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福島核食與核廢水│魏國彥

論福島核食與核廢水│魏國彥

「反核」堪稱民進黨的神主牌,依照反核邏輯,理應反對進口日本福島周邊五縣生產的食品,也應該反對日本將福島電廠核廢水排入大海。然而,民進黨反核四不反核食,也不反核廢水,似乎碰到核四嘴很硬,碰到日本就腳軟,色厲內荏,邏輯錯亂。本文擬對核食與核廢水的科學本質解析之,作為形成公共政策的理性基礎。

20220201

民進黨封殺核四抱核食

去年此時,台北市長柯文哲就爆料說,蔡英文早在第一任就準備讓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進口,一年來,她窮盡行政與立法戰線,讓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並在去年12.18四大公投獲勝後徹底瓦解民意反撲,但並未鬆綁福島核食。

四大公投剛結束時,政壇傳出流言,稱政府將開放日本福島核食進口,蘇貞昌院長回應強調,「食安第一,希望不要造謠」,言談間似乎沒有開放進口的打算。年關才過,口沫未乾之際,1月11日,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在「台日經貿論壇」表態,期望台灣比照歐美其他國家,依科學數據及國際標準,妥善處理日本福島核食貿易流通。台日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隨即表示:「核食開放沒有時間表」,然而,執政黨的腳步與行動,則顯示對日本如響斯應的友好態度:1月14日,立法院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邀集衛環委員會相關黨籍立委,與行政院副秘書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官員,討論開放日本福島周邊食品進口事宜。會後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公開證實,行政院正審慎研議解禁事宜。

先前閣揆「希望不要造謠」的話言猶在耳,前後不到20天,此刻民進黨府院黨各方的身體行動比較誠實,處處顯示,政府即將開放日本福島核食。柯建銘甚至警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要展現格局與智慧,這一題若再站在對立的立場上,後果自負!」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建議將「核食」改成「福食」,大玩文字遊戲,掩耳盜鈴,欺民太甚!難不成未來也要將核廢水改成「福水」、「符水」,楊枝灑露,讓台灣民眾雨露均霑?

20220202

研究福島野豬可知核汙染

日本有一道名菜,是把野豬肉切成薄片擺盤,排成牡丹花型,做火鍋料理。野豬獵捕每年11月中旬才開放,所以「牡丹鍋」是冬季限定(11月15日至3月中旬)的絕佳菜餚,天寒地凍的當令補品。

2011年福島核電廠核外洩事件,造成許多人工核種在鄰近鄉鎮田野流布。電廠南方的浪江町、富岡町居民被強制撤離,日本政府也展開土壤去除核污的工作。6年後,清污大體完成,政府允許居民返回鄉里。這6年中,因人跡罕至,原來的鄉野田園成了野豬、狐狸、浣熊、猴子的棲息天堂,物口暴增,災民回到家園,常受野豬騷擾乃至攻擊,野豬動輒百來公斤,獵殺之後,與其掩埋,何不做成牡丹鍋、豬肉排,大飽口福?於是乎,研究野豬體內的輻射物質殘餘量成了必要,也因為野豬處於食物金字塔的頂端,便成了學者評估輻射物質在食物鏈中積累與流轉的絕佳素材。

2019年,日本長崎大學與北京醫學院的學者合作,在福島南方5至15公里的富岡町地區採集野豬樣本,共採得116頭雄豬、97頭母豬,重量從1公斤的小豬仔到100公斤的大豬公不等,分析其肌肉裡的銫134、銫137放射性活度。分析結果顯示,每公斤豬肉中的銫放射性,從87到8,100貝克(Bq)都有,變化極大,劑量高低之間相差百倍,與豬隻大小與年齡也沒有絕對的關係。過去每年,也都有類似的野豬採集與分析,樣本數較少,其最高值(饕客所擔心的)曾高達4萬貝克,顯示年間差異甚大。野豬屬雜食性,隨處覓食,但有些豬挑精撿食,專好挖掘野菇松露食用,等於是最好的採集者與風險評估者。而田野與森林研究表明,野菇松露等真菌類的輻射銫活性是最大的。

