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大崩盤│宣平偉

國民黨大崩盤│宣平偉

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以逾689萬的得票贏了國民黨朱立倫的381萬票,大贏300多萬票,堪稱是史上壓倒性的懸殊差距,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在國會立委席次上取得過半的68席,總統和立法院雙贏、「完全執政」的結果,不但讓國民黨首度成為真正的在野黨,也讓國民黨面臨大崩盤的危機!

接連兩次的重挫,國民黨不得不正視並面對空前的巨變,各種檢討聲浪也都逐一浮現,要求參選黨主席者進行路線辯論、開放黨員直選黨主席、放棄黨產、甚至有人建議將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拿掉,讓國民黨貼近本土化等等。不過,國民黨未來不論是走重建或再生之路,如何因應內部社會結構和外部經濟情勢的變動,為日後國民黨的再起找到立足點,恐怕才是當務之急。

對國民黨執政全面否定

2008年,馬英九得票超過765萬票,以勝過對手221萬票的史上最高得票,贏得總統選舉;不過才短短8年,朱立倫卻以308萬票輸給民進黨的蔡英文,這個結果說明了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對國民黨執政,或是對馬英九執政的全面否定。

國民黨除總統選舉大敗外,立委選舉結果也慘不忍睹,尤其中南部選區有如「大屠殺」一般,從嘉義以南,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全部落敗。國民黨在第8屆立委最後一會期有64席,但這次立委選舉結果,國民黨區域立委只當選24席,加上不分區當選11席,總數為35席,大幅滑落,國民黨面臨空前大挫敗,黨內不管資深專業立委或是新生代幾乎全部掛點,也讓國民黨士氣盪到谷底。

從總統選舉得票來看,國民黨過去還有決戰中台灣或是決戰大安溪的能力,但這次卻是面臨全面崩盤,甚至連後山號稱國民黨最堅強堡壘的花蓮、台東都全部淪陷。國民黨的大敗,其來有自。除了馬英九8年執政失利,對人民的訴求無感;再加上國際大環境和經濟情勢的不振,更加深了民眾對國民黨的不滿。

以馬英九最為自傲的兩岸關係為例,兩岸和平的紅利被操作成兩岸買辦的特權利益,讓基層民眾未蒙兩岸和平發展之利。再看去年11月震撼全世界的「馬習會」,對馬英九個人而言確實是歷史高峰,但對國民黨的選情卻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馬英九在兩岸、外交上做了不少事:包括「陸客來台觀光」、「兩岸定點直航」、「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和「161國免簽證優惠」等等,都是馬英九努力的成果,但是,這樣的成果民眾卻不買單,民眾高興出國可以不必多花簽證費,商家樂於大賺觀光財;不過,蔡英文依然批評台灣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這樣的批評,乍聽之下,確實讓人費解,落差未免太過巨大?但投票結果似乎正印證了蔡英文的批評,選民確實用選票狠狠「教訓」國民黨和馬英九。

有人質疑馬英九既不貪腐,又勤於工作,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不滿?其實,由馬英九一路從油電雙漲、徵證所稅、取消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和強推12年國教等諸多作為看來,就可以知道原因為何了,以崇尚公平、追求正義為目標的馬英九,這8年來的作為除了剛愎自用、自我感覺良好的問題外,更因憂讒畏譏,政策上反覆失當,其結果往往造成「打自己小孩給別人看」,不但未能獲得社會大眾的熱烈掌聲,反而造成基本盤的大量流失,支持者看得心灰意冷,反對者卻始終鐵板一塊,一來一去,不但讓外界深刻烙印馬英九施政無能的感受外,更讓國民黨聲勢江河日下,終至難以挽回。

國民黨內部問題叢生

除了馬英九施政無能的困境外,國民黨內部問題叢生也是主因。2014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雖然主席一職馬下朱上,但在總統參選人的布局上卻出現「空窗期」,原本打算拋磚引玉的洪秀柱竟然一路闖過防磚條款,最後還成為國民黨總統參選提名人,但在國民黨內部出現反彈聲浪下,尤其是以攸關中南部立委選情為由所搞出的一齣「換柱」戲碼,更造成國民黨內部的強烈反彈,連帶衝擊國民黨的聲勢。

