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選後能找回振衰起敝之「道」?

國民黨選後能找回振衰起敝之「道」?

thumb 066e6e5b2082ed0710fe45b254860564

中國國民黨第21屆全國黨代表和第11任主席選舉落幕,最值得觀察的重點,並不在朱立倫以45.78%的得票率獲得當選,而是選戰中被朱立倫指為「紅統」和走「極端」路線的張亞中,獲得32.59%的次高選票。另一個觀察點則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次日上午向朱立倫發來賀電,雖不同於以往在開票結束當晚即發出,但仍象徵朱立倫與中共進行過溝通,而朱也隨即回函致謝,顯示兩黨將追求加強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張亞中以追求兩岸和平統一為職志,這是國民黨《黨章》和其《政策綱領》中所規定的價值與奮鬥目標,但卻在選戰過程中被指為並非「理性」、「中道」和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此一情景,可看出國民黨的軀殼雖傳承了一百多年,但卻日漸露出其實已「體不附魂」。

朱立倫從「換柱」事件發生後,已在不少人心裡烙印了「親美」、「投機」,且是「小綠」的印象。但習近平總書記發給朱立倫當選賀電後,相當程度上意味,朱立倫已透過管道讓大陸當局相信,至少他還算是個「傾向」支持兩岸統一者。至於朱立倫過去予人不可信賴的印象,只是為了國民黨以「重返執政」優先,才會偶爾採取「曲線式」追求國家統一的立場。

為重返執政不惜退散黨魂

2016年國民黨在總統和立委選舉全面潰敗,隔年換屆選出吳敦義主席後,即把「重返執政」高舉為黨的奮鬥目標,並將「革新團結 重返執政」八個字放在中央黨部大門口,一直到黨主席江啟臣在2020年8月把招牌換成「護台灣 保民主 拚未來」為止。

對失去執政權的國民黨來說,企求重返執政本是無庸提出的「廢言」,何須將這幾個字掛在中央黨部門口的橫樑上,用來惕勵全黨黨員呢?

如今愈來愈能體會此一「廢言」的背後深義,在於國民黨高層認為黨章和黨綱所揭櫫的理想與目標,其實是造成選舉失敗的主因。也因此,重返執政首要之道就須更貼近「主流民意」,黨和個別候選人為了勝選的至高目標,自容許背離黨章和黨綱。

然而,國民黨若只知向台獨民進黨所塑造的「主流民意」靠攏,「懶」於致力引領主流民意的趨向,即使未來重返執政,主要原因也恐怕是靠民進黨執政的腐敗無能吧。

每當國民黨淪為在野黨時,就十分重視以民調技術來探測「主流民意」,從而據以調整黨對特定政策問題的意見,乃至於決定是否應向執政黨發動政策攻防戰。因此,當民進黨2016年全面執政後,清算國民黨的黨產,以及將「二二八」和「白色恐怖」中遭判刑者「由紅漂白」,藉以歸咎於蔣介石率外來政權欺壓台灣民眾,國民黨即因「慣於」追隨民進黨所塑造出的「主流民意」,才無心也無力為黨辯駁,以至今日全面潰敗。

掮客黨只跟隨「主流民意」

事實上,只求「跟隨」而不「引領」主流民意,未免太過消極與懶惰。仰賴民調,雖能確保經常和主流民意站在一起,但這是美國式「掮客型政黨」的選戰技術,本不應全然套用在國家認同具高度分歧的台灣社會。

民進黨自1986年創黨後就從未跟隨主流民意,反而更努力於塑造主流民意;故而,即使其黨綱會因應情勢有所調整,但引領民眾認同台獨與反中,卻始終如一。

美國兩大黨是掮客型政黨的典型,他們並沒有國家認同的歧異,主要是對政府應有的角色和功能,在自由或保守的意識形態上有些不同。所以,掮客黨標榜的政治原則大多空洞曖昧,且為了能在大選中獲勝,還可隨時調整,甚至吸納各種衝突的利益和意識形態。

同時,美國兩大黨在選戰操作的經驗中,也建構了「中間選民理論」,認為淡化意識形態的中庸政見,才屬於主流民意的趨向。然而,這套源自於美國的經驗理論,應僅適用於公共政策層次的議題。否則,林肯獲得「主流民意」當選美國總統後,何以會發生南方七個州脫離美國聯邦,並打了內戰,才維繫了國家的統一?

國民黨如何振衰起敝?

此次國民黨第21屆黨代表換屆選舉,本應也是個重頭戲,因為黨代表的重要職權是修改黨章和政綱,卻未見候選人針對黨章和黨綱是否符合「主流民意」,提出修正與否的政見。甚至於,絕大多數候選人只知他們有權選出中央委員,或只想在黨內求個人發展而已。由此可見,國民黨的積極分子知道,無論認同黨的目標與理想與否,為了勝選也可以「陽奉陰違」,此與民進黨對台獨黨綱的「陽違陰奉」,成了鮮明的對比。

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民進黨成立以來,台獨之「道」明確,終能以「術」取得全面執政。國民黨只想靠「術」來勝選,失去原有追求國家統一的「道」,終因「體不附魂」,而有術亦衰。

以重返執政為口號,且轉性掮客黨已久的中國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朱立倫是否真能喚回黨魂,找到振衰起敝之「道」呢?

(作者係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桂宏誠
  • pages: 8
  • 標題: 國民黨選後能找回振衰起敝之「道」?