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台灣困境加深,蔡英文首當其衝│陳建仲
雖然民進黨看好將能贏得總統選舉,並且首度成為立法院的多數黨,達到完全執政的政黨優勢;然而,台灣不但有無力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的壓力,又有中、日、韓自貿協議的追擊;科技產業也正面臨大陸興起的科技業搶購併、搶單、搶人才的多重壓力;但朝野面對如此嚴苛的挑戰,竟然提不出具體的產業政策,只是一味反中、恐中。
完全不見具體政策
面對兩項攸關台灣未來的重大選舉,選民出奇的冷感與冷漠,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台灣正處於民主脫序、和治理失能的致命惡性循環,朝野只知爭權搶位,就算民進黨再度執政,台灣面臨的內外危機,不但無法緩解,還會因民進黨和北京間的政治衝撞而更加惡化。
曾經,選民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偉大願景而雀躍;為擁核、反核街頭對立;為入聯公投大打出手;為兩岸該不該簽ECFA爭辯不休;為誰不愛台、誰賣台拼得你死我活…。幾年過去了,對岸統合國力幾番騰飛,藍綠卻像長不大的燕雀,整天窩在老巢裡你踢我打。
剩下不到一個月,看不到候選人提出具體而可行的台灣產業轉型、青創、稅改、年金、住宅等改革政策,連攸關電力供應的核四廠興廢問題,人人都刻意迴避。執政的國民黨選情吃緊,黨政機構全失了方向;選情領先的民進黨只求打安全牌,無奈的選民只能自我放逐,藍綠都遇到催不動票的困境。
不滿藍綠,選民自我放逐
選情冷,小英的「小豬回娘家」熱情冷卻,不如預期。朱立倫選情冷,地方競選總部成立,場面遠不及2012年的馬英九;連電視競選文宣品質和數量都無法相比。由於選戰主軸被軍宅和炒地皮等低層次話題占據,讓網路世代很難上手。頂新魏家官司一審無罪宣判,竟也掀不起太大的波濤,網路號召「秒退林鳳營」反而遭致更大的反感。網路知名度和粉絲數究竟能不能換來選票,目前情勢並不樂觀。
選戰主軸失焦,直接反應的是選民投票意向更難評估。只有親民黨、時代力量被看好可能越過政黨票門檻,新黨、台聯黨、民國黨、綠社盟等還在力爭上游,卻人人沒把握。選情冷,投票率不樂觀,能催出支持者,才是最後成敗的關鍵;但當下,選民成熟化伴隨對政治的冷漠與疏離加深,小黨面對大黨的集團軍壓陣,很難殺出重圍。
國民黨高層難辭其咎
2008年立委、總統慘敗給國民黨的民進黨,當時就傳出民進黨20年內無法重返執政,現證明觀察失當;同樣的,如果國民黨兩項選舉再遭慘敗,也不宜就此論斷國民黨將徹底垮台。不過,國民黨這次分崩離析,短期內的確很難東山再起。
2008和2016選舉都是對現任總統兩任政績的總體檢,民進黨當時敗在陳水扁執政累積民怨過深、扁家貪瀆行徑連綠營也看不過去;但當時至少綠營尚能維持表面的團結。反觀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因民眾對馬英九兩任政績的高度不滿而慘敗,不料敗選後黨主席朱立倫等黨政高層機關算盡,「拱柱、換柱」毫無原則,竟然連表面的團結都做不到,更加遭到泛藍選民的背棄。
民主脫序、治理失能
選後台灣危機加重,2000年陳水扁上台時,北京對他觀言聽行了半年之久,但蔡英文5.20上台後,恐將直接進入兩岸政經對撞的「地動山搖」期,這將使已經千瘡百孔、面臨眾多內外困境的台灣情勢更加困難。台灣曾被譽為是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典範,但自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之後,幾番政黨換手,台灣跌入民主脫序。從陳水扁開始,行政、立法長期處於對立,閣揆、政務官輪替如走馬燈,不僅政策被切割、沒有穩定性,官僚也觀望成習、不做不錯。
行政部門的治理失能,更反應在2014年「太陽花」的抗爭上,不論多少政、法界重量級學者譴責,但在野黨卻一味呵護,全然不顧這種「假民主抗爭之手、毀壞民主制度」的不當行為。公共議題被政治立場扭曲;媒體被媚俗報導主導;客觀專業立論屢遭網民劣質貼文刷洗;這些民粹化的滾動,如砂石車般輾過理性言論微不足道的抵抗,從而又倒過來綁架政黨、政客,讓國家的治理更加失能。
台灣快速進入綠大藍小的時代,政治動員也朝向公民社團化和網路化前進。民進黨在這波政治e化的風潮裡目前占上風,但網民高度流動和「酸民」性格,隨時可能因對將現狀的不滿,轉化成在野政黨新的動能。綠營政治版圖因民眾對馬政府的不滿而擴大,但必須提防選後,因泛綠陣營對執政路線的歧見,形成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第一道必須跨越的路障。
面對民主脫序、治理無能的現況,民進黨如果走不出深綠的綁架,繼續縱容綠營網軍在網路肆虐,那總有一天台灣人民會受夠泛綠的反中言論,而一旦反中言論破功,網民和憤青的怒火就會如海嘯般捲起,朝民進黨一波波襲來。
(作者係台灣大陸高校台生協會理事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建仲
- pages: 18
- 標題: 選後台灣困境加深,蔡英文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