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分析兩岸軍力的差距│宋磊
兩岸關係持續對抗的原因,固與中美兩強之間的結構性對抗、競爭有關,但台灣從蔡英文到目前的賴清德,幾乎看不見對兩岸關係有任何正面談話,因此本文將從最客觀的角度分析兩岸之間的軍力差距。
兩岸的軍事力量概況
依據台灣與大陸雙方的官方資料來論,解放軍總體人數約200萬,並依序分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四個主要軍種,軍事航天部隊、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與聯勤保障部隊為其獨立兵種。在戰區的區分上,大陸因廣土眾民,分成東部戰區、北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與中部戰區。每個戰區皆有獨立的陸海空三軍,以解放軍軍力的部署來論,假使未來爆發台海戰爭,東部戰區為攻台的主力部隊,其餘各戰區的三軍部隊為攻台的支援角色。
以台灣當局目前釋出的訊息來看,台灣軍方總員額編制為21萬5千人,但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全部志願役人數僅約有15萬5千人,許多戰鬥部隊的「編現比」不到八成,三軍主戰部隊(包括戰機飛官、陸軍野戰部隊、海軍一級艦的官士兵等)更是缺員嚴重,在當前兩岸情勢不佳之際,第一線的守軍承受極大的戰備壓力,台灣高層卻持續忽略現實,不願針對兩岸路線進行調整。
2022-2024解放軍軍演
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在忽略兩岸特殊性與美中對抗的現實,執意於8月2-3日訪問台灣,不但引發解放軍於4-7日環台軍演,解放軍更於台灣附近實施飛彈射擊,其中4枚穿越台灣上空。從此開始,大陸解放軍常態化出現在台灣附近海空域,除了派遣數艘軍艦在台灣附近海域、戰機越過海峽默契線(俗稱海峽中線)的頻率大增,也間接升高了台灣軍方的戰備壓力。
2023年軍演主要是針對蔡英文與賴清德先後過境美國所做出的軍事反應,解放軍先於4月5-7日執行台灣中北部聯合巡航行動、8-10日執行環台戰備警巡與聯合利劍演習、8月24-25日執行海空聯合戰備警巡任務等。
2024年520賴清德就職時說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執意營造「兩個中國」,卻忽略兩岸的特殊性與一中憲法的事實,解放軍在當月23-24日舉行聯合利劍A演習,其演習範圍除涵蓋台灣本島,更聚焦在台灣的離島附近,諸如金門、馬祖,因時間較短,對於周邊的影響較小。
兩岸軍力差距嚴峻
從2022至2024年解放軍的對台軍演,其主戰部隊皆從東部戰區派遣,無論是戰機、預警機、反潛機、空中加油機等,以台灣為目標進行環島空中訓練、偵測,或是透過航艦戰鬥群巡航台灣海峽、東台灣海域的方式行經台灣附近,解放軍一方面是要讓各部隊熟悉台灣附近海空域的環境,二方面是要警告美日兩國,切勿以軍事手段干預台海問題。
目前台灣三軍的主力裝備,包括海軍軍艦、空軍戰機與陸軍戰車等主戰裝備幾乎皆為1990年代引進台灣,服役時間平均達20年以上,綜合性能有限、人員留營率低、加上向美方採購的裝備抵台進度落後等因素,難以承受高壓力的戰備任務,而解放軍新一代的戰機、軍艦、戰車等新式裝備僅有十餘年服役時間,許多裝備更在大陸政府源源不絕的支援下進行提升,在人力、裝備與士氣等多重因素的加乘下,大陸軍方在台海、亞洲地區已具備局部甚至全部的優勢。
從2022年解放軍對台軍演來論,解放軍機艦已逐漸掌握台海附近的海空優勢,這和以往台灣視台灣海峽為天塹,已有很大的差距。上個世紀解放軍的確因台灣海峽無法對台進行跨島作戰,但從2000年後,伴隨著海空軍的擴充、更新,加上戰術提升、飛彈精準打擊能力等,解放軍的優勢已能完全壓制住台灣軍方的力量,甚至可以對附近的美日駐軍進行戰術嚇阻。更嚴峻的在於,以往東部為台灣海空軍的疏泊/反擊處,但在解放軍具備空中加油機、航空母艦、遠程飛彈後,其優勢早已漸漸流失。
即便台灣當局配合美方所制定的「不對稱戰力」模式建軍,亦即讓台灣部署大量的反艦飛彈、火箭彈、反戰車飛彈等,讓解放軍無法成功占領台灣,雖然從軍事作戰的角度來論並非完全無理,美方甚至認為台灣可以仿效烏克蘭軍隊的模式抵抗解放軍。但就現實而言,領土廣大的烏克蘭具備消耗戰的本錢,加以鄰國能直接進行軍事與民間援助,而台灣城鄉緊密發展,民眾在戰時毫無疏散之處,兩岸在防衛預算上的差距又高達12-17倍之多,台灣的GDP產值僅有大陸的4%,大陸軍武在研發、產能完全勝過台灣的狀態下,台灣在中國大陸面前恐將毫無優勢。
結論
一言以蔽之,欲求兩岸和平發展與未來的前景,和平才是台灣必須正視的課題,美中兩強的對抗非台灣所能掌握的態勢,台北除了必須試圖營造台海和平的環境外,正視「一中憲法」的法理事實,以及兩岸軍力的差距現實,回歸一中架構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政策方案。
(作者係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附加資訊
- 作者: 宋磊
- pages: 62
- 標題: 客觀分析兩岸軍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