學者又根據日本人吃豬肉的習性來計算,如果吃一餐福島野豬肉,有效劑量以青少年到中壯年攝取最多,平均大約是每天0.2到0.3微西弗之間,沒有危險。但如果吃到高含量的野豬肉,有效劑量可達每日5.4微西弗,是攝取一般豬肉的20倍。

由福島野豬研究可知:(一)福島地區核災變後八、九年來,野豬暴露的人工核種放射性強度仍然有很強的;(二)菇類、松露等食材放射性活度最強。因此,如果進口日本核食,應考慮將野豬肉和菌菇類排除在外。如果政府放水,消費者也應謹慎小心,避免食用這類食品。

排放福島核廢水確有風險

2011年日本海嘯重創福島核電廠之後,東京電力公司不斷引海水冷卻爐心,十多年來累積了將近100萬公噸的核廢海水,灌滿了1,000多座廢水儲槽,眼看即將滿載,日本電力公司遂於2021年4月13日宣布將於2022年底或2023年初開始,將100公噸核廢水逐日排放入海,將持續30年。

日本政府宣稱,該等廢水已經經過「先進型液體處理系統」(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 移除絕大多數的核種,只殘留氚,且將稀釋40倍。因此氚的殘留量在日本制訂的飲用水標準1/7之下,安全無虞。學理上講,氚的衰變只會放出電子,不會穿過人體,且氚的物理半衰期12年,而北太平洋環流繞行一圈的時間需數十年甚至百年,因此氚的海洋生態危害性與持久性不高。然而,民眾仍如聞虎色變,引來日本國內民間及周邊國家官方的強烈反對,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也強烈關切。

由理論推導及十年來的監測研究,都確定了福島核事故中洩漏的核種種類很多,計有氚(氫3)、碳14、銫134、銫137、鈷60、及銻125等。其中銫137的半衰期30.1年,特易富集在黏土與有機物中,對生物鏈的威脅最大。因此,未來100萬公噸核廢水的關鍵危險因子並非氚,而是其餘核種在排出入海前,到底有沒有被清乾淨?清理出來的人工核種,又是如何後續處置?未來30年會由誰來監督?會不會日久生頑,在眾人遺忘、管理疏忽之下,又將有高度危害性的放射性銫同位素洩露入海?

20220203

對核食、核廢水具體建議

就核廢水排放而言,如果我們只將目光集中在氚,朝野吵成一團,那就中了日本「聲東擊西」之計。其實關鍵要害之處在於:(一)須監測東京電力公司處理其他放射性核種的程序與結果;(二)須長期在周邊海域多點監測,注意海洋食物鏈的傳輸途徑與生物累積;(三)須由國際核能安全組織,加上周邊國家原子能管制機關機構共同監理;(四)須由日本東電與政府成立「後端監測基金」,提供給國際監理團隊運作之用。此時此刻,行政政院似宜責成海委會(政策統合機關),召集原委會、漁業署、農委會、外交部等單位組成應對小組,從速完成相關備案,進入國際討論,並與日本政府協商,應將台灣納入國際監督小組成員。

就福島核食而言,我們要求,行政院在公告准許進口福食之前,應向國人公開檢驗食品輻射性的相關設備與流程,奠定國人信心。此外,在開放進口之後,來自日本的相關產品要標明產地、公布履歷,不能像進口美豬時不標明有無萊劑。政府要做好邊境檢驗,應公布每日的到貨量、抽檢量與輻射劑量,尤其對於容易累積濃縮銫134、銫137等輻射核種的漁產與菌菇類,要展現政府的檢測能力,並鼓勵各縣市衛生局市場抽檢,也准許民間機構、消費者保護團體加入採檢,由中央、地方與民間一同把關,確保食的安全,萬勿貽害懷孕婦女與孩童,造成終身遺憾。

民以食為天,政府要保障人民食的安全,否則前門拒狼(核四),後門進虎(核食),人民豈非白忙一場?面對日本,難道人為刀殂,我為魚肉乎!

(作者係行政院環保署前署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魏國彥
  • pages: 6
  • 標題: 論福島核食與核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