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爭相拉攏非洲國家│徐勉生
蘇聯解體後,美國憑藉軍事力、科技力、文化力成為全球獨霸,在國際間叱吒風雲,一手主導國際秩序。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國際地位日漸上升,使美國心生警惕,唯恐霸權地位受到影響,於是調整戰略目標,遏制中國大陸與世界各國發展關係,使中歐關係受到限制,但中國大陸在非洲與美洲國家都有突破,這也使得美國近期加緊拉攏非洲國家。
歐中關係受到限制
二戰後,美國在歐洲實施「馬歇爾計畫」,協助受創最重的歐洲國家戰後重建。另為對抗蘇聯赤化歐洲國家,主導成立北約組織。歐洲雖然出現統合運動,由最初的煤鋼共同體擴大為經濟共同體,再演變成歐洲聯盟,逐步走向歐洲一體化。但是,歐洲統合運動的經濟性質遠高於政治性質,尤其缺乏軍事元素。因此,美國藉著北約組織實際左右了歐洲的動向,也奠定了美國在歐洲難以撼動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後的大陸市場大,又開放外資,使歐洲國家趨之若鶩,中歐關係突飛猛進。又因大陸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強化中歐連結,使美國心生警惕,擔心中國逐步侵奪美國在歐洲的特殊地位。於是藉由新疆人權議題,分化中歐情感。美國又得利於種族、文化及血緣因素,與歐洲國家結成密不可分的盟友關係,使中國大陸永遠無法取而代之。
美國在美洲受到中國挑戰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在國情咨文中稱,美國不干預現存的歐洲殖民地,但倘若歐洲國家進一步對北美或南美的土地進行殖民,或對其政權進行干預,都將視為侵略行為,美國政府將會介入。此一政策後人稱「門羅主義」,也象徵著美國將中南美洲視為後院,不容境外勢力介入。
然而,中南美洲國家相繼獨立後,一方面接受美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卻在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上逐步強化自主權。更由於文化傳統的差異,與美國漸行漸遠。再加上近年大陸的「一帶一路」向中南美洲延伸,使當地國家在中美之間多了一種選擇。
巴西加入由中國主導的金磚國家陣營,委內瑞拉及尼加拉瓜公開反美,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相繼與中共建交,見證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也使美國的危機感日漸加深。
中美在亞洲勢均力敵
依照美國與歐洲國家結為緊密盟友的邏輯,中國大陸理應與亞洲國家結為緊密盟友,逐漸排除美國的影響力。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憑藉全球獨霸的實力,在亞洲「長臂管轄」,其在亞洲的影響力不輸於中國大陸。
日本與韓國在文化上與中國相近,歷史淵源深厚,但日本與韓國不僅在經貿上與美國關係密切,在國際政治上更是美國的堅定盟友。日、韓雖與中國大陸往來密切,但仍心存芥蒂。二戰期間中美聯手對抗日本,扶持韓國,戰後卻形成今日的局面,充分顯示國際政治的現實與無情。
中國在東北亞的影響力不如美國,但在東南亞卻享有優勢。主要是地緣關係使然。再加上中國近年積極參與東南亞國家的建設,使得美國在東南亞的能見度望塵莫及。
2023年開通的中老鐵路,自雲南昆明南下直達寮國與柬埔寨邊境,為寮、柬、泰國甚至越南北部,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2024年8月5日,由中柬共同出資,耗資17億美元的德崇扶南運河破土開工,完工後除能根本扭轉柬國長久以來經濟與投資發展的劣勢外,也對越南、寮國、泰國產生深遠影響。此外,從寮國萬象出發,經柬埔寨到泰國曼谷,再從曼谷南下經馬來西亞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也即將付諸行動。凡此種種,不僅將改變東南亞的戰略地位,也使得大陸與該地區的關係更加緊密。
美國在非洲急起直追
美國的非洲裔人口眾多,理應與非洲國家關係親密。但美國的非裔人口地位低落,以至於美國過去並不重視非洲。如今美國眼見中國在歐、美、亞地區與其較勁態勢已底定,於是積極轉向非洲發展勢力。然因中國早已開始經營與非洲的關係,建立了深厚基礎,美國在非洲發展必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中國外長年度首次出訪必定為非洲國家,使非洲國家備感溫馨。滿清末年中國受到西方列強欺壓,非洲國家感同身受,因此產生彼此「在同一條船上」的心態,這對美國拉攏非洲國家時處於不利的地位。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峰會於9月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有53個非洲國家元首參與該盛會。習近平在開幕式發表主題演講,並在會議期間和20多個國家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談,更加見證了中非國家友誼深厚。
美國近期建議,聯合國安理會新增2個非洲常任理事國,這顯然是為了拉攏非洲國家,該提議必然受到非洲國家的歡迎。然而,今日的國際局勢與聯合國成立時的環境大不相同,歷經將近80年的演變,有眾多新興國家崛起,有意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者不在少數,如何達成共識絕非易事。另一方面,安理會成員國數目的任何變動,都必須修改聯合國憲章,並經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成員國的同意並批准。由於此項條件門檻極高,對非洲國家而言,美國的建議恐怕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餅。美國如果不能提出具體可行的援助計畫,想要博取非洲國家好感,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
(作者係退休大使)
附加資訊
- 作者: 徐勉生
- pages: 52
- 標題: 美、中爭相拉攏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