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400」看「台獨史觀」的荒謬│胡勇

從「台南400」看「台獨史觀」的荒謬│胡勇

2024年10月14日凌晨,大陸開展自今年5.20以來的第二次大規模圍台軍演。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直言不諱,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從5.20演說到雙十講話,賴清德對大陸的挑釁不僅僅是公然宣揚所謂的「新兩國論」,還包括助力台獨史觀的傳播,炒作「台南400」便是一例。

相較「新兩國論」從政治上明目張膽地切割兩岸,台獨史觀妄圖使兩岸從歷史敘事上也實現脫鉤,手段更加隱蔽,危害也更大。然而,「台獨史觀」裁剪歷史,混淆是非,荒謬絕倫,注定難以得逞。

「台獨史觀」下的「台南400

賴清德在5.20演說結尾處提到,「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

實際上,早在2020年2月,台南市長黃偉哲便預告台南將在2024年歡慶建城400周年,2022年4月台南市召集「台南400年」第一次籌備委員會。由於台南的歷史遠不止400年,2023年2月台南市政府用含糊其辭的「台南400」取代了「台南400年」。但無論名詞如何變化,400的起點仍然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築安平熱蘭遮城開始。黃偉哲在「台南400」主題音樂發布儀式上宣稱,「400年前的1624年,標誌著台灣正式加入全球大航海時代的行列」。從2023年暑期開始,一系列紀念活動便拉開帷幕,首檔特展就是台荷跨海藝術交流特展《當海洋相遇》,旨在探索台南與荷蘭之間歷史文化的連結。

除了台南市政府,2024年2月中華郵政專門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包含「熱蘭遮城」、赤崁樓等台南標誌性建築,用以紀念「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興建熱蘭遮城,標誌台灣與世界聯繫的開始」。同月,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耗費8,696萬元台幣的《1624》歌仔音樂劇在大台南會展中心前空地開演。主辦方號稱《1624》從海洋史觀出發,由西拉雅人、漢人、荷蘭人、日本人共構多聲部的歷史視角,再現17世紀風雲際會的台海史詩,期盼讓全體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認知台灣早於17世紀就已成為「世界史」的場所。

1624年熱蘭遮建城是歷史事件,台南市要紀念一下並非不可,但無論是「台灣全球化」、「世界交陪」,還是「海洋史觀」、「重新認識台灣」,綠營的歷史敘事處心積慮要淡化,乃至抹殺台灣史首先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台灣文化的主流是中華文化的事實。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念茲在茲的也是「世界的台灣」,絕口不提「中國的台灣」。這可以說是由「台獨大佬」史明開創的「台獨」史觀的延續。

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中文版)第五章的標題就是《浮現於世界史上的台灣》,稱1557年(明嘉靖36年)一位葡萄牙船員行經台海時,偶然看到一個青蔥翠綠的大海島,該人脫口而出「福爾摩薩」(Formosa,意為「美麗島」),「這樣發自歐羅巴人的讚美之情,竟成為告知新世紀來臨的先聲,不久之後,美麗之島遂浮現於世界史上。」值得注意的是,史明竟將中國大陸(福建沿海)漢人與日本人、荷西人並稱為窺伺台灣的列強殖民者。

1624,何慶之有?

從某種程度上講,「台南400」呈現的「台獨史觀」比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更為荒謬。史明好歹還知道台灣人的主體性,用了整整一節描述「殘酷的殖民地剝削」。「台南400」敘事給人的印象,乾脆就是大航海時代荷蘭人為自由貿易而來,開啟了台南乃至整個台灣融入全球化的新時代,因此1624代表了台荷(西)交流的一段佳話,竟然成了台灣人的幸事!

同樣寫作《台灣四百年》,許倬雲先生的觀點就與「台獨」歷史學家截然不同。「台灣島在中國的沿海,自古到今都存在。台灣逐步進入歷史,可以從南宋活躍的海外貿易開始追溯…16世紀,台灣正是在這一(由大航海時代開啟的)跨洋航道上進入世界史,也在中國與西方接觸的場合,成為中國海洋史的一個重要部分。」相較綠營對荷蘭殖民者感恩戴德,許倬雲一針見血地指出,即使1624年可以被視為台灣進入世界史的開端,那也是被西洋海盜「拽」進歷史的。大陸知名歷史學者張海鵬、陶文釗主編的《台灣史稿》,更是以「荷蘭和西班牙把大航海時代在歐洲點燃的戰火延燒到台灣」,來定性台灣與西方殖民者的首次遭遇。

的確,史料記載荷屬東印度公司先是占領澎湖,然後駕船闖入福建漳州海域燒殺擄掠,企圖以武力迫使福建地方當局與之通商。計畫失敗後,荷蘭人被迫撤出澎湖,卻意外地在台南開啟了殖民統治。

在統治台灣期間,荷蘭殖民者於1633和1636年兩次征討小琉球社(屏東縣琉球鄉),對當地原住民展開屠戮。1652年在今二仁溪附近開墾的郭懷一,欲揭竿而起驅逐荷蘭人,結果荷軍得到情報先發制人。事後荷蘭人誅戮甚廣,有些人甚至被處以馬拖屍之刑。直到1662年2月17日,「國姓爺」鄭成功率大軍將熱蘭遮城團團圍困,荷蘭人不得不開城投降,才結束荷蘭殖民者對台灣將近40年的統治。

海洋史觀其實是強盜史觀

今年3月,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在立法院質詢文化部長史哲時,猛烈炮轟所謂的「海洋史觀」:「同樣是1624年,你們看到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自由貿易,我看到世界原住民族的被殖民、被掠奪,甚至滅絕。」在高金素梅看來,當局刻意選擇「400」這個符號就是為了台獨」的政治執念,主事者津津樂道的「海洋史觀」,其實就是歐洲殖民者海外掠奪的「強盜史觀」。

台灣有媒體指出,「1624年荷蘭人來了,台灣的歷史才開始」,這種史觀得到官方背書始於陳水扁時期。然而,這跟哥倫布所聲稱的「我們來了,美洲的歷史才開始」一樣,是帝國主義的史觀。台灣史豈是荷蘭來了才開始,那原住民和漢人呢?

民進黨的「台獨史觀」在抗中、反中的意識下,罔顧歷史事實,不只是將一般熟知的日據時代歷史美化、國民政府遷台史醜化,更是從骨子裡刻意將國府扭曲為流亡政權,切割中國的歷史臍帶。如今台灣文化部連更早的明鄭時期歷史也要竄改,自甘為帝國的犬馬,把台灣史碎片化。這樣如何對得起原住民和唐山到台灣的開台祖先呢?

鄭成功復台及1945台灣光復

在荷蘭人來台219年後,首任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於1843年11月17日宣布上海開埠。由此算來,上海開埠將滿181周年,滬上學術界雖然也會舉行紀念活動探討上海的都市化進程,卻從來沒有將英國用堅船利炮強迫上海開埠,當作上海歷史的起點。相反的,官方將1292年元廷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視為上海的建城之始。相較於荷蘭殖民者修築熱蘭遮城,1624年真正值得紀念的是後來收復台灣,被譽為「開台聖王」的鄭成功的誕辰。

今年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79周年,更是值得隆重紀念的日子!在「台獨」史觀的操弄下,綠營政客寧願感恩荷蘭殖民者來台,也不願紀念全體中國人打敗日本軍國主義,收復台灣,台灣教科書也將「光復」改為「接收」,但歷史不容遺忘,無論鄭成功還是抗日志士,都值得被永遠緬懷。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70
  • 標題: 從「台南400」看「台獨史觀」的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