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帶動下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包承柯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中,兩岸可進行「強強聯合」,而台灣經濟發展必須走出小而美的框框,才能從大格局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在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以「一帶一路」為導向實現歐亞大陸經濟繁榮是中國大陸崛起過程中與世界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目標。該目標的提出到付諸實施只有一年半的時間。
「一帶一路」形成與發展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思與設想,到2015年4月中國大陸的發改委、外交部和商業部正式發文付諸實施《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戰略。以此,標誌著中國大陸所推動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思正式進入實施的階段。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思是以歐亞大陸兩端發達區域為中心,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經濟帶的發展,通過迅捷的交通網絡把東亞、南亞同東歐和西歐連接起來,使得各自為政的小經濟體變成適應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產經合作。把歐亞大陸中業已存在的區域經濟體連接起來,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商業貿易和經濟繁榮區域。這一戰略構思的目標就是塑造歐亞經濟一體化,通過經濟發展的巨大力量,建設和平家園的目標。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實施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戰略設想。2010年以來美國開始了「亞太再平衡」的外交戰略,維持美國在亞太影響力、主導權,以平衡中國大陸迅速崛起後的亞太秩序變化。但這是一個政治性的對抗戰略,此一戰略的原始依據是來自於冷戰思維,是依據舊時代的意識形態對抗模式來處理世界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理念。由於美國有著巨大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亞太再平衡」政策也許在一段時間裡會有效應,不過從長期來看,單純的政治對抗戰略思考已經過時,難以改變中國崛起後帶來的區域政治經濟架構變化。
此外,美國還在努力建立具排他性的自由貿易架構「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這一戰略主要是以國家間實現自由貿易為目標,建立互相提供低關稅率的市場。由於該區域內各經濟體的經濟水準差距很大,這一低關稅率市場實現後的結果,就是美國低成本商品充斥在這些國家,結果只有美國商家一方收益。因此,這樣的戰略合作在未來很難有長久的合作空間。
日本也在為維持其相對旁落的影響力而努力,提出了要建設「亞洲民主之弧」的戰略構思。這是以南亞的印度為起點,通過東南亞國家聯盟,連接日本的政治經濟架構。從政治架構的思考來觀察,亞太地區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區域,很難用西方政治為基礎的邏輯對亞太國家政治發展提出規範性要求。從經濟合作思考來觀察,這一經濟合作的架構已經融入到中國所提倡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框架中,因此難以同「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思相比擬。
中國大陸可以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擴展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這也是中國實施大國戰略的重要安排,不再搭乘美國主導的經濟發展「便車」,而是自己設置議程,制定戰略,為亞歐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快車」和「便車」。以通過經貿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國同世界經貿的聯繫,展現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中華因素。
「一帶一路」的政策目標
建設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以中國和歐盟建設架構橫跨歐亞的大陸橋的連接,加快貨物貿易為主軸的經貿合作構想。重點是實現「政策、設施、貿易、資金、人員」相互暢通的連接管道,以利於歐亞大陸兩端經濟繁榮中心的連結。
要實現「五通」目標,首先需要歐亞大陸各個國家在建設「絲綢之路」這一戰略有一致性的認識。有了共同的認識,就會有相同的政策安排,才會有彼此互相合作的空間。歐亞兩大經濟體的連接需要建設鐵路和港口,需要有電力和能源的供應。在「一帶一路」連線中,相當多國家這些設施尚未完善,甚有部分國家還非常落後,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初創階段,需要在這些國家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實現「五通」的過程中,資金流通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很多發展中國家本身缺少可提供經濟設施建設的資金,也難以從發達國家的銀行中獲得貸款。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中國先後組建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BRICS)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建立「絲綢基金」,為絲綢經濟帶的建設提供資金面的保障。在政策支援、資金到位、基礎設施的建設逐步實現的狀況下,增加大陸同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貿易和人員往來,絕不會是空想。
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建設將是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發展過程。先從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始,先從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通過「點」的發展帶動「線」的發展,再從「線」的發展帶動「片」的發展,最後實現歐亞大陸兩大經濟體連成一體。可以設想,在未來的3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將會形成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約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三的大繁榮經濟區域。
兩岸可實現「強強聯合」
這一戰略也為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在過去的八年中,兩岸的經貿合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積極發展,但是兩岸經濟都出現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兩岸經貿合作如果要尋求進一步的發展,需要進行深入合作,必須開拓共同市場,而「一帶一路」將會給兩岸共同開發市場提供好機會。
兩岸經貿合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了重要基礎。台灣原來就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對於開拓外部市場有著完整的經驗,並對國際市場上的高科技產品有著持續的研究和開發,加上通過將近30年持續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與合作,形成了一批效益比非常好的產業群體,為進一步拓寬「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完備的基礎。
中國大陸本身巨大的市場吸引著「一帶一路」的國家經濟,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僅需到中國大陸資本的投資,更多的國家需要中國能夠幫助他們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需要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他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兩岸應該綜合協調彼此在經濟合作中的不同角色,通過合作與開發,增加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上受歡迎的商品,從而實現兩岸共同去賺世界錢的目標。
要推動兩岸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合作,需要加強兩岸的金融體制的合作,為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兩岸企業提供金融支援和幫助;需要加強兩岸物流存儲業的合作;需要建設兩岸彼此互補性的經濟產業鏈合作;需要建立兩岸產業技術標準的合作;需要兩岸企業家和商業部門以產品為導向,共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商業網點,帶動市場的發展,創造出人見人愛的「大中華品牌」。台灣經濟發展只有走出小而美的思考,才能從大格局的交往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作者係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包承柯
- pages: 35
- 標題: 在「一帶一路」帶動下推進兩岸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