陣前換將改由一直對外承諾「做好做滿」的朱立倫出馬參選,但黨內這番折騰,無疑讓聲勢低迷的國民黨再遭重創,朱上柱下後,光是重新整合黨內挺柱勢力就要花上一番功夫;更不用說,一些泛綠外圍系統更打著「挺柱」名號強力鼓吹投廢票或不投票,強調要以實際行動挺柱,教訓國民黨和朱立倫,這些動作都讓國民黨嚐到不少苦頭。

從馬英九施政無能所造成的苦果和國民黨內部內訌不斷,又缺乏有效整合的雙重不利因素下,就不難看出總統大選的必敗無疑。對臨危受命上陣打擊的朱立倫而言,也因為在雙方情勢和民調差距太大下,如何在這場「不可能勝選」的選舉中扮演好他應扮演的角色就是他最重要的功課。事實上,在整齣選舉的大戲中,朱立倫的角色扮演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地完成他應有的過場,國民黨的敗選他雖有難辭其咎的責任,因為他未能及時表態參選,以致情勢益發混亂不堪;不過,最重要的責任歸屬還是應由馬英九承擔,但悲哀的是,恐怕馬英九至今還不知道或不願意承認,自己才是最應該為國民黨大崩盤負責的人。

國民黨立委席次大減

國民黨在立委選舉結果上也是狂輸。不但中南部倒成一片,連傳統藍營優勢選區的北市、新北、基隆、桃園,原有24席,最後也只剩下9席,總立委席次更從原有65席大幅縮減為35席。原本也是具有指標意義的基隆市,國民黨雖然派出副主席郝龍斌親征,聲勢一度上揚,但最後仍然不敵泛藍分票的結果而敗下陣來;台北市資深立委丁守中也輸給民進黨吳思瑤、林郁方敗給時代力量提名的林昶佐;所幸原本選情緊繃的港湖區,最後由國民黨提名的李彥秀險勝穩住,年輕的蔣家第四代蔣萬安也順利進入國會,讓台北市好不容易守住5席立委。

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也出現大敗。包括淡水的吳育昇、板橋的江惠貞、樹林的黃志雄、中和的張慶忠、土城的盧嘉辰和汐止的李慶華都紛紛落敗,只守住新店羅明才和永和區的林德福2席,堪稱空前大挫敗。同樣的,朱立倫的故鄉桃園,國民黨原有6席,結果除了陳學聖、呂玉玲守住席次外,老將陳根德和廖正井都落馬,楊麗環以100多票、孫大千以700多票之差輸給對手。

竹苗部分則是差強人意,苗栗陳超明和徐志榮兩席全拿,新竹縣國民黨林為洲順利過關,但原被黨內視為指標選區的新竹市,鄭正鈐不敵民進黨攻勢,仍由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拿下。中彰投過去傳統也是藍軍優勢,但經九合一重挫後,僅在南投二席穩住,台中藍營原有5席,最後也只保住顏寬恒、江啟臣、盧秀燕3席,彰化4席原本力保2席平手,但林滄敏、鄭汝芬都落敗,最後僅有王惠美守住1席。

至於雲嘉南,民進黨早已揚言要「全壘打」拿下所有席次,原本國民黨在南部還希望屏東縣第二選區的王進士能「破蛋」,但最後依然落選,導致雲嘉以南全軍覆沒。

國民黨該如何再起?

國民黨流失的300萬票是否能重新喚回?或只能束手無策地任其永遠流失?答案就要靠未來國民黨的領導人能否提出具體對策。

民調專家洪永泰日前投書報紙的文章,就以2012和2016兩次選舉的選民數和投票數做初步分析,他認為,選舉結果來看,藍綠政治版圖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首投族和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等等有一定的作用,但扣除原本反對國民黨者之後,貢獻了一些綠色板塊的微幅成長;但藍色版圖則只是暫時消失隱藏。不過,他也強調,藍綠之間都是鐵板一塊,交叉移動者少,但是未來幾個月如果國民黨不能排除造成選票流失的因素,這些暫時消失的泛藍板塊,可能就會永久消失了。

(作者係前媒體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宣平偉
  • pages: 6
  • 標題: 國民黨大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