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行的意外收穫│鄭大

漳州行的意外收穫│鄭大

2019年7月初,我應邀到福州參加「台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活動」,期間,我抽空搭高鐵從福州前往漳州,在振成巷,參觀了剛修復好的清代最後一位台籍進士汪春源的故居後,又到了該巷32號原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的舊址,在那裡我想起了家中長輩的往事。

2022030155

汪春源故居、臨時省委舊址

2013年,我在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的指導下,為研究和籌辦「台灣進士專題展」收集史料,曾帶隊到福建等地考察。汪春源(1869-1923),台灣台南安平人,是汪毅夫的曾祖父。1895年汪春源與在京的台籍舉人和官員聯名上書,反對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等地,史稱「五人上書」,此舉展現出台灣同胞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愛鄉精神,至今為人所稱頌。後來汪春源舉家內度寄籍龍溪縣(今漳州),現今位於漳州市薌城區振成巷(原名枕頭巷)11號,成了他的故居。

從故居參觀出來,接待的漳州市台聯會同事帶我們到離故居僅數十米遠的振成巷32號,原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參觀。院子不大,北面是一個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院內還有幾間平房,現在大多數房間都布置為展室,成為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講解員說:為推動福建的革命運動,開展土地革命,1927年12月4日福建地方黨的負責同志就是在這個院子裡開會,成立了中共福建臨時省委,省委機關亦設於此,統一領導以廈門為中心的閩西南黨組織,和以福州為中心的閩北等地的黨組織;著名的台籍革命家翁澤生也在此住過,1926年中共漳州支部就是在這裡推舉翁澤生為書記。

翁澤生、李山火

翁澤生(1903-1939),台北人,在日據時期因從事反日活動被通緝而逃到大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謝雪紅(1901-1970,彰化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等人創立了台灣共產黨,被選為台共候補中央委員。1932年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秘書長,1933年在上海被捕,後被移送回台,在日本監獄裡受盡折磨,堅貞不屈,1939年犧牲時年僅36歲。

當講解員講到當年這個院子的主人是一名台灣人李山火時,我突然想起在祖父鄭河的自傳中,曾經提過李山火和振成巷的這個院子。祖父對此有詳細的記述:李山火是彰化南十華里的花壇人,工商業兼地主出身,22歲襲父業同其兄分產,有年收千餘擔租穀的土地,他思想左傾,屢遭當局干涉,憤而賣掉全部土地,回到大陸,在漳州定居。另據《翁澤生傳》中記載,李山火與翁澤生是遠房親戚,翁澤生在1926至1933年間,曾多次受黨組織委派從上海赴廈門和漳州等地開展工作,李山火在漳州南郊開辦了一個農場,振成巷的這個院子是他在漳州城裡的辦事處。

祖父鄭河與其抗日友人

我祖父鄭河(1904-1982),曾用名鄭水河,來大陸後名鄭約、鄭抱一,生於彰化和美(原籍是福建泉州南安)。1927年他第一次到大陸就在漳州落腳,在這裡,祖父結識了幾位台灣同鄉,其中就有李山火,還有彰化人施至善、吳本立,以及台南佳里人高先進等,他們因不滿日本人的統治,或從事反日活動而被迫到漳州定居。這期間祖父常常和他們一起討論國際、國內形勢和台灣的前途,因為思想接近,性情相投,成為好朋友。

祖父還寫道:那個時期李山火比較傾向革命,1927至1928年間許多進步人士從上海等地來漳州「避風」,他們大多住在李山火家,其中有蔡乾(又稱蔡孝乾,彰化人,中共黨員、台共中央委員,參加過長征,抗戰勝利後被派往台灣任台灣省工委書記,1950年被捕後叛變)、洪朝宗(曾任台共中央委員)、翁澤生等人。當時就知道他們都是共產黨,李山火曾資助過他們。祖父還講到李山火1952年在廈門去世時,是台灣同鄉募款把他安葬的。

1927至1936年間,祖父在廈漳泉一帶活動(期間也曾短暫回台數次),並在1937年初將全家從台灣遷回祖籍地泉州。這期間祖父曾與謝真、葉非英等人搞民眾運動和抗日活動,1942年台灣抗日將領李友邦率領的台灣義勇隊從浙江轉入福建後,祖父也參加了義勇隊,並任閩南通訊處主任(中校),通訊處在漳州設有辦事處。當年祖父曾給家裡留下遺書,數次冒死潛入廈門敵占區,收集敵軍情報,向在廈台胞宣傳抗日主張,還發展了居住在廈門的好友吳本立、高先進等人,為義勇隊收集情報。

2022030156

父親鄭鴻溪與其革命同志

在我向大家介紹這些往事時,講解員轉身拿了一本何池編著的《翁澤生傳》,邊翻書邊講解翁澤生的生平事蹟。在她翻書的過程中,一張照片一閃而過,我脫口而出「等等」,我拿過書向前翻了幾頁,一張照片展現眼前,是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陳雲同志(1905-1995)、林麗韞(台中人,全國台聯會創會會長)、翁黎光(也叫林江,翁澤生的長子,曾任福建省台辦主任)和我父親四個人的合影,這是1977年在陳雲家裡照的。

這本書和這張照片我之前從未見過,講解員也只是隨手一翻,而且我們之間還隔著兩個人,可是我瞬間就感覺到照片上的人是我的父親。

父親鄭鴻溪(1930-1990),出生於彰化市,1947年考入台灣師範學院(現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1948年初被選為台灣師院學生自治會首任主席,是當時台北大專院校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49年三、四月間,台北爆發了「四六事件」—以台灣師院和台灣大學為主的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當局通緝,被迫離開台灣來到大陸。同年10月3日到達北京,經台盟介紹到京郊的長辛店,考入華北軍政大學參了軍,轉業後1962年調入台盟總部工作,後又調到中央統戰部工作,曾任一局局長。

看著這張照片,我想起自1974年開始,翁黎光幾次從福建到北京,為其父翁澤生在文革中被誣衊為叛徒問題,向中央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當時還在文革後期,平反工作困難重重,我父親常常安慰他,並積極協助聯繫相關部門。我還記得當年父親好幾次把翁黎光帶到家裡來談事情,我見過他。後來在陳雲、廖承志(陳雲和廖承志1930年代曾是翁澤生的直屬領導)和林麗韞等人的協助下,才使問題得到解決。

2022030157

台胞素有愛國主義傳統

沒想到兩年前的一次公務旅行、偶然參訪,我竟然得到意外的收穫。我站在漳州振成巷的院子裡備感親切,從而產生了無限的遐想—當年我祖父第一次到大陸就落腳漳州,在這裡結識了一些進步人士,逐漸融入到工農民眾運動中,並最終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我父親則因在台灣師院從事學生運動,被迫離台來到大陸,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奉獻了一生;如今我也來到這個院落,在祖父曾經出入過的地方,意外地發現了父親的珍貴照片,在跨越90多年後,此時此地我與祖父、父親祖孫三人,竟然機緣巧合地同處在一個時空之中!

還有那個大時代的革命者如翁澤生父子等,以及台灣先賢汪春源等,我們鄭家人與不同時代的人和事竟然也不期地交織在一起,雖然他們經歷不同,但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中華民族復興和台灣回歸祖國不懈地奮鬥,這冥冥中不是上天在安排嗎!

(編按:關於鄭河和鄭鴻溪的生平故事,詳見台海出版社《台盟口述歷史集》(二)〈四六洪峰卷浪頭‧甲子滄桑清溪流〉)

(作者係北京市台聯會前副會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鄭大
  • pages: 67
  • 標題: 漳州行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