非自用住宅的屋主達51萬人),加上產業政策導致薪資長期凍漲,終至全台家庭支出房貸負擔率高達42%,台北市及新北市的房貸負擔率更高達66.12%及52.41%,相當於每個月2/3及1/2的薪水用來付房貸,上班族的脆弱財務狀態讓他們成了驚弓之鳥,餬口都不暇,還談什麼養兒育女。

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飆升,台北市平均16.2倍,其蛋白、蛋殼區中古屋的房價中位數為2,000萬,對於年收入40萬-60萬的年輕人,不是只能望梅止渴嗎?望房而不可得,又見遍地的空屋,「朱門酒肉臭,野有餓殍骨」,人民居住正義蕩然,遂成為最深沉的民怨。

房屋是居住用的,不是炒作用的,茲住宅數已超過家庭戶數,每年還有10-15萬間新建住宅,問題在供需失衡。有為的政府應有效降低房屋空置率以釋出空屋,加上提升容積及政府自建,型塑良好的置產環境,確實使住者有其屋。香港政府要求屋主在每年報稅的文件上,依表詳列所有房地資料,據以追究用途及課稅,足為借鏡。

亡羊補牢寄望於新政府

完全執政近8年的民進黨政府在大選前推出新青安貸款,沒有年齡限制、沒有排富規定、沒有首購規定、沒有轉售規定,未能優先照顧無殼青年,容易衍生寬限期炒房的疑慮,未來若執行,必須修正。

侯友宜大選前提出「555」方案,支持青年購屋,貸款額度最高1,500萬,最高可全額貸,免頭期款,利息補貼,利息優惠5年,排富且限首購,轉售限制(閉鎖期最高10年),一生一次,讓購屋成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可謂切中時弊。但要慎防市場用合約、人頭、借名等模式操作,注意投資客利用大量剛畢業或就學中的青年(小白),反而助長炒房、詐騙、犯罪,所以須設基本資格條件審核。政府並應有專門部門負責取得房子,管理分配,並應普遍照顧大量買不起房的廣大勞工。

「住者有其屋」代表人民有了財產,財產產生恆常收入,這就是消費的底氣,經濟成長的基礎。所以說,房地產是拉動經濟的火車頭,可推動經濟繁榮。如今經濟低迷,餘屋充斥,貧窮世襲,正是落實「住者有其屋」均富政策的好時機,寄厚望於新當選的賴清德政府。

(作者係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前主計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韋伯韜
  • pages: 74
  • 標題: 住者無其屋,政府愧對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