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因素在中歐關係中越發突出│周忠菲
當前受世界經濟下滑的影響,美中及歐中貿易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經濟因素對國際關係格局的影響越來越大。與這種背景對比,兩岸關係卻越來越緊張,最近還發生蔡英文出訪捷克、法國,借機宣講「台灣民主的韌性」,稱台灣要與「志同道合的盟友進行安全合作,抵抗中國脅迫和恐嚇」事件。
本文以最近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為例,指出中歐關係中的市場因素卻越來越突出,強調歐盟在政治上不排斥中國。對比分析蔡英文捷克、法國之行,指出其真實目的,是為賴清德雙十講話做後續鋪墊。蔡英文在捷克、法國空談「民主的韌性」,兜了一圈卻沒有給台灣人民帶來任何好處,倒是往自己的臉上「貼灰」。
電動汽車關稅問題
中歐就電動汽車關稅產生貿易摩擦已有一年多,背景是配合美國與中國科技脫鉤,但歐洲經濟持續下滑,政治動盪,內部分裂。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最終投票結果出爐,成員國以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最終通過「歐盟委員會」(歐委會)的徵稅提案。歐盟將在現有10%的稅收基礎上,對中製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5%的附加稅。歐盟在補充聲明中強調:「歐盟和中國將繼續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歐委會將在10月30日公布加徵關稅的最終實施條例。
10月1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與德國總理蕭茲舉行會晤後表示,歐盟希望在汽車關稅問題上與中國公平競爭,正與中方就價格承諾、在歐洲投資等機制尋求解決方案;且表示即使關稅生效,歐盟與中國的談判也將繼續。德國汽車業對這一措施堅決反對,擔心擁有龐大市場的中國,會像對待法國白蘭地一樣,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
歐盟對華貿易具有靈活性
在美國對中國科技脫鉤的背景下,歐盟有保持與美國立場一致的壓力。但從中歐過去一年多來的折衝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並非鐵板一塊。歐盟的一體化機制,成員間需要政策協調,各成員經濟水準的差異,使其對華貿易政策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操作性。而各成員國內政治的複雜性,也導致歐盟對外政策的困難。
例如,歐盟在新能源汽車關稅上,法國曾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加增新能源汽車關稅,但最後法國從國內政治考慮,投下了贊成票,而德國受企業壓力投下反對票。這說明歐盟內部運作機制受各個國家決策的影響很大,另方面也說明,歐盟對華政策容易受各種因素的牽扯,尤其是主要歐盟成員國如德、法、義的影響。
正因為歐盟內部意見不統一,在對華貿易上,歐盟有一定的靈活性,而中方的可操作性則更強一些。因此,雙方的利益衝突有可能解決。
市場因素越來越突出
德國之所以投反對票,主因是在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上,寶馬、賓士、大眾這些車企從長遠的產業競爭考慮,一致要求德國政府投反對票。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家如此行事,說明市場因素多麼重要。
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有助於加強市場因素的影響。比如中國全資(百分之百占股)汽車行業的投資,已全部對外放開。而中國出口歐洲的高科技產品:新能源、儲能、新能源的逆變器等,符合美歐市場的需求,也適合在歐洲市場消化。
歐盟擔心中歐貿易結構越來越偏向高科技領域,可能不利於其製造業的發展,但在政治上歐盟並不排斥中國。如歐盟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政策第一條就強調與印太夥伴合作,不僅適用於與歐洲具有共同價值觀的長期朋友和盟友,也適用於以東盟為中心的機制或亞歐會議進程內的機制。第二條則指出不應排斥中國,通過提及中歐投資協定和中國參與的亞歐會議進程等,傳遞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不論是最近德國、荷蘭公布的政策指針,或德、法、義領導人的訪華,都表現出與中國接觸的傾向。
歐盟是一個由27國組成的共同體,各國與歐盟的關係是部分讓渡主權,在與全球化的關係中,各國需要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此外,進入21世紀以來,歐盟經濟持續下滑且有長期化的趨勢。而目前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交易夥伴,2023年雙方貿易額高達7,400億歐元。因此,作為整體決策,歐盟不願與中國為敵。
蔡英文訪歐往臉上貼灰
法國這次允許蔡英文入境,除了就中歐電動汽車關稅制裁投贊成票,中國制裁法國白蘭地外,主要是因法國內部政治動盪,給民進黨當局提供了可乘之機。但蔡英文在捷克、法國打民主牌、中國威脅牌,是往自己臉上貼灰。
10月14日,蔡英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家智庫所舉辦的「西元2000系列論壇」(Forum 2000),以「證明民主的決心與韌性」發表演說。10月16日到巴黎,參觀法國參議院,在與30多位議員共進午餐時發表講話。主要內容為:傳遞台灣對民主、自由與人權的信念、深化與法國的夥伴關係等。蔡英文針對大陸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宣稱「台灣站在威脅的最前線」;強調「50多年來,台灣面臨來自中國共產政權的持續威脅」;強調「捍衛我們的身分需要勇氣和堅持,這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信念」。可見,蔡英文的主要目標是配合賴清德的「新兩國論」,散布「中國威脅論」。
結語
法國馬克宏的中間路線已完全被衝垮,民眾對經濟現狀高度不滿,右翼勢力抬頭,已在參議院占據優勢,這種狀況被西方媒體描述為「法國正在摧毀法國」。蔡英文能出訪法國,就是利用了這些因素。
民進黨當局還試圖「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事先就購買了法國武器裝備(如隱身導彈護衛艦和幻影2000戰鬥機),蔡英文在法國也強調「在技術或專業移轉方面,加強台法的軍事合作」。但法國媒體一面稱蔡是「來看望朋友」,一面稱她「目的並不單純」,可見蔡在政治上沒有值得吹噓的成果,經濟上也沒有任何收穫。值得警惕的是,近日台灣駐美代表宣稱「台灣人民已經做好戰爭準備」,此舉與蔡英文在美國大選前匆忙出訪歐洲異曲同工。這種動向十分危險。
(作者係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周忠菲
- pages: 48
- 標題: 市場因素在中歐關係中越